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红
- 作品数:81 被引量:346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ATM磷酸化PTEN介导拓扑替康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及其分子机制
- 目的: pten是一个具有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物质代谢,pten低表达或缺失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噬的缺陷或激活与肿瘤的发生或进展相关,PTEN在肿瘤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 陈景红
- 关键词:拓扑替康PTENATMDNA损伤自噬
- 文献传递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连续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n=60)发病后3、7和14天VEGF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头颅CT或MRI测量梗死灶的最大直径,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结果①VEGF血清含量在脑梗死发病3天、7天和14天分别为(440±54)ng/L、(598±83)ng/L和(506±68)ng/L,均高于对照组(245±29)ng/L(P<0.01),VEGF高峰时间在发病7天(598±83)ng/L,显著高于3天和14天(P<0.05),并持续增高到发病后14天;S100-β蛋白发病3天血清浓度(0.76±0.15)μg/L高于对照组水平(0.10±0.03)μg/L(P<0.01),并在发病后7天、14天恢复正常。②VEGF的血清浓度与梗死灶的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S100-β蛋白与大面积梗死灶及重型脑梗死有关。结论 VEGF和S100-β蛋白血清含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增高,表明VEGF和S100-β蛋白在发病早期参与了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参与了修复过程。
- 陈景红李娜王建华王天俊郭振华高俊淑
- 关键词:脑梗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S100蛋白质类
- 帕金森病异动症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 2022年
- 通过长期服用左旋多巴恢复脑内多巴胺水平,一直以来都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金标准疗法。补充左旋多巴改善了PD运动症状,但长期用药对PD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的影响仍然是一个争议很大且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对左旋多巴导致LID危险因素分析不尽相同,很多因素都是相互影响的。该文将综述LID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从而在诊治过程中尽量避免并干预危险因素,及早预防和减少LID的发生。
- 董露露王璐璐陈景红王天俊
- 关键词:帕金森病异动症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β蛋白水平变化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测定A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GFAP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并分析其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结果 GFAP血清水平在ACI发病第3、7、14天均高于对照组,并且GFAP高峰时间在发病第7天,并持续增高到发病后第14天;S100-β蛋白高峰时间在发病后第3天,并在发病后第7、14天恢复正常。GFAP、S100-β蛋白的血清浓度与脑梗死的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相关。结论 GFAP和S100-β蛋白可参与ACI发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及修复过程,故检测两者的血清浓度对于及早诊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 陈景红李娜高俊淑王建华郭振华王天俊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S100蛋白质类
- 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成人骨硬化病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骨硬化病(osteopetrosis)也称为大理石骨病(marble bonedisease)、粉笔样骨(chalky bone)和Albers-Schonberg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代谢骨病,临床以全身多发、对称、普遍性骨质密度增高为主要特征。一般认为其病因可能是骨、软骨吸收障碍,成骨正常,从而使骨质持续堆积。本病例是以抽搐原因待查收治神经内科的骨硬化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 陈景红王建华
- 关键词:骨硬化症抽搐
- 癫痫患者脑电图分析及药物治疗的研究
- 高俊淑李哲陈景红高永谦李娜
- 通过对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脑电图特征进行分析,评价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分析脑电图,从而预测癫痫发作的可行性;观察癫痫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2水平变化,并研究它们的表达水平与同期脑电图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
- 非药物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浆黏度(P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及舒血宁注射液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健康宣教、运动处方、饮食指导、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w。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w后进行血脂,血浆粘度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PV、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药物干预能够降低血脂及血浆黏度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赵景茹董立朋张若曦李娜陈景红李俐涛王建华
- 关键词:非药物干预脑梗死血脂针灸血浆黏度
- 以瘤样脱髓鞘病变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硬化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以瘤样脱髓鞘病变(TDL)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改变。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以TDL为首发表现的M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颅内巨大病灶、T2WI高信号、明显占位效应伴周围水肿等,多为单向病程,病理学改变与MS有交叉,可向MS转变。结论:TD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TDL临床表现与病灶部位相关,影像学特点与经典的MS类似,病理学改变与经典的MS相互交叉。
- 罗欣彤陈景红赵景茹王建华曹国辉王新平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异常与不同轻度认知障碍的关系探讨
- 目的:本研究拟评价血清高Hcy患者与其代谢相关的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血糖异常水平与不同类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60~80岁之间的aMCI...
- 冯荣芳刘惠卿王建华贾艳丽李美锡孙占用陈景红孙素娟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异常发病机制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S100-β蛋白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1
- 2013年
-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发现一些多肽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移生长因子(TGF-β)及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在脑梗死急性期明显增加,但其作用仍不明确。本文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和S100-β蛋白进行检测,探讨VEGF和S100-β蛋白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和对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并为急性脑梗死的新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陈景红李娜高俊淑王建华王天俊郭振华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100-Β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