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萍
- 作品数:951 被引量:3,048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灰色体系中H-point法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研究广义H-point法在灰色体系中的应用,考察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扫描槐米和芦丁的紫外吸收光谱,优化纯组分区间,利用标准加入系列光谱数据,测定主要成分芦丁的含量,并与药典方法比较。结果:该法回收率为100.6%,RSD=3.11%(n=7),芦丁的含量为16.17%,RSD:3.37%(n=5);药典方法测得量为17.24%,RSD=4.95%(n=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此法适合于灰色体系的分析,为快速分析中药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陈国广王桂兰韦萍欧阳平凯邹巧根相秉仁安登魁
- 关键词:槐米芦丁中药分析
- Fmoc-Asn(Trt)-Wang树脂的合成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研究了催化方法、搅拌方式、料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溶剂体系等条件合成Fmo-Asn(Trt)-Wang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剂体系和搅拌方式是合成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 程虎韦萍朱颐申
- 关键词:固相多肽合成
- 芦竹碱法合成DL-色氨酸被引量:9
- 2006年
- 以芦竹碱和海因为原料,经缩合、水解合成DL-色氨酸,收率达41.6%。缩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 h、碘甲烷与芦竹碱的摩尔比为1.2∶1、乙醇钠与芦竹碱的摩尔比为0.8∶1、原料芦竹碱与海因的摩尔比为0.9∶1;水解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为1.5 mol/L、水解时间10 h、吲哚甲基海因的浓度为0.2 mol/L、温度为100℃。
- 许前会韦萍
- 双水相体系酶法合成L-苯丙氨酸的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以天冬氨酸转氨酶为催化剂,开展了双水相体系中苯丙酮酸转氨反应制备L-苯丙氨酸的研究。双水相体系质量组成为聚乙二醇4 000(20%)/Na2HPO4(16%)。苯丙酮酸钠盐、细胞和L-苯丙氨酸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8.03,31.7和0.74。当底物浓度为43.4 g/L时,该体系酶法合成L-苯丙氨酸得率为78.1%,比在水溶液体系中提高了27.4%。
- 周华姚忠孙广海韦萍
- 关键词:生物转化双水相体系L-苯丙氨酸
- D-苯丙氨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被引量:6
- 2003年
- 先后使用紫外与 5 FU复合处理及Nd∶YAG倍频脉冲激光辐照等方法对D 苯丙氨酸产生菌PseudomonasputidaJS 0 1进行诱变 ,筛选到一株稳定高产的D 苯丙氨酸产生菌 10 0 3。对底物 5 苄基海因的转化率由 5 5 .3%上升到 85 .5 % ,提高率为 5 4.6 %。
- 李环韦萍顾海红欧阳平凯
- 关键词:产生菌诱变育种
- 一种芦蒿秸秆全组分利用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蒿秸秆全组分利用的方法,以废弃的芦蒿秸秆为原料,通过溶剂萃取结合吸附树脂精制,提取并分离得到高纯度的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同时对提取后的残渣进行厌氧发酵制备沼气,对产沼气后的沼渣做成有机肥。本发明方法提高...
- 周俊王舒雅贾红华韦萍雍晓雨姜岷
- 文献传递
- 微波辐射下5-取代-2-硫代海因衍生物的合成被引量:1
- 2008年
- 微波辐射下,由硫氰酸铵与α-氨基酸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11种5-取代-2-硫代海因衍生物,并用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结构.对比常规加热方法,微波辐射具有反应时间短(4min),每步反应产率高(85%~93%)的优点.同时对合成化合物2h的反应历程进行了讨论.
- 周佳栋曹飞武红丽韦萍
- 关键词:硫氰酸铵Α-氨基酸微波辐射
- 一种耐高温耐强碱木聚糖酶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耐强碱木聚糖酶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耐高温耐强碱木聚糖酶,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所述耐高温耐强碱木聚糖酶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一种重组质粒,它包含...
- 贾红华周俊邵婷婷李蘅香钟超韦萍
- 文献传递
- 熊果苷的制备方法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熊果苷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 ,具有抗菌、镇咳和利尿等功能 ,近年来作为美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本文介绍了熊果苷的 4种制备方法 :天然产物提取法 ,植物组织培养法 ,化学合成法以及酶转化法 ,并对 4种方法合成工艺的优缺点作了评述。最后指出与酶工程法有着密切联系的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熊果苷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 周烽卢定强韦萍
- 关键词:熊果苷合成工艺化学合成法美白利尿镇咳
-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分析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方式有粉碎直排、填埋处理、焚烧、堆肥处理、饲料化处理、生物发酵制氢、厌氧消化产甲烷、发酵产酒精等。分析其不足之处并突出能源化处理对环境影响小,应用前景广阔。此外,利用厨余垃圾制取乳酸,进而合成生物降解性塑料(聚乳酸)的技术,可为治理困扰人类的"白色污染"做出贡献。
- 张韩李晖韦萍
- 关键词:餐厨垃圾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