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蓉
-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千年来常用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在自先秦至今的两千多年内,常用中药的临床用量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是关乎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重要问题,欲阐明该问题先须对两千年来常用中药的临床用量变化趋势进行描绘。采用文献研究与数据挖掘的方法,将常用中药自先秦至今两千年的临床剂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和描绘,提出"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的概念,该流域以历史年代为长度,常用中药的临床剂量范围为宽度,以描绘常用中药临床用量的剂量演变情况。常用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研究的意义体现在3个方面,认识方药应用科学史实、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了解历史地理人文社会信息。影响该流域的因素主要有6个:医家个人的知识与经验,年月气候与疾病特点,学术流派因素,经济、政治、地域、交通因素,科学的影响,政府管理规定的影响等。并以葛根、石膏、附子为代表中药,以统计数据对其两千年的用量流域进行了详细描述,提出了关于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 傅延龄张林宋佳杨琳陈传蓉
- 关键词:中药影响因素
- 张仲景姜草枣用法用量研究
- 目的姜、草、枣(包含生姜、干姜、炙甘草、生甘草、大枣,以下简称姜、草、枣)为仲景最常用的几个药物,且对其用法严谨,颇具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所有包含姜、草、枣的汤剂进行统计整理、数据分析,总结...
- 陈传蓉
- 关键词:用法
- 桂枝汤治疗虚证的思路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现代大部分医家将桂枝汤当作调和营卫的和剂或者解肌祛风的祛邪之剂使用,本文结合傅延龄教授的经验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分析桂枝汤在治虚证方面有独特疗效。理论方面,辛甘酸甘合化,桂枝汤促进阴阳自和,气血化生治疗虚证,同时根据脏腑虚损不同,《伤寒杂病论》中演化出桂枝汤的部分类方;临床方面,选取导师的4则医案,总结出桂枝汤适合于虚证,在形气脉证方面表现为:形气不足,面黄少华,纳谷不馨,舌淡脉缓等虚的特征。
- 王博峰尚倩陈传蓉傅延龄
- 关键词:桂枝汤虚证
- 论方寸匕、钱匕及其量值被引量:26
- 2014年
- 方寸匕、钱匕为汉唐常用于量取散剂的量具,但关于其量值的研究结论目前尚未统一。认为一方寸匕药物的体积为4.3cm3,重量约为4—5g;钱匕用于量取毒性较大的药物,其量很小,一钱匕植物药的重量近似于0.5g,半钱匕的重量仅约0.2~0.3g,而钱五匕的重量约为0.1~0.2g。
- 傅延龄陈传蓉倪胜楼张林
- 黄柏历代临床用量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总结黄柏从汉代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表建立历代黄柏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黄柏方剂的方名、总药量、黄柏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黄柏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历代黄柏用量特点。结果历代黄柏用量规律大致为汉唐时期用量最大,唐代每方用量最高可达220g;至宋代仍然维持着较大剂量,常用剂量范围为8~40g;但从金元至近代、当代,其用量大幅下降,每方最大量在30g左右。结论黄柏汉唐时期用量最大,金元至当代用量大幅下降。
- 陈传蓉李必刚张林倪胜楼傅延龄
- 关键词:黄柏
- 王琦谈中医方药量效关系
- 2014年
- 中医诊疗的优势在于疗效,要取得良好的疗效除了理、法、方、药外,药量也是关键。文章围绕方药量效关系,对著名中医药专家王琦教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主要内容包括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用药安全控制策略及其对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的见解等。旨在通过名老中医经验访谈的方式,为当代临床医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今后的修订提供经验支撑。
- 倪胜楼郑燕飞陈传蓉陈丽名傅延龄
- 关键词:量效关系
- 李济仁谈方药量效关系被引量:8
- 2013年
- 就中药量效关系问题对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进行的访谈。李老认为,中药用量和疗效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量效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的炮制方法、配伍、煎煮法,以及患者的体质、地理、气候等;对于危、急、难、重病症,要参考邪正比重、患者体质等因素,加大药物用量;李老针对痹病等发作性疾病采用"择时分服"的方法,在不增加药量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发挥疗效。
- 杨琳倪胜楼陈传蓉傅延龄
- 关键词:访谈量效关系
- 知母历代临床用量评述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知母自汉代至今两千多年的临床剂量特点,为知母临床应用选择安全、合理、有效的剂量提供文献依据。方法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采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并建立各朝代知母临床用量数据库,统计知母在不同朝代出现的频次、最常用剂量、常用剂量范围上限、常用剂量范围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以及平均用量,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统计结果发现,汉唐时期知母临床用量较大且用量范围较广,最大量可达82.8g。自宋代推行煮散之后,知母临床用量显著下降,但仍有大剂应用的医家。至现当代,知母的临床用量多限于药典所规定的范围,但也有超药典用量应用的报道,使得知母的临床应用长期以来呈现大小剂量并存的现象。结论知母大剂量应用(≥30g)常见于白虎汤及其类方,主要用于瘟疫、温疟等急性热病的治疗,而通过辨证小剂量应用知母(≤6g)也会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另外,汉唐时期知母常用于治疗痹证及水湿肿满等证,而此功效在宋代之后则应用较少。
- 宋佳张林陈传蓉杨琳丁毅傅延龄
- 关键词: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