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
- 作品数:47 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改进型两步卡尔曼滤波的相对导航方法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Clohessy-Wiltshire(C-W)方程描述的近圆轨道相对导航状态方程具有线性的形式,而以航天器相对距离和相对方位作为测量信息的观测方程是非线性的,针对近圆轨道航天器相对导航的这一特点,给出了采用两步卡尔曼滤波(Two Step Kalman Filte-ring,TSF)的相对导航算法,并且利用Unscented变换方法,解决了两步卡尔曼滤波的状态初值确定问题,给出了TSF的完整算法。数值仿真比较了TSF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ing,EKF)、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ing,UKF)等算法的性能,验证了采用TSF方法实现相对导航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刘勇徐世杰徐鹏马骏
- 关键词:相对导航航天器
- 基于Z网络的升降压DC/DC变换器被引量:3
- 2011年
- 基本的非隔离型升降压电路存在由二极管反向恢复带来的短路环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网络的升降压DC/DC变换器,从电路结构上避免了短路环的存在,分析了Z网络和变换器的初始态阶跃响应,并设计了预充电电路,消除了变换器启动时的电压和电流尖峰,讨论了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Current Continuous Mode)下的3种开关模态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依照效率最优原则对升压和降压模式的开关模态进行简化,从而优化了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通过合理选择电感电流纹波系数确保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下的方法,给出了各元器件的设计规则,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加以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 齐铂金杜青张瑾马骏
- 关键词:升降压变换器Z源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根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捕获、载波跟踪和数据解调的原理,优化了等效载波功率与噪声密度比模型。针对有多普勒频率时的情况,提出了C/A码自干扰时的捕获-频谱隔离系数。结果显示,随着多普勒频率的变化,频谱隔离系数有着明显的变化。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也为后续卫星导航信号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持。
- 张建军马骏陈忠贵
- 栅氧化层击穿效应电路性能研究
- 马骏
- 一种基于生成图像标注库的图像自动标注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成图像标注库的图像自动标注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过程:(1)建立并改善自动标注的基准图像标注库;(2)利用提取的图像特征信息,构建图像近邻传播模型(3)在图像近邻传播模型的框架下,对未标注图像进行图像...
- 牛建伟马骏郑世超
- 文献传递
- 成都伊藤洋华堂商场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马骏
- 关键词:物流系统数据库
- 空间用脉冲管制冷机的数值模拟研究
- 2003年
- 脉冲管制冷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长、冷端无机械振动源以及没有电磁干扰等优点 ,是适合空间应用的新一代制冷机。文章以一维数值模型描述脉冲管制冷机中的非线性过程 ,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此一维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 。
- 马骏侯宇葵巨永林周远
- 关键词:脉冲管制冷机数值模拟有限差分方法航天设备
- 编队星座相对位置精确测定与自主定轨方法被引量:4
- 2008年
- 针对编队飞行星座,提出了一种全自主的高精度定轨与相对位置精确测定方法,对其主要关键技术之一的空间绝对定向的基本方案及其可行性和指标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编队星座星间高精度的距离测量和绝对定向观测,可以实现无需地面测控站和卫星导航系统支持下的编队星座全自主导航方案;在一定测距和测向误差条件下,绝对定轨精度可以优于20m,相对位置确定精度可优于10 cm.相对误差与采样间隔有较明显关系,未来可考虑采样间隔控制在10 s以内即可;绝对位置误差大小与采样间隔无明显关系,其中的主要误差是星座的整体平移误差.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
- 马骏肖业伦
- 关键词:编队星座自主定轨
- 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码跟踪频谱隔离系数的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分析方法,涉及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分析方法,属于卫星导航领域。本发明包括下列步骤:利用TOA模块分析码相位估计误差对TOA估计器及滤波器结果的影响,得到平滑TOA估计器...
- 张建军马骏陈忠贵黄宇民
- 文献传递
- 基于相对偏心率/倾角矢量的编队控制方法被引量:7
- 2011年
- 基于高斯摄动方程,分别提出了效率高及燃耗少的两种编队脉冲控制方法。两方法均设计了同样的法向脉冲修正轨道面外队形偏差。对于轨道面内队形偏差,方法一设计了径向脉冲和径向、迹向的"合力脉冲"完成修正控制;方法二设计了两迹向脉冲实现对相对半长轴、偏心率和近地点幅角的修正,以及两径向脉冲来消除相对平近点角偏差。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五脉冲控制方法相比,方法一和方法二分别具有高效和燃耗少等优点。
- 贺东雷曹喜滨马骏刘品雄
- 关键词:卫星编队队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