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振环
- 作品数:29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市常熟市教育局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试论写作的情感投射
- 2009年
- 一、情感投射的蕴涵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具有独特的主观反映的内容和外部表现的形式,具有极为复杂的神经、生理、生化机制,是有机体在心理和生理的许多水平上的整合,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 陶振环
- 关键词:情感写作生化机制
- 学生写作构思过程的教学干预
- 2010年
- 作文能力的提高可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学生主要利用自己已有的弱方法(一般方法、一般途径,即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对所要学习的程序性知识作出陈述性表征,对其中所含的信息作出解释。此阶段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学习者要想一步执行一步,对每一步都有相当清晰的认识,这种亦步亦趋的做法远远算不上熟练的技能。
- 陶振环
- 关键词:学生写作程序性知识教学作文能力学习者陈述性
- 试论学生写作构思过程的教学干预被引量:3
- 2010年
- 20世纪60年代起,认知心理学日渐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西方写作心理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也进入了认知范式主导的研究,即把写作看成是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西方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发展的写作模型几乎都很强调构思的重要性,甚至将其视作写作过程的核心。
- 陶振环
- 关键词:学生写作认知心理学干预教学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发展
- 由遗憾之于完美
- 2004年
- 谁都不能说自己给人的教育是完美的,谁都不能说自己接受的教育是完美的。教育中总是存在着太多的遗憾。一颗蕃茄长出了很多的果子,收获确实不错,于是种植蕃茄者以为这是最好的收成,不存在什么遗憾的了。殊不知,这样的收成只是开发了蕃茄潜能的一个很小的零头。日本有个科研机构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从普通的蕃茄种子中取出一颗种子,然后给这颗蕃茄以最适当的温度、最恰当的养分,总之给以最好的外部生存条件,结果这颗蕃茄结出了普通蕃茄的一千倍的果实!
- 陶振环
- 关键词:教育走向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报》
- 过滤生活物象 形成心理图式——高中作文教学个案研究
- 2007年
- 学生写作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对生活的物象进行过滤,形成写作意象,用因果联想法丰富写作的题材,形成题材的仓库,并构建作文的心理图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水平的好方法。
- 陶振环
- 关键词:作文教学图式
- 生命意义在作文教育中的消解及重构
- 2009年
-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缺生命意义。我们的教育可以说什么都有——有知识、有课程、有作业、有考试,但惟独没有生命意义的教育与关怀。人们不断地拷问作文教育的精神:“我们的作文教育怎么了?”“学生写作中的生命意义哪里去了?”“我们究竟是要培养栋梁之材,还是要制造考试机器?”
- 陶振环
- 关键词:作文教育命意消解学生写作考试
- 陆振华:折翼天使的守护人
- 2018年
- 他们有眼睛,却看不到灿烂的阳光;他们有耳朵,却听不到亲人的呼唤;他们有嘴巴,却不能诉说心中的渴望;他们有腿脚,却不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相比健康的孩子,残障儿童失去了很多。在江苏省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有个人用爱托起了这些残缺的儿童,让他们获得了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快乐童年和成长空间。40多年来,无数残疾孩子的不幸命运因他而改变。他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哑父”。他就是江苏省首届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原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陆振华。
- 陶振环孟春芳
- 关键词:天使残障儿童学科带头人
- 试论学生写作心理转换的教学干预
- 2011年
- 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教学干预必须追寻写作主体的心理境界,如郑板桥画竹一样,经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物——意——文)三重境界的转换。写作心理转换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作必要的教学干预。
- 陶振环
- 关键词:写作心理教学心理境界写作主体胸中之竹
- 试论语文教材中非本质和本质信息点的教学
- 1994年
- 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少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求“全面”而“深透”,不能区分教材中的本质信息点和非本质信息点,将非本质信息点当作本质信息点放在课堂上教学。他们认为课堂教学应该细针密线,精雕细琢,步步为营,才能使学生“皆无问题”。其实正是这种教学方法才使学生课后没有再咀再嚼的必要,不必翻书(?)脑,启齿问难,更不必去进行一番“再创造”,天长日久,思维愚钝,离师而难独行,能力自然低下了。
- 陶振环
- 关键词:信息点设疑训练点夹叙夹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