黄骥
-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云南黄连的传统种植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价值被引量:11
- 2006年
- 运用民族植物学原理,采用野外面上调查、定点社区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地区傈僳族对云南黄连(Coptisteeta)的混农林种植历史和方式,总结了他们认知、利用、管理和保护这一名贵药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及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结果表明:130年前,傈僳族为了持续利用云南黄连,以原始宗教信仰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对云南黄连种植森林的禁忌崇拜,通过“习惯法”、“头人”调解等来规范对云南黄连的种植与管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并且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种植、抚育和采收的黄连混农林可持续利用种植系统。除非森林毁坏,这种农地没有休耕期,傈僳族超过50%的现金收入来源于云南黄连种植。相比之下,当地其他几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物种多样性低得多,比如,几乎没有乔木层,灌木的种类和盖度较低等。草本层除作物外,其他植物被挤到地角和田边。这种种植方法是使当地群众经济利益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兼顾和协调发展的一个范例,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经济植物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 黄骥龙春林
- 云南黄连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地理分布研究被引量:37
- 2004年
- 本文系统调查研究了云南黄连 (CoptisteetaWall.)的繁殖式样、物候和生命周期 (lifecycle)等主要生物学特性 ;生境要求、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等生态学习性以及资源分布状况。通过研究发现 :云南黄连兼具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 ,在自然条件下 ,居群数量增长以发达的地下营养繁殖体 (称为“觅养枝”)行无性繁殖为主 :高黎贡山西坡居群 ,特别是野生居群的一些个体 ,能以有性生殖方式繁育实生苗 ,另外一些个体和东坡居群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以营养繁殖方式繁育无性系小株。该物种每一个体开花、结实虽然正常 ,但种子有长达半年的胚后熟过程 ,加上较低的种子传播效率 ,实生苗在居群中只有很少的比例。成年植株的花芽在 7月开始分化 ,次年 1~ 2月开花 ,5月种子成熟 ,完成生活史 ,个体生命周期则长达 1 0多年。本种以小居群规模分布在狭小、呈片断化的特殊生境中 ,生态位极其狭窄 ,基本限于在温凉湿润的常绿阔叶林下陡坡生长。土壤和群落小气候因子对其自然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黄连为中国 -喜马拉雅特有种 ,野生居群已极为罕见 。
- 黄骥裴盛基张明宇毛钧杨雪
- 关键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繁殖生命周期
- 濒危药用植物云南黄连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 云南黄连是滇西北特有的一种药用植物,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本论文以高黎贡山东、西坡10个云南黄连种群和重庆黄水的1个中国黄连种群及1个日本黄连种群为材料,以保护生物学为核心,对云南黄连开展了生物学特性、形态学、民族植...
- 黄骥
- 关键词:药用植物民族植物学繁殖生物学植物细胞学
- 基于云南黄连的混农林系统及其保护潜能——滇西北定点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云南黄连Coptis teeta(毛茛科)仅分布于滇西北及印度东北部地区,是一种非木材森林产品(NTFP)。云南黄连的根茎被称作"云连"或"云黄连",在传统的中药体系中应用已久,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目前,对云南黄连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使得野生种群的数量由于采挖过度而大幅度减少,并且处于灭绝的边缘。不过,在滇西北怒江傈傈族地区传统的云连混农林系统中,还种植着至少2000hm^2的云南黄连,为我们研究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范例。该研究运用民族植物学原理及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怒江地区云南黄连的传统管理系统及栽培历史进行了调查。在初始成本投入、经济收入以及劳力需求方面,我们将栽植云南黄连与该地区其它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当地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形式——轮歇农业相比,栽植云南黄连不仅能从低劳力、低投入获得丰厚的经济收入,而且在时间上不与其它生计农业生产活动相冲突。这种混农林系统,能为当地林区群众带来稳定收入、保护森林的多样性,是一种能长期维护森林多样性的保护策略,表明了当地居民有效地管理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 黄骥龙春林石亚娜(译)
- 关键词:混农林系统滇西北黄连土地利用方式生物多样性
- 云南黄连自然资源及其保护问题的研究被引量:29
- 2005年
- 目的系统调查研究云南黄连的资源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利用历史和现状,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传统地道药材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室内文献资料和标本查阅、药用民族植物学调查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研究报道云南黄连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自然分布特点和利用历史及现状。结论应加强保护野生种质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药用植物。
- 黄骥裴盛基王元忠
- 关键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