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月琴

作品数:5 被引量:15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人工林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生物量
  • 3篇物量
  • 3篇火炬松
  • 3篇火炬松人工林
  • 3篇
  • 2篇生物量碳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生...
  • 2篇土壤有效
  • 2篇栎林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 2篇次生
  • 2篇次生栎林
  • 1篇氮沉降
  • 1篇亚热带
  • 1篇有机氮
  • 1篇有机碳

机构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

  • 5篇陈月琴
  • 4篇阮宏华
  • 2篇王国兵
  • 2篇徐侠
  • 2篇栾以玲
  • 1篇唐燕飞
  • 1篇权伟
  • 1篇李媛媛
  • 1篇陶忠芳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被引量:68
2008年
采用连续熏蒸-培养法,测定了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土壤中有效碳含量,分析了土壤有效碳(LOC)与微生物量碳(MBC)、土壤总有机碳(TOC)、细根生物量(FRB)和土壤全氮(TN)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碳占总有机碳的3.40%~7.46%;微生物量碳只是土壤有效碳中的一部分,占土壤有效碳26.87%~80.38%;不同林分土壤有效碳含量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增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效碳与微生物量碳、土壤总有机碳、细根生物量、土壤全氮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高海拔土壤有效碳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土壤.
徐侠陈月琴汪家社方燕鸿权伟阮宏华徐自坤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海拔梯度高山草甸
苏南丘陵地区栓皮栎次生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重复熏蒸-培养法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栓皮栎次生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栓皮栎次生林土壤中的有效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火炬松人工林,而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占总有机碳比率(4.7%)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占土壤有效碳比率(54.3%)分别高于栓皮栎次生林(2.9%和40.9%);去除森林凋落物后,2种林分土壤有效碳含量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以及土壤总有效碳显著相关。重复熏蒸-培养法是估测该地区森林土壤有效碳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与火炬松人工林相比,天然次生栓皮栎林土壤含有较多的活性有机碳,可能对区域碳平衡产生较大的影响。
陈月琴徐侠阮宏华王国兵栾以玲
关键词:火炬松人工林
次生栎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研究
土壤有效碳是全球碳循环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测定的方法。采用Zou & Ruan(2005)最新提出的重复熏蒸--培养法(Squential rumigated-incubation),研究了苏...
陈月琴
关键词:次生栎林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有机碳
文献传递
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动物马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调节作用
2025年
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特征之一,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是目前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大型土壤动物通过取食、挖穴及排泄活动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等,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然而,在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大型动物如何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还不清楚。本研究设置了一套微宇宙室内实验,包括两个氮添加处理(N0:无氮添加,N+:添加氮)和土壤动物(无动物,马陆),探讨土壤温室气体CO_(2)、N2O和CH4的排放以及土壤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马陆和氮添加的交互效应显著影响土壤CO_(2)排放。没有马陆,氮添加增加了19.4%的土壤CO_(2)排放;有马陆,氮添加降低7.0%的土壤CO_(2)排放。氮添加比没有氮添加增加了206.6%N2O排放,但这种趋势在马陆存在时有所降低。马陆处理显著增加CH4排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O_(2)排放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和铵态氮显著相关;土壤N2O排放与总溶解氮、有效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相关;土壤CH4排放与总溶解氮和碳氮比相关。本研究表明,马陆减弱了氮沉降导致的森林土壤CO_(2)和N2O的排放。
李媛媛李媛媛陈月琴陈月琴任源浩阮宏华
关键词:土壤动物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氮
北亚热带次生栎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被引量:81
2008年
在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两年测定了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林地凋落物输入量.结果表明:两种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物生长旺季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在植物休眠季节维持在较高水平;在0~10cm土层内,火炬松林和次生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幅分别在267.8~459.8mg.kg-1和278.6~467.8m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森林地上凋落物输入量、土壤湿度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该区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波动可能与土壤中有效碳及其它土壤养分的可利用状况、植物根系对营养的竞争以及林木的生长节律有关.
王国兵阮宏华唐燕飞栾以玲陈月琴陶忠芳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次生栎林火炬松人工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