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阳 作品数:10 被引量:15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Ⅲ-Ⅴ族平面环(HXYH)<,n>的结构与稳定性(n=2-4;X=B,Al;Y=N,P;n=2-4) 926年(HBNH)<,3><'[1]>被合成以来,人们对Ⅲ-Ⅴ族杂环化合物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2-5]>。该本拟对模型平面化合物(HXYH)<,n>n=2-4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与相应的C<,4>H<,... 陈先阳 吴韬 黄爽 居冠之关键词:分子结构 杂环化合物 Ⅲ-Ⅴ族某些链环的结构、稳定性及RAl的反应性 陈先阳关键词:量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 相对论效应的立体空间分布——兼论价电子的相对论效应的产生 以Pauli的相对论一级微扰理论方法,对Lu原子的价轨道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相对论效应使得s,p轨道能量降低,d,f轨道能量升高,如果考虑旋轨偶合相互作用,则s,p<,1/2>趋于相对论稳定,p<,3/2>,d和f趋于相... 王曙光 陈先阳 任奇志关键词:相对论效应 价轨道 电子密度 量子力学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二氢吩嗪的三维共价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与表征 2022年 二氢吩嗪衍生物由于其独特的氧化还原活性而备受关注.本文先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二氢吩嗪基团的单体5,10-二(4-甲酰基苯基)-5,10-二氢吩嗪(M1),再采用溶剂热法,通过亚胺缩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三维共价有机框架(3D COF,3D-PN-2).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氮气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固体碳核磁共振波谱(^(13)C CP/MASNMR)等表征方法,并结合理论模拟对其结构信息进行了研究,得出3D-PN-2是具有十一重穿插金刚石(dia)拓扑结构的3D COF.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3D-PN-2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研究了3D-PN-2的光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其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具有较宽的吸收范围(吸收边为630 nm),且具有较窄的能带间隙(2.11 eV).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氧化还原性能,并计算得出其最高占有轨道能级(E_(HOMO))为−4.50 eV,最低空轨道能级(E_(LUMO))为−2.39 eV. 王凯旋 黎子平 陈先阳 崔勇关键词:多孔材料 大气中HCO^+→COH^+异构化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5 1998年 在从头算的基础上,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统计热力学和含Wigner校正的过渡态理论的动力学分析.给出了1.01325×10~5Pa及200~2500K温度下的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的热力学函数及该异构化的平衡常数、速率常数和A因子等一套较完整的热力学、动力学参数. 陈先阳 居冠之 李鸿瑞 居泉关键词:稳定性 异构化 CCl<,3>Li的异构体及其相对稳定性 l<,3>Li作为有机反应中一种重要的中间体,一直是广受关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对象。该文对其异构体的几何构型,相对稳定性等热动力学性质及电子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 吴韬 陈先阳 彭建波 居冠之关键词:异构体 几何构型 HX体系电子对内、对间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000年 在6-311+G~*基组水平上用CISD(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 with singly and doubly excited configurations)方法研究HX(X=Li-F,HBe^+,HBe)体系电子对内、对间的相关能.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元素形成的HX(X=Li-F,HBe^+,HBe)体系,其价层电子对内、对间相关能的变化较大,它们之间存在着轨道差别,不宜将其相关贡献归为简单的常数.在使用相同理论方法和相同质量基组的前提下,电子数将直接影响到电子对间相关能的大小.对于多电子体系,电子对间相关在总相关中占有优势,若将其忽略会引起较大误差. 殷平 陈先阳 姚天扬 居冠之 李重德 忻新泉密度泛函方法研究铂原子簇阳离子与氨分子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气相条件下金属团簇与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实验和理论上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金属团簇由于比表面积比较大,其催化活性远远高于相应的大块材料。实验中通常很难确定金属团簇和小分子结合的方式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因此,... 徐丹 陈先阳 王曙光关键词:密度泛函 分子构型 结合能 文献传递 单重态CCl_2与O_3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2000年 在量化计算的基础上运用统计热力学和Wigner校正的Eyring过渡态理论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单重态CCl_2和臭氧O_3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在低温下具有热力学优势,而在高温下具有动力学优势. 殷平 陈先阳 张建强 居冠之 李重德 忻新泉关键词:臭氧 化学反应 热力学 动力学 金(Ⅰ)配合物催化乙烯加氢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两类金(I)配合物AuX(X=F,CI,Br,I)和AuPR_3^+(R=F,CI,Br,I,H,Me,Ph).催化C_2H_4加氢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显示Au(I)配合物对C_2H_4氢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其作用下的加氢反应存在"活化H—H键后再与C_2H_4反应"和"活化C=C键后再与H_2反应"两种途径,前者的活化能较后者低90-120 kJ·mol^(-1),因而具有明显的能量优势.研究表明AuPR_(3^+)的催化能力明显强于AuX.此外,X/PR_3基团供、吸电子能力的变化对配合物的催化能力也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电子结构分析显示Au(I)配合物在C_2H_4加氢反应中不仪能够削弱H—H、C=C键的强度,还使H_2σ_(H-H~*)、C_2H_4π_(C-C~*)轨道能级下降,从而缩小了π_c=c-σ_(H-H~*)或σ_(H-H)-π_(C=C~*)轨道间的能级差,促进了C-2H_4-H_2反应中的电子离域,从而降低禁阻反应发生的难度.σ_(H-H~*)、π_(C=C~*)轨道能级改变量与加氢反应活化能E_a的降低值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关系,因此使上述轨道能级下降幅度越大的Au(I)配合物可以获得较好的催化效果. 仇毅翔 万明达 陈先阳 王曙光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电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