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毅

作品数:25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回声定位
  • 8篇蝙蝠
  • 6篇回声定位叫声
  • 5篇翼手目
  • 3篇犬蝠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翼手类
  • 2篇湿地松
  • 2篇土壤
  • 2篇取食
  • 2篇取食行为
  • 2篇人工林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捕食
  • 2篇超声波
  • 1篇大学生
  • 1篇氮沉降
  • 1篇氮矿化

机构

  • 18篇广东省昆虫研...
  • 10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吉首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湖南省森林植...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澳门地球物理...

作者

  • 25篇陈毅
  • 15篇张礼标
  • 13篇刘奇
  • 11篇沈琪琦
  • 8篇谭梁静
  • 5篇孙云霄
  • 5篇杨剑
  • 5篇赵娇
  • 3篇陈珉
  • 3篇邵永刚
  • 3篇闫文德
  • 2篇张光良
  • 2篇刘志霄
  • 2篇洪体玉
  • 2篇宁晨
  • 2篇周善义
  • 2篇向左甫
  • 2篇朱光剑
  • 2篇彭兴文
  • 1篇刘全生

传媒

  • 5篇兽类学报
  • 4篇动物学杂志
  • 3篇第八届全国野...
  • 2篇Zoolog...
  • 2篇四川动物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知识窗(教师...
  • 1篇第九届全国野...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发现南蝠被引量:3
2013年
2006年9月19日和2012年11月21日分别于广东省乳源县大桥镇东学仙洞(24°58.1'N,113°11.0'E,海拔559 m)和文刀洞(24°56.5'N,113°6.3'E,海拔440 m)各采集到1号雄性和1号雌性蝙蝠标本,经鉴定为南蝠(Ia io),为该种首次在广东省发现。本文给出了此2只蝙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及其相关测量数据,对其回声定位信号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海南及贵州的标本进行了对比。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陈毅刘奇谭梁静沈琪琦陈振明龚粤宁向左甫张礼标
关键词:南蝠回声定位叫声
浅析大学生“自学”能力对自身培养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其中表现最广泛的即是学习推力方向的转变。相较于基础教育中老师对于学生的推动作用,大学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教学模式方面的巨大变化,部分学生出现了难以适应在学习方向上的转变的问题。因此,尽快使高校学生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刘睿恒叶莹李晨歌陈毅宁夏莉
关键词:大学生
狐蝠科3种蝙蝠舌长度及结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讨旧大陆食果和食蜜蝙蝠的食性类型不同是否造成其取食器官舌长度及结构的差异,本研究以2种食果蝙蝠犬蝠(Cynopterus sphinx)和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以及1种食蜜蝙蝠长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这3个物种间舌的差异。犬蝠、棕果蝠和长舌果蝠伸入直径为2 cm试管的最大舌长度L1(包括伸入试管的吻部和吻部以外的舌长)分别为(29.19±0.52)mm、(35.05±0.82)mm、(49.34±1.64)mm;伸出吻端外部的舌长L3分别为(16.25±0.53)mm、(19.25±0.79)mm、(31.88±1.56)mm;与体重转换后的最大舌长度,即转换L1分别为(8.57±0.17)mm/g1/3、(7.90±0.27)mm/g1/3、(12.41±0.40)mm/g1/3;与体重转换后的伸出吻端外部的舌长,即转换L3分别为(4.77±0.16)mm/g1/3、(4.34±0.22)mm/g1/3、(8.01±0.38)mm/g1/3;与体重转换后的解剖舌长分别为(5.56±0.16)mm/g1/3、(5.35±0.14)mm/g1/3、(6.65±0.38)mm/g1/3。此5个参数种间比较均差异显著,食蜜类的长舌果蝠的5个参数均显著长于食果类犬蝠和棕果蝠的相应参数。通过比较3种蝙蝠的舌结构发现,长舌果蝠的舌尖尖细且具有毛刷状丝状乳头结构,舌面及两侧凹槽较多;犬蝠和棕果蝠的舌尖钝圆,舌面乳头和凹槽较少而平缓。本文结果表明,旧大陆食蜜蝙蝠与食果蝙蝠在舌长度和舌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捕食行为的差异有关。
谭梁静周善义刘奇陈毅沈琪琦赵娇张礼标
关键词:捕食行为
菲菊头蝠不同地理种群回声定位声波差异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
2015年
回声定位声波地理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是蝙蝠生态学研究领域一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对于探索物种生存机制、物种形成及其保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从较大地理尺度上(9个地理种群)研究了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回声定位声波结构的地理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回声定位声波地理种群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菲菊头蝠雌性的体型较雄性略大,其主频较高。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回声定位声波差异明显,包括脉冲持续时间、脉冲间隔、主频以及带宽在不同的地理种群之间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雌性菲菊头蝠前臂长和体重均与主频呈较弱的负相关,降雨量与雌性的主频呈较强的正相关;而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雄性前臂长、体重和降雨量与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均无相关性;此外,地理距离、温度、湿度均与雌雄回声定位声波参数无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菲菊头蝠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回声定位声波出现明显差异,其中,体型和降雨量为主要影响因子,说明蝙蝠回声定位叫声的进化主要受到了当地生境的影响,表现出动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进化。
沈琪琦刘奇陈毅赵娇彭兴文孙云霄陈珉张礼标
关键词:菲菊头蝠回声定位地理种群适应性进化
喀斯特地区3种针叶林林分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3种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数据,对各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含量以及碳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生物量分别为103.46、140.55、164.15 t/hm^2;林下植被及死地被物层生物量分别为7.762、6.994、8.622 t/hm^2。林木各器官含碳量:马尾松天然林0.427~0.530 g C/g、马尾松人工林0.443~0.574 g C/g、湿地松人工林0.444~0.466g C/g。3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马尾松天然林678.025 t/hm^2、马尾松人工林777.11 t/hm^2、湿地松人工林834.135 t/hm^2。其中植被层分别为48.199、70.788、76.438 t/hm^2;死地被物层为0.667、0.659、0.742 t/hm^2;土壤层为629.159、705.664、756.955 t/hm^2。碳储量分布格局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研究结果可以为贵州喀斯特地区针叶林管理及运营提供基础数据。
刘之洲宁晨闫文德倪晓薇陈毅宁晓波
关键词:碳含量碳储量湿地松
广东省翼手目新纪录——宽耳犬吻蝠及其回声定位叫声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2013年6月和9月在广东省英德市郊碧落洞(24°06'56.9''N,113°21'10.0''E,海拔88 m)分别捕捉到5号和1号蝙蝠标本(均为雌性)。上述蝙蝠体型较大,前臂长60.4~63.3 mm,胫骨长18.0 mm,颅全长24.8 mm,颅基长23.9 mm;耳大,双耳前基部在额部相联,上唇肥厚且具24~26个硬瘤,尾从尾膜后缘伸出一半,毛色土褐,双色;颅骨大,腭缘缺刻深,长大于宽。经鉴定为宽耳犬吻蝠Tadarida insignis,为广东省翼手目新纪录。本文给出了宽耳犬吻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并与来自安徽、山东和日本的标本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其回声定位信号进行了分析。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赵娇刘奇陈毅沈琪琦彭兴文孙云霄周江张礼标
凋落物处理对亚热带3种森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氮素作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是限制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土壤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中的有机氮必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的氮矿化作用才能够被植物所吸收,森林在全球的氮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森林土壤在不同...
陈毅
关键词:森林土壤凋落物氮矿化
文献传递
白化现象对蝙蝠行为的影响
陈毅向左甫刘奇沈琪琦谭梁静张礼标
关键词:白化捕食繁殖
短嘴金丝燕回声定位叫声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6月,对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景洞短嘴金丝燕的回声定位叫声进行研究,在黑暗山洞内使用录音仪器录制其自由飞行状态的声音后使用声音软件进行分析。短嘴金丝燕捕食归巢时,快速飞入洞口,在洞内有光区域不发声,到达洞内黑暗区域后开始发出回声定位叫声,且飞行速度减慢。声音分析结果表明其回声定位叫声为双脉冲组的噪声脉冲串型(noiseburst),组内脉冲间隔很短[(6.6±0.42)ms],组间脉冲间隔较长[(99.3±3.86)ms],两者差异显著(P<0.01)。对比第一、第二脉冲声音参数发现,主频和脉冲时程差异不显著,第一、第二脉冲主频分别为(6.2±0.08)kHz和(6.2±0.10)kHz(P>0.05);脉冲时程分别为(2.9±0.12)ms和(3.2±0.17)ms(P>0.05);最高和最低频率差异显著,第一、第二脉冲最高频率分别为(20.1±1.10)kHz和(15.4±0.98)kHz(P<0.01),最低频率分别为(3.7±0.12)kHz和(4.0±0.09)kHz(P<0.05);第一脉冲频宽((16.5±1.17)kHz)宽于第二脉冲((11.4±1.01)kHz)(P<0.01);且第一脉冲能量[(32.5±0.60)dB]高于第二脉冲[(35.2±0.94)dB](P<0.05)。另外,短嘴金丝燕在黑暗山洞内的回声定位叫声还包含了部分超声波,最高频率可达33.2kHz。
王斌马建章陈毅谭梁静刘奇沈琪琦廖庆义张礼标
关键词:回声定位叫声超声波
扁颅蝠和褐扁颅蝠体表寄生革螨的宿主选择被引量:1
2013年
该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行为实验,研究了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和褐扁颅蝠(T.robustula)与其体表寄生革螨(雷氏巨刺螨(Macronyssus radovskyi)及拟雷氏巨刺螨(M.pararadovskyi))之间的关系。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雌性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负荷量与宿主健康指数呈正相关(Spearman:rs=0.55,P<0.01,n=24),而在雄性扁颅蝠以及雌、雄褐扁颅蝠中则无相关性(P>0.05)。室内原宿主感染实验发现,扁颅蝠和褐扁颅蝠体表寄生革螨均明显倾向于选择各自的雄性宿主,扁颅蝠雌、雄性感染率分别为(42±12)%和(58±12)%(t=3.6,df=31,P<0.01);褐扁颅蝠雌、雄性感染率分别为(37±11)%和(63±11)%(t=6.1,df=26,P<0.001)。用扁颅蝠体表寄生革螨(拟雷氏巨刺螨)对扁颅蝠与褐扁颅蝠交叉感染后发现,寄生革螨明显选择其原宿主扁颅蝠,扁颅蝠与褐扁颅蝠感染率分别为(71±13)%和(29±13)%(t=9.1,df=29,P<0.001)。以上结果表明,扁颅蝠和褐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负荷量与宿主身体状态无明显相关性,而对宿主性别表现不同偏好;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对宿主表现明显的专一性。
张光良唐占辉洪体玉杨剑曾玉谭梁静刘奇陈毅沈琪琦张礼标
关键词:扁颅蝠褐扁颅蝠革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