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罗汉果苷Ⅴ(MogⅤ)对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行为学影响。方法:4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均分为对照组、MogⅤ组、模型组(MK801)和治疗组(MK801+MogⅤ);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旷场试验和前脉冲抑制(PPI)测试,评估并比较各组小鼠自发活动量和感觉运动门控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活动量明显增加[运动总距离(1324±197.7)cm vs(5209±476.4)cm;自发性运动次数(136±17.50)次vs(292.6±18.31)次;P均<0.001]和PPI受损[78 d B:(33.574±1.726)vs(10.311±2.317);84 d B:(43.260±5.008)vs(18.615±3.781);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活动量明显降低[(3155±831.9)cm、(202.3±16.63)次],PPI异常明显改善[(34.871±1.633)、(43.816±5.900)](P<0.05或P<0.01)。结论:MogⅤ对MK801所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高活动量和PPI受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目的解析近10年临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antipsychotic-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s,AIMS)的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及预测这些中药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文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治疗AIMS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再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高频中药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作用通路。结果从44篇文献中整理出复方50个(最高频复方为六郁汤),涉及86味中药(最高频君药为半夏);通过频数统计和关联分析发现这些中药多味甘,性温,归脾、肺经。从中药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筛选出排名前5的高频中药已验证的靶点285个(经过合并、去重),从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氯氮平和利培酮的作用靶点675个(经过合并、去重),从DisGeNET数据库中筛选出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靶点1027个,将3部分靶点取交集,发现共有靶点33个。最后,将这33个靶点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将结果在Cytoscape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并进行拓扑分析,找到核心靶点8个。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在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上。结论治疗AIMS的中药属性及作用机制具备一定的分布规律,可为中药治疗AIMS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发掘其潜在作用机制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