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腊梅 作品数:83 被引量:749 H指数:17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医药卫生 天文地球 更多>>
珠江三角洲城市周边典型中小型水库富营养化与蓝藻种群动态 被引量:29 2011年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周边中小型水库的水质状况,于2009年8月(丰水期)和2010年3月(枯水期)调查了4座典型中小型水库——横岗水库、水濂山水库、契爷石水库和东风水库,分析了水库的富营养化与蓝藻种类组成、种群动态及微囊藻毒素水平.丰水期总磷浓度为0.05~0.083 mg L-1,枯水期为0.026~0.082 mg L-1,丰水期高于枯水期;丰水期总氮浓度为0.75~1.807 mg L-1,枯水期为0.965~2.646 mg L-1,枯水期高于丰水期.4座水库的营养状态指数(TSI)均大于40,处于中富营养或富营养化状态.4座水库中共检出蓝藻16种(属),大部分蓝藻为丝状蓝藻和群体蓝藻;常见种主要为湖泊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泽丝藻(Limnothrix sp.)、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和平裂藻(Merismopedia sp.);湖泊假鱼腥藻为绝对优势种.丰水期蓝藻丰度为37.06×106~557.78×106 cells L-1,生物量为1.34~15.76 mg L-1,在枯水期则分别为5.89×106~69.29×106 cells L-1和0.34~3.43 mg L-1.蓝藻种群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有较大差异,枯水期以湖泊假鱼腥藻为代表的丝状蓝藻在数量上明显下降.丰水期蓝藻种群主要受光限制影响,而枯水期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磷的缺乏.4座水库的主要优势蓝藻种类均为不产微囊藻毒素的种类,因此微囊藻毒素浓度都比较低,为0~0.174μg L-1,发生微囊毒素危害的风险较小. 黄成 侯伟 顾继光 雷腊梅 胡韧关键词:蓝藻 种群动态 微囊藻毒素 富营养化 中小型水库 珠江三角洲 城市有机污染河流后生浮游动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009年 2006年11月和2007年7月调查分析了深圳6条河流的浮游动物分布特征。由于有机污染严重,6条河流呈现低溶解氧浓度、低COD/BOD比值的特征。两次调查共检到轮虫29种,枝角类6种,桡足类9种。常见轮虫种类为萼花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和剪形臂尾轮虫等富营养化指示种;常见枝角类为微型裸腹溞。在2006年11月,浮游动物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52个/L和0~3.02,多数采样点浮游动物丰度不超过5个/L,多样性指数不超过1。在2007年7月,浮游动物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173个/L和0~3.02,大多数采样点2007年7浮游动物的丰度和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2006年11月。食物质量、数量和溶解氧是影响6条河流浮游动物丰度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浮游动物丰度及多样性均与叶绿素a和溶解氧呈正相关关系,与COD/BOD比值呈负相关关系。 何琦 雷腊梅 韩博平 林秋奇关键词:后生浮游动物 丰度 COD 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对大型滤食性浮游动物种群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全球水体主要的环境问题,有许多针对有毒蓝藻水华发生对供水安全和导致水体底部厌氧产生的直接灾害的研究。尽管人们已经了解到富营养化过程中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但还难以直接定量来分析富营养化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本... 韩博平 林娴 林秋奇 雷腊梅关键词:浮游动物 种群 食物质量 富营养化 文献传递 微囊藻毒素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和幼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27 2003年 李效宇 刘永定 宋立荣 雷腊梅 王山杉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大鳞副泥鳅 胚胎发育 发育毒理学 用乳酸脱氢酶为靶分子的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英文)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胶体金层析(GICA)法用于恶性疟原虫的检测。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f)单抗,利用筛选出来的单抗制成诊断恶性疟原虫的免疫层析条,以镜检和PCR法为对照,用GICA条检测门诊"四热"病人血样,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筛选出4株抗LDHpf单抗,间接ELISA表明4株单抗仅与恶性疟原虫发生反应,而与间日疟原虫、红细胞蛋白、刚地弓形虫和日本血吸虫不发生交叉反应。Western-blot结果显示4株单抗能识别恶性疟原虫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000处的虫源蛋白。以镜检法和PCR法为标准,GICA条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分别为88.37%和86.67%,GICA与镜检法的符合率均为91.55%。结论GICA检测恶性疟原虫简易快速、灵敏度高,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望成为一种恶性疟原虫快速免疫诊断试剂盒。 吴英松 雷腊梅 李明关键词:恶性疟原虫 乳酸脱氢酶 单克隆抗体 一座南亚热带小型水库水体营养状态与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3 2008年 小型水库是华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为了解小型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之间的关系,于2006年4月、8月、12月采样测定了木头冲水库的环境因子(温度、pH、透明度、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水体中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34~0.7 mg.L-1之间,总磷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011~0.019 mg.L-1之间,透明度的变化范围在0.6~1.5 m之间,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在9.18~21.1 mg.m-3之间,依据上述4个指标计算得出的TSIM指数在30~50之间变化,说明木头冲水库属中营养水体。浮游植物以适宜在中营养水体中生长的种类为主,3次采样共检出浮游植物52种(属),主要由在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在4.17~5.38mg.L-1之间,春夏两季的生物量高于冬季。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和绿藻门的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是水体中春季的优势种类,夏季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鼓藻(Cosmarium spp.)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随着氮浓度的下降,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kiborskii)成为水库冬季的优势种类。营养盐是木头冲水库浮游植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刘蕾 雷腊梅 肖利娟 韩博平关键词:营养状态 浮游植物 小型水库 南亚热带 利用调制荧光仪在线监测叶绿素荧光 被引量:28 2005年 介绍了利用便携式调制荧光仪PAM-2100在线监测叶绿素荧光的技术。该技术不影响植物的自然光合状态, 可以在线监测Ft、Fm'、Y、rETR、qP、qN或NPQ、PAR和叶温等指标。以凤眼莲为例进行了在线监测,每隔5 min 监测一次,共进行了225 min的监测。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依赖于PAR的变化。Ft、rETR、qN和NPQ的变化与PAR的变化趋势一致,Fm'、Y和qP的变化与PAR的变化相反。通过对凤眼莲的在线监测,说明该技术是可靠的,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等特点。随着新型调制荧光仪的出现,该技术可能在植物生态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韩志国 雷腊梅 韩博平关键词:叶绿素荧光 在线监测 光合作用 HA1絮凝剂在供水水库水华应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007年 2006-04华南一座供水水库发生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水华,供水口形成藻细胞的堆积,浮游植物、蓝藻、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的细胞密度分别高达7.3×10^7、7.2×10^7、4.1×10^7 cells·L^-1.为保障正常供水,于04-22~04-30用小孔径的网和防水膜对供水口进行区域分隔,改变水流方向,同时在水面喷射以铁盐为核心的HA1絮凝剂控制水华.处理第1 d,浮游植物、蓝藻、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的细胞密度分别降至5.3×10^6、4.7×10^6、2×10^6 cells·L^-1,去除率分别达到93%、94%和95%.处理期间,藻细胞密度平均为1.2×10^7 cells·L^-1,最高不超过2.0×10^7 cells·L^-1,不同藻类门的处理效果不同,蓝藻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绿藻、硅藻的种类和数量略有增加,说明HA1絮凝剂在本次应急处理方案中对蓝藻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肖利娟 韩博平 林秋奇 雷腊梅关键词:水华 絮凝沉淀 空间环境对微藻种群增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97年 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微型蓝藻暹罗血腥藻的搭载实验,卫星在轨飞行共15天.通过卫星的遥测装置对微藻种群增长进行了观测,获得了暹罗鱼腥藻在空间飞行期间的实时生长曲线.其生长速度慢于地面对照;卫星返地后,对回收样品的气体组成、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气体组成与地面对照有很大的不同,搭载样品返地后的生长比对照明显减慢,但传代培养后两者生长速率趋同,搭载样品固氮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但光合放氧速率及光合荧光效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陈浩峰 宋立荣 刘永定 林惠民 邹永东 吴天福 雷腊梅 李敦海关键词:空间环境 种群增长 生理特性 微囊藻毒素LR诱导L-02细胞发生凋亡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微囊藻毒素(MC)LR对L-02细胞的毒性机制。方法以L-02细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MCLR处理该细胞,观察了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形态改变、乳酸脱氢酶(LDH)泄漏、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等一系列指标的变化。结果 MTT细胞增殖实验可知,MCLR在24 h内对L-02细胞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随后却促进细胞增殖。48 h处理对 LDH泄漏没有显著影响,延时处理导致LDH泄漏发生,且MCLR浓度越高,LDH泄漏越严重,此结果显示发生了细胞氧化损伤。光镜下50μg/ml的毒素浓度在60 h处理后可造成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如细胞变圆、不贴壁、萎缩、膜发泡,这些都是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36 h不同浓度MCLR处理的细胞凋亡率较低,约为22%~29%.延长处理时间至60 h,高浓度(50μg/ml)处理的L-02细胞的凋亡率可达80%。经高浓度MCLR处理60 h的L-02细胞中,p53和 Bcl-2基因产物大量表达。结论微囊藻毒素LR可诱导L-02发生凋亡并上调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的表达。 雷腊梅 宋立荣 韩博平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乳酸脱氢酶 P53 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