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健

作品数:38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膜
  • 7篇多发
  • 7篇多发性
  • 7篇多发性硬化
  • 7篇脑炎
  • 7篇结核
  • 7篇结核性
  • 7篇脊髓炎
  • 7篇梗死
  • 6篇误诊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5篇细胞
  • 5篇脑膜脑炎
  • 5篇结核性脑膜脑...
  • 4篇视神经
  • 4篇脑脊髓
  • 4篇脑脊髓炎
  • 4篇结节病
  • 4篇急性

机构

  • 38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38篇鲍健
  • 31篇陆正齐
  • 27篇胡学强
  • 17篇伍爱民
  • 15篇邱伟
  • 8篇张炳俊
  • 7篇李蕊
  • 6篇戴永强
  • 5篇江滢
  • 4篇舒崖清
  • 4篇杨渝
  • 3篇康庄
  • 3篇卢婷婷
  • 3篇门雪娇
  • 3篇李海燕
  • 2篇王炎强
  • 2篇陈莹
  • 2篇朱栋梁
  • 2篇李静
  • 2篇程忱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届全国免...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硬化合并IgA型天疱疮一例
2006年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4岁,2006年2月14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7月底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左眼明显,12月底出现背部烧灼感,双下肢麻木、无力、痉挛性疼痛,在当地予维生素、血栓通等治疗。2006年1月躯干、四肢反复起红斑、水疱,不易愈合而入我院皮肤科。体格检查:全身多处巴掌大小暗红色斑块及溃疡,左小腿屈侧可见一大水疱,尼氏征阴性。行皮肤病理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符合IgA天疱疮改变,经激素、抗感染等治疗后皮损基本愈合,但患者仍视物模糊,双下肢乏力、痉挛性疼痛而转入神经科。查体:左眼全盲,右眼30cm可见指数,双眼底视神经萎缩,双下肢肌力Ⅲ级,双Babinski征(+),T2以下浅感觉减退,大小便潴留。头颅及上胸段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额顶叶白质、外囊、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多发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病灶长轴与侧脑室垂直,T7-8以上胸段脊髓可见等T1、长T2信号,病灶累及灰白质,约平T4-5平面,脊髓萎缩变细。患者2006年3月16日右眼视力再次下降为眼前指数,因经济困难而出院。
胡学强李静鲍健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BABINSKI征痉挛性疼痛免疫荧光检查苏木素-伊红T2信号
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的脑结节病1例报道
目的 :探讨脑结节病临床特点及分享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初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后经病理证实为结节病的病历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患者男,13岁,因'右下肢乏力2年,左下肢乏力伴走路不稳1年'于2010年6月...
李蕊鲍健伍爱民邱伟陆正齐胡学强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脑炎
文献传递
生胃酮对EAE模型动物具有抗炎作用
目的:研究生胃酮在EAE发病小鼠的治疗效果,同时探讨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32只,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MOG发病对照组、激素治疗组、生胃酮治疗组.后3组使用MOG及PTX对小鼠进行免疫,建立EAE模型,正...
陈莹舒崖清李蕊伍爱民邱伟朱栋梁鲍健陆正齐胡学强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与经典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寻找临床上鉴别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与经典多发性硬化(classical multiple sclerosis,CMS)的方法。
陆正齐张炳俊胡学强鲍健伍爱民
文献传递
基本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在成人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以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为基础寻找成人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点,并建立相应诊断规则.方法 实验对象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0年~2008连续住院的成人患者,包括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119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并分析其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独立预测结核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诊断规则.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六项可独立预测结核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性别、神志改变、视听损害、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合并颅外结核.利用上述因素建立的诊断规则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价值92.9%,阴性预测价值84.4%.结论 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有助于帮助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在实验室条件不够完善的广大基层医院应用.
陆正齐吕科峰鲍健卢次勇胡学强
关键词:脑膜炎结核菌
成人不典型细菌性脑膜炎6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总结成人不典型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6例成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以及"成人(adult)"为检索词,对以下数据库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成人细菌性脑膜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有发热,其脑脊液白细胞数均少于1 000×10~6/L。2例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4例阴性,该4例经经验性治疗有效后也证实为细菌性脑膜炎,1例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脑脓肿。6例经抗生素治疗后均好转。检索文献收集到成人细菌性脑膜炎的相关研究共7项,该7项研究中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者共4 532例,部分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未超过1 000×10~6/L,为不典型者,但大部分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呈阳性。结论不典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少于1 000×10~6/L,对疑诊者应尽早进行脑脊液细菌培养或进行经验性治疗以助诊断。
陈晓瑜李昂鲍健刘军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抗生素
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的脑结节病1例报道
目的探讨脑结节病临床特点及分享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初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后经病理证实为结节病的病历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患者男,13岁,因'右下肢乏力2年,左下肢乏力伴走路不稳1年'于2010年6月7日入院。患...
李蕊鲍健伍爱民邱伟陆正齐胡学强
文献传递
BALO氏病的临床、病理和头颅核磁共振和发病机制探讨
目的分析BALO氏病的临床、病理、头颅核磁共振(MRI)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我院6年来经病理确诊的BALO氏病1例,分别从发病年龄、性别、起病形式、病程特点、首发、主要症状和体症、头颅MRI和免疫学特点和病理...
陆正齐鲍健江滢邱伟胡学强
文献传递
左右侧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后白细胞变化及预后的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探讨不同侧大脑中动脉(MCA)急性脑梗死对免疫系统的不同影响. 方法 选择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9例急性MCA大面积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分为左侧脑梗死组(n=51)和右侧脑梗死组(n=48),分别对2组患者起病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各分类白细胞比例、1周内肺部感染情况、1周内体温、1个月或出院时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等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肺炎感染率、1周内体温情况、1月内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按肺炎分层时2组患者白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肺炎分层后,2组无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1周内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不同. 结论 未感染肺炎的左侧和右侧MCA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白细胞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提示不同侧MCA脑梗死引起免疫抑制的机制可能不同.
鲍健陈素芹张丙俊张雷陆正齐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免疫抑制白细胞右侧
视神经脊髓炎脑部瘤样脱髓鞘病变五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脑部瘤样脱髓鞘病变(tumefactive—lik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住院的5例脑部出现TDLs的NMO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7—44岁,平均32岁,TDLs出现的平均时间为首次发病后的36个月。5例患者均存在血清NMO.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4例出现脑病症状(昏迷2例,抽搐1例,嗜睡1例,同向性偏盲1例)。行头颅MRI见TDLs均孤立生长,位于顶枕叶者2例,顶叶1例,小脑1例,颞叶1例;MRI增强4例未见TDLs强化,1例呈开环样强化。3例患者的TDLs病灶在行DWI及表观弥散系数检查时为混杂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均升高,2例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及1例伴明显水肿。后经MRI随访1例TDLs消失,3例明显缩小,1例基本不变,3例伴空洞形成。全部患者经大剂量激素贯续冲击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均获得不同程度缓解。结论NMO脑部TDLs临床并不十分少见,多伴不同类型的脑病症状。TDLs急性期多不强化,伴广泛的血管源性水肿。NMO—IgG检测及头颅MRI检查对TDLs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敏感。
程忱江滢鲍健康庄胡学强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脱髓鞘疾病脑疾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