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导引下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8例癌痛病人 ,在CT导引下经膈脚后入路 ,用无水乙醇行毁损性阻滞。观察阻滞后当日、阻滞后 1~ 4周和 5~ 8周三个时段的镇痛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个时段镇痛有效率分别是 10 0 %、77.78%和6 8.75 % ,有 4例病人血压下降超过阻滞前的 30 % ,处理后恢复正常 ;5例发生乙醇中毒症状 ,3例发生腹泻 ,均自愈。结论 :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方法 ,简便、安全、有效 ,可供临床选用。
- 崔健君姚鹏王彬陈培红郭文力孟凌新
- 关键词:CT导引腹腔神经丛阻滞并发症癌痛并发症
- 氯胺酮联合利多卡因预防儿童异丙酚注射痛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和比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预注射、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注射、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3种方法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3~10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为实验对象,共分成3组,每组50例。L组接受盐水3 mL,15 s后给予混合有2%利多卡因的异丙酚(容积比1∶19);K组给予0.4 mg/kg的氯胺酮3 mL,15 s后给予1%异丙酚;KL组给予利多卡因+氯胺酮。实验由一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师依据4分法给注射痛评分。结果 KL组注射痛发生率(8%)显著低于K组(28%,P<0.05)、L组(32%,P<0.05)。三组之间异丙酚诱导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呕吐、喉痉挛、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和注射部位水肿皮疹)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可显著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完全消除重度疼痛,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诱导平稳。
- 孙丹赵广翊陈培红董云霞陈亮孟凌新
- 关键词:异丙酚注射痛氯胺酮利多卡因儿童
- CT引导经膈脚后入路行内脏神经阻滞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经膈脚后入路行内脏神经阻滞方法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8例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实施CT引导下经膈脚后入路内脏神经毁损性阻滞。结果:穿刺点选定在L1棘突水平,旁开平均2.9cm,几近垂直进针,平均深度9.1cm,针尖均到达膈脚后内脏神经周围。镇痛效果:短期(<1个月)显效率为64.3%,总有效率为92.9%;长期(>3月)显效率为44.4%,总有效率为81.5%。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经膈脚后入路行内脏神经阻滞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定位准确,安全有效。
- 郭文力杨萍珠陈培红崔健君
- 关键词:CT引导癌性疼痛
- 小剂量吗啡加氯胺酮经骶管注入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超前镇痛效应
- <正>目的探讨小剂量吗啡加氯胺酮经骶管注入的超前镇痛效应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小儿,ASAⅠ~Ⅱ级,年龄4-10岁,体重15-40㎏,行择期下腹部手术,全部病例均无呼吸循环等系统合并症。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R组为...
- 吕金陈培红陈卫民
- 文献传递
- 小儿骶管麻醉中不同镇静方法镇静效果的研究
- 目的:评价不同镇静方法在小儿骶管麻醉术中镇静的优缺点,从而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方法:选择120例ASAⅠ级在骶管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下肢、会阴等短小手术的患儿,年龄6个月-8岁,体重54 kg,手术时间在40mi...
- 陈培红吕金陈卫民
- 文献传递
- 小剂量吗啡加氯胺酮经骶管注入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超前镇痛效应
- 目的:探讨小剂量吗啡加氯胺酮经骶管注入的超前镇痛效应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小儿,ASAⅠ级,年龄4-10岁,体重15-40kg,行择期下腹部手术,全部病例均无呼吸循环等系统合并症。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R组为对照...
- 吕金陈培红陈卫民
- 文献传递
- 小儿骶管麻醉中不同镇静方法镇静效果的研究
- <正>目的评价不同镇静方法在小儿骶管麻醉术中镇静的优缺点,从而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在骶管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下肢、会阴等短小手术的患儿,年龄6个月-8岁,体重5~24 kg,手术时间...
- 陈培红吕金陈卫民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