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彦青

作品数:4 被引量:8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铜矿
  • 2篇矿床
  • 2篇成矿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地质特征及成...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成矿
  • 1篇多金属矿
  • 1篇多金属矿床
  • 1篇岩浆
  • 1篇岩浆岩
  • 1篇岩体
  • 1篇玉龙铜矿
  • 1篇玉龙铜矿带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年龄
  • 1篇铜矿床
  • 1篇铜矿带

机构

  • 4篇青海省地质调...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4篇马彦青
  • 1篇田世洪
  • 1篇王发明
  • 1篇柏红喜
  • 1篇詹发余
  • 1篇刘英超
  • 1篇奎明娟
  • 1篇王召林
  • 1篇屈文俊
  • 1篇杨竹森
  • 1篇李东生
  • 1篇王建军
  • 1篇郭贵恩
  • 1篇古凤宝
  • 1篇杨志明
  • 1篇王贵仁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青海然者涌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浅析被引量:3
2007年
青海然者涌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处藏北唐古拉成矿带,子曲铜钼铅锌成矿带的中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广阔,研究程度较低,故从成矿背景、构造、地层、岩浆岩、热液等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初步探讨,为找矿方向提供参考。
马彦青
关键词: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背景岩浆岩热液
青海赛什塘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32
2009年
通过对赛什塘铜矿区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含矿斑岩体及外围岩脉群的存在,含矿斑岩岩性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与埃达克质岩共生,岩石ISr值为0.7060~0.7086,与东昆仑地区晚三叠世的基性岩和包体ISr值接近,143Nd/144Nd比值(0.512226~0.512350)与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石的同位素相应比值接近。与产生于富集地幔Ⅱ的幔源岩浆有亲缘关系,其成矿背景与东昆仑晚三叠世底侵的岩浆作用有关。浅成相的含矿中酸性小岩株与超浅成相的脉岩群、潜火山岩高位同居。大致以含矿斑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斑岩矿化蚀变。成矿具有多期次及以含矿斑岩体为主的多种赋矿形式(矽卡岩、岩脉、岩枝及角砾岩),受工作程度限制目前发现的斑岩型矿体尽管很少,但厚大的斑岩体状矿化乃是不可忽视的斑岩型矿床的重要特征。斑岩型与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化紧密共生,具有斑岩成矿系列的特征。通过与国内外斑岩铜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赛什塘铜矿床成因为斑岩型叠加的复合矿床。
李东生奎明娟古凤宝王建军柏红喜詹发余王发明马彦青
关键词:含矿斑岩体斑岩型矿床矿床成因
青海昆仑山口-两湖地区金矿成矿模式被引量:4
2013年
昆仑山口—两湖地区成矿条件优越,是青海省金矿的生产地。笔者通过对大场金矿的地质背景、矿体特征、成矿时代、成矿期次、成因类型和控矿因素等多方面进行总结和研究,认为昆仑山口—两湖地区金锑矿床主要产于早—中三叠世昌马河组砂板岩中、受控于甘德-玛多断裂带,指出Au、As、Sb元素在动荡环境中极易活化富集成矿,且在多组断裂交汇处最易富集,进而总结该区金锑矿的成矿规律、分析成矿时空演化过程、建立成矿模式,为今后找矿提供指示意义。
马彦青郭贵恩易平乾李玉春铁朝阳
关键词:金矿成矿模式
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玉龙铜矿带的北延--来自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的证据被引量:44
2008年
纳日贡玛钼(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北段青海南部地区,构造上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夹持的羌塘地体之上,该区是吸纳和调节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应力应变的构造转换带;受印度-亚洲大陆斜向碰撞事件的影响,区内新生代构造变形异常复杂,至51Ma 以来,区内形成了一系列 NW-SE 向的逆冲断裂系统及走滑断裂系统,并伴有少量钾质岩浆活动;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便产于新生代黑云母花岗斑岩及其接触带中。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数据,人们对纳日贡玛矿床的产出环境尚不清楚,与玉龙癍岩铜矿带的关系还比较模糊。为此,本文选取了纳日贡玛钼铜矿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 Re-Os 同位素测年,结果给出了一条均方差为0.79的 Re-Os 等值线,其年龄为40.86±0.85Ma,这与玉龙斑岩铜矿代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应为玉龙铜矿带的北延;较大的成矿带延长范围表明,在玉龙至纳日贡玛上千公里的范围内,仍有寻找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巨大潜力。
王召林杨志明杨竹森田世洪刘英超马彦青王贵仁屈文俊
关键词:纳日贡玛RE-OS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