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丹
- 作品数:16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农牧大学农学农机系更多>>
- 发文基金:总后勤部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熟期类型大豆籽粒脂肪酸累积的组分分析被引量:2
- 1999年
- 张思河王萍马淑英陶丹陶丹
- 关键词:脂肪酸熟期类型籽粒发育大豆籽粒医学遗传学中晚熟品种
- 寒地冬小麦F_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 1999年
- 王萍冉彦中陶丹宋海星王罡陈玉江李静
- 关键词:杂种优势主要性状单株粒重冬小麦小麦杂种
- 3个熟期类型大豆品种发育籽粒脂肪酸组分变化被引量:6
- 2000年
- 超早、极早和中晚 3个熟期类型大豆品种籽粒发育进程中 ,亚油酸含量持续上升 ,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缓慢下降 ,油酸含量先增后降 ;3个早熟品种的亚麻酸含量缓慢降低而中熟品种则几乎没有变化。亚油酸与籽粒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 ,棕榈酸和油酸呈显著负相关 ,其它脂肪酸之间及其与籽粒发育天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品种熟期类型而异。
- 张思河尹田夫王萍马淑英陶丹
- 关键词:大豆脂肪酸熟期
- T型细胞质对杂种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 1993年
- 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的杂种aF_1同相应保持系与恢复系所得到的杂种bF_1差异所分析的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aF_1表现穗粒数明显减少,千粒重显著提高,其它性状没有明显差异。总的看来,T 型细胞质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不育胞质。
- 陶丹班秀丽
- 关键词:细胞质杂种小麦经济性状
- 小麦“T”型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遗传机理的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本试验用“T”型胞质不育系、对应保持系及恢复系为材料进行了两个问题的研究,即杂种优势的表现及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1个性状上,平均优势普遍存在,超亲优势也较为明显,但超标优势较低。这种“超亲容易超标难”的现象是影响杂种小麦在生产上推广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总遗传方差中,加性效应方差与非加性效应方差所占的比重因性状不同而有异,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产生杂种优势,但加性效应产生杂种优势有限,而非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
- 陶丹佟明耀申斯乐
- 关键词:小麦杂种优势三系配套
- 长春夏播早熟大豆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在长春6 月27 日夏播10个引入的早熟大豆品种,其中生育期为90- 100 天的3个大豆品种在10 中旬前后成熟,生育期为80- 90 天的4 个大豆品种在9 月底可正常成熟,而生育期70- 80 天的3个品种在9 月20 日前后成熟。品种ALDANA在6个播期播种时出苗- 始花的天数不同,出苗- 成熟的天数相似,7 月29 日播种的植株未正常成熟。
- 王萍宋海星陶丹尹田夫季静张思河周曰泽王罡
- 关键词:大豆夏播生长发育发育规律
- 长春地区种植冬小麦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1993~1997年在长春种植6个冬小麦品种,9月中旬播种,翌年6月底至7月初收获。冬小麦的总茎数各品种均在越冬前达最大值,越冬后呈下降趋势。返青期、抽穗期的茎数、穗数与小区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 王萍王罡季静宋海星陶丹冉彦中
- 关键词:冬小麦生长发育相关系数
- 长春种植冬小麦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被引量:17
- 1999年
- 1995年和1996年在长春种植8个冬小麦品种,对其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穗数为69~678万穗/hm2,株高为56.90~117.20cm时,产量与穗数、越冬率、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当越冬率一定时,产量与株高、穗数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当株高、穗粒数、千粒重一定时,产量与越冬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穗数、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越冬率经穗数对产量的间接影响最大。因此,可以看出在长春种植冬小麦时穗数对产量形成的重要作用。
- 王萍王罡季静陶丹宋海星陈玉江冉彦中陈孝
- 关键词:冬小麦农艺性状相关系数通径系数
- 沟播与覆膜对寒地冬小麦品种越冬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 1998年
- 沟播对冬小麦越冬率以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因品种而不同,CA9088品种沟播的越冬率和产量均比平播增加1倍以上。覆膜可促进冬小麦早返青,延长穗分化时间,增加主穗小穗数、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和容重,是提高寒地冬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
- 王萍陶丹宋海星王罡
- 关键词:冬小麦沟播覆膜越冬性产量性状
- 走出农药化肥使用的误区
- 1995年
- 从19世纪起,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类农药化肥应运而生,人类要生产更多的粮食的愿望实现了。然而人并不是胜利者,随之而来的是农药化肥使用的泛滥及其对人类生存产生的直接威胁。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所做所为,为自己的愚昧而痛惜。思考着怎样重新规范人类的行为。 一、化肥农药使用的原动力及其现状 大约在12000年前就有了农业生产,新时器时代人们已会制造石锄、石斧等工具。但原始耕种的手段和面积是有限的,因此耕种对土地的压力并不大,土地可以得到休闲,靠生态平衡的力量使自然恢复。
- 申斯乐申斯迎陶丹闫石
- 关键词:农药化肥《寂静的春天》人口研究休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