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思进
- 作品数:10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海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CU脓毒症患者48例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感染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我院内外科ICU收治的48例脓毒症患者资料。结果48例脓毒症病人发病年龄平均67.37±16.53岁(13~89岁),48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其中以复合外伤最多见,占39.58%。31例患者常合并真菌感染,29例死亡,死亡率60.42%。以严重的脓毒症多见,但三种脓毒症类型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多见。结论脓毒症在ICU临床死亡率极高,应予重视。
- 韦思进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脓毒症病原菌
- 血气分析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预后危险因素的判断价值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用于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气分析各种指标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并与APACHEⅡ评分比较,应用ROS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碱剩余、阴离子间隙、年龄等指标与预后关系密切,APACHEⅡ及碱剩余曲线面积最大。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存在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改变,其中碱剩余在预后判断中价值最大。
- 韦思进
- 关键词:血气分析
- 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患者肠道损伤与肠源性高代谢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不全重度损伤患者肠道损伤与肠源性高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患者的临床情况,建立一个根据数据统计的结果对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患者倡导损伤与肠源性高代谢的关系进行讨论。对100例患者分组分析,检测肠道损伤后第1、2、4、6、8、11天血中内二胺氧化酶、肿瘤坏死因子和毒素的含量,然后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结果:两者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肠道损伤后肠源性高代谢情况与血中炎性反应介质含量是呈正比关系,而肠道损伤程度加重并不会引起代谢率增加。
- 韦思进
- 关键词:肠道损伤肠源性高代谢
- 血清sST2联合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ST2(sST2)联合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60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发病24 h内血清sST2、NT-proBNP。对其随访1年记录预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ST2、NT-proBN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死亡24例,存活136例。存活、死亡者血清sST2分别为(35.25±10.34)、(70.65±9.87)μg/L,血清NT-proBNP分别为(224.32±67.54)、(384.53±81.21)pg/m L,存活者血清sST2、NT-proBNP均低于死亡者,P均<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诊断界值为332.12 pg/m L,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3.5%;血清sST2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AUC为0.618,诊断界值为47.62μg/L,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7.6%;血清sST2联合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AUC为0.824,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64.7%。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NT-proBNP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两者联合检测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高于单独检测。
- 林绍侠刘志兵蔡铁海韦思进黄祖荣
- 关键词:预后
- 26例ICU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 2010年
- 目的了解ICU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我院ICU收治的26例败血症患者资料。结果 26例败血症病人发病年龄平均(64.31±13.52)岁14~86岁,26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其中以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肝脏疾患最多见。症状以黄疸最常见,但超过半数患者无发热症状,感染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误诊疾病常见为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及真菌感染。结论被误诊败血症在ICU临床死亡率极高,应予重视。
- 韦思进
- 关键词:ICU败血症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为了增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采取血液灌流治疗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将60例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治疗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同时采取普通机械通气治疗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同时采取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差异。结果经过统计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观察组患者疗效更显著,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呼吸肌麻痹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林绍侠韦思进黄祖荣姚乐
- 关键词:血液灌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疗效
- 37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 2010年
- 目的 了解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来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37例VAP患者资料.结果 37例VAP患者发病年龄平均67.35±13.57岁(13~86岁),37例患者多存在严重的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最多见,占56.76%.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75.13±32.34 h.均应用广谱抗生素,62.16%患者同时应用制酸剂.病死率高达62.16%.感染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多见.结论 VAP在ICU临床病死率极高,应予重视.
- 韦思进
- 关键词:呼吸机肺炎病原菌
-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26
- 2009年
-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疗效肯定^[1-2]。因此,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COPD合并呼衰患者中的作用和合理有效的通气方法十分重要。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8年8月本院收治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其中的作用。
- 周明华周石连周明蔡铁海刘志兵王柏磊韦思进林绍侠
- 关键词:肺疾病阻塞性慢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
- 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 探讨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22例,单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5例)的临床特点及相互间差别。结果22例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患者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乳酸酸中毒4例,合并呼吸性酸中毒18例;与单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比较,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患者合并肝肺疾病较多见,在血生化检测中,剩余碱下降及阴离子间隙明显升高,pH值下降,易出现呼吸系统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肺疾病患者易出现糖尿病混合性酸中毒,预后差,应予重视。
- 韦思进
-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酸中毒呼吸性
- 如何提高肠源性脓毒症的康复率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利用调节细菌清除能力以及增强其肠道屏障功能来提高肠源性脓毒症的康复率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证明方法,通过对两种类型的脓毒症实验模型进行研究,实验运用(即rmGM-CSF)重组细胞集落刺激的因子来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回顾患者采用不同方法的康复情况,观察其因子对机体康复以及细菌易位的反应或影响。结果重组细胞集落刺激的因子对于脓毒症的康复率有显著的提高,以及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肠道屏障功能以及机体巨噬细胞细胞功能的提高和增强相关。结论重组细胞集落刺激的因子能够有效提高肠源性脓毒症的康复率。
- 韦思进
- 关键词:肠源性脓毒症康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