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彩红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杀虫
  • 3篇杀虫单
  • 3篇水稻
  • 2篇稻田
  • 2篇土壤
  • 1篇稻田水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稻田系统
  • 1篇毒死蜱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特性
  • 1篇植株
  • 1篇水稻田
  • 1篇水稻植株
  • 1篇加量
  • 1篇氨氮
  • 1篇DOM
  • 1篇沉积物
  • 1篇沉水

机构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深圳出入境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4篇闫彩红
  • 3篇龙勇
  • 3篇龚道新
  • 3篇彭小悦
  • 3篇刘强
  • 1篇薛南冬
  • 1篇金相灿
  • 1篇焦立新
  • 1篇王圣瑞

传媒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农药科学与管...
  • 1篇中国农药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杀虫单在水稻和土壤中最终残留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杀虫单在水稻和土壤中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常规用药剂量和高剂量施于水稻田后,杀虫单最终残留量表现为:稻壳>稻田土壤>植株>糙米。建议杀虫单在水稻合理使用:按混剂用药剂量600、900ga.i./hm2(其中杀虫单为180、270ga.i./hm2)在水稻生长期施药,施药3次,2次施药的间隔时间为14d,安全间隔期至少为14d,收获时杀虫单在稻田土壤、稻植株、稻壳、糙米中的残留量均<0.50mg/kg。
彭小悦龚道新龙勇刘强闫彩红
关键词:杀虫单水稻土壤
不同氨氮填加量下沉水植物对沉积物DOM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模拟研究了不同氨氮添加量(0,100,200和400 mg/kg)下沉水植物对湖泊沉积物DOM(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氨氮添加量下,沉水植物的存在明显增强沉积物DOM荧光强度,其中对类蛋白质和类氨基酸组分荧光强度影响较大(荧光强度分别增大了20%~77%和27%~56%);而对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组分影响相对较小(荧光强度分别增大了5%~25%和21%~29%).添加氨氮可增强沉水植物对沉积物DOM荧光强度影响的程度,当添加量为100 mg/kg时,沉水植物生长最旺盛,沉积物DOM中类蛋白质和类氨基酸组分荧光强度增幅最大(分别约77%和56%);即外源氨氮通过增加沉积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增强了沉积物有机氮的生物有效性;而在其他添加量下,DOM各荧光组分强度增幅不大,即适当添加外源氨氮,可通过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增加沉积物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含量,从而提高沉积物有机氮的生物有效性.
闫彩红王圣瑞薛南冬焦立新金相灿
关键词:氨氮沉水植物DOM荧光特性
4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稻田系统中的残留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借助电子捕获检测器,田间试验研究了杀虫单在水稻-稻田系统中的动态残留,以了解杀虫单的降解与残留行为,合理且全面地评价其安全性并科学的指导其使用。结果表明,杀虫单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杀虫单在长沙和杭州两地水稻植株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11.06d,在土壤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9.48d,在稻田水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11.64d。
彭小悦龚道新龙勇刘强闫彩红
关键词:杀虫单水稻
4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上残留行为研究
2009年
前言杀虫单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自发研制的一种仿生性农药产品,其化学名称为1-硫代磺酸钠基-2-二甲氨基-3-硫代磺酸基丙烷。结构式为:
彭小悦龚道新刘强闫彩红龙勇
关键词:杀虫单稻田土壤水稻植株稻田水毒死蜱水稻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