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小纺
- 作品数:31 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主动脉弓离断的心血管造影影像分析--附8例报告
- 主动脉弓离断亦称为主动脉弓缺损,是少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畸形;文献报告其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1%。本院从1988年~2006年经心血管造影诊断了8例主动脉弓离断的患者,现就8例主动脉弓离断的心血管造影的影像进行分析、讨论...
- 魏崇健刘英乔英闫小纺
- 关键词:主动脉弓离断心血管造影影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 文献传递
- 急性肠系膜缺血的DSA诊断和经皮血管内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的DSA诊断价值和经皮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临床疑诊患者,均经皮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依次进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其中8被诊断为急性肠系膜缺血,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1例。对4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经导管注入溶栓剂(尿激霉)和血管扩张剂(罂粟碱)治疗,2例治疗后血管开通;另2例因症状缓解不明显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病程较长者造影后直接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结果:DSA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4例。造影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远端(中结肠动脉起始部)或分支的突然截断(截断征)或管腔内局限性充盈缺损(不完全栓塞)。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3例,造影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狭窄。1例造影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弥漫性痉挛(腊肠征)诊断为非闭塞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手术证实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1周因再次肠坏死而死亡。1例广泛血栓形成患者于造影后6h死亡。另2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手术后2周死亡。结论:DSA是诊断各型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有效手段,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定位信息。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经导管溶栓术是治疗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亦可作为外科手术前的辅助治疗手段,减少死亡率。
- 邱怀明曾晓华闫小纺易翠荣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DSA手术
-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痿的影像学研究及介入治疗
-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是急性血管损伤后,因延误诊治而造成的严重后遗病变,其严重性在于假性动脉瘤可突发破裂危及生命的大出血,或瘤内血栓脱落引起瘤体远端肢体的梗死。动静脉瘘则可引起动脉血流短路,回心血量增加,瘘口近心端的...
- 魏崇健乔英闫小纺
- 关键词: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影像诊断
- 文献传递
-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各种影像表现及特点;观察经血管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平片、CT和DSA表现;追踪观察经导管血管内置入弹簧圈栓塞后的疗效。结果:肺动脉分支供血5例,支气管动脉供血1例。其中单纯型3例,复杂型2例,弥漫型1例。CT及DSA均能正确诊断,X线误诊3例。经导管血管内置入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其中1例接受3次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2例,1例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出血即刻停止。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该病的最理想手段,CT及三维重建对大的病变诊断可靠、直观,但对细微病变的显示不如DSA。经导管血管置入弹簧圈栓塞治疗安全、有效,但对于弥漫型只能作为姑息治疗手段。
- 邱怀明曾晓华闫小纺
- 关键词:肺动静脉瘘
- 卵巢癌术后化疗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抑制盆腔病理血管生成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化疗联合醋酸甲羟孕酮(MPA)抑制盆腔病理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对预后的评价。方法实验组53例,Ⅰ/Ⅱ期30例(56.6%),Ⅲ/Ⅳ期23例(43.4%)。化疗方案:2001年以前采用PAC(顺铂+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或PC(顺铂+环磷酰胺);2001年及以后为PT方案(紫杉醇+卡铂)静脉化疗6个疗程;第7个疗程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同时数字减影观察盆腔病理血管。术后1年时,再增加1次髂内动脉化疗栓塞造影。术后进食开始服用MPA250mg/d×12个月。每次化疗前测定CA125。对照组37例,Ⅰ/Ⅱ期20例(54.1%),Ⅲ/Ⅳ期17例(45.9%),除不用MPA外,卵巢癌手术后化疗方案及检查方法与实验组相同。随访两组3年、5年生存率。结果①CA125水平实验组在第7疗程结束后和术后1年时,Ⅰ/Ⅱ期和Ⅲ/Ⅳ期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P<0.05,P<0.01)。②实验组髂内动脉分支血管走形迂曲、紊乱及火焰状病理血管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疗程后盆腔病理血管改变与血CA125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5,P<0.001),即盆腔造影有病理血管者,血CA125升高。③Ⅰ/Ⅱ期3年和5年生存率实验组分别为88.33%、41.23%。对照组分别为79.59%、34.31%,两组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Ⅲ/Ⅳ期3年和5年生存率实验组分别为17.52%,1.34%。对照组分别为12.49%、0,两组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MPA对卵巢癌盆腔病理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MPA联合化疗可延长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髂内动脉造影显示盆腔病理血管,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连续服用12个月MPA是安全的。
- 谢守珍宋成文王晶陈枝岚闫小纺蒋红卫
- 关键词:卵巢癌醋酸甲羟孕酮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标记物CA125
- 选择性血管造影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6例胰腺癌肝脏转移患者,男41例,女15例。血管造影前经CT诊断为胰腺癌肝脏转移38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18例。其中16例同时接受了MRI检查,1例行PET检查。全部病例都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发现胰腺动脉异常改变者再行胰腺动脉造影。结果18例造影前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造影后均诊断为胰腺癌肝脏转移,经临床随访后全部得到证实。其余病例均可见病变区胰腺动脉的狭窄、闭塞等异常改变,以及周围大血管和回流静脉的侵蚀改变。结论血管造影可对胰腺癌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尤其是CT和(或)MRI检查未能明确者,DSA可提高其检出率。对胰腺癌分期亦可提供客观的依据。
- 邱怀明曾晓华闫小纺乔英
- 关键词:胰腺癌DSA
- 醋酸甲羟孕酮抑制卵巢癌患者术后盆腔病理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卵巢癌手术后化疗联合醋酸甲羟孕酮(MPA)抑制盆腔病理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对预后的评价。方法治疗组53例,Ⅰ/Ⅱ期30例(56.6%),Ⅲ/Ⅳ期23例(43.4%)。化疗方案:1998年以后采用PAC(顺铂+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或PC(顺铂+环磷酰胺)方案;2001年以后为PT方案(紫杉醇+卡铂)静脉化疗6个疗程;第7个疗程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同时数字减影观察盆腔病理血管。术后1a时,再增加一次髂内动脉化疗栓塞造影。术后进食开始服用MPA250mg.d-1,6~30个月。每次化疗前测定CA125。对照组37例,Ⅰ/Ⅱ期20例(54.1%),Ⅲ/Ⅳ期17例(45.9%),除不用MPA外,卵巢癌手术后化疗方案及检查方法与治疗组均相同。随访两组3,5a生存率。结果①CA125水平治疗组在第7疗程结束后和术后1a时,Ⅰ/Ⅱ期和Ⅲ/Ⅳ期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均P<0.05或P<0.01)。②治疗组髂内动脉分支血管走形迂曲、紊乱及火焰状病理血管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第7个疗程后盆腔病理血管改变与血CA125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5,P<0.01),即盆腔造影有病理血管者,血CA125升高。③Ⅰ/Ⅱ期3和5a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88.33%,41.23%;对照组分别为79.59%,34.31%,两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Ⅲ/Ⅳ期3和5a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17.52%,1.34%;对照组分别为12.49%,0.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MPA对卵巢癌盆腔病理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MPA联合化疗可延长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髂内动脉造影显示盆腔病理血管,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连续服用MPA是安全的。
- 谢守珍宋成文陈枝岚王晶闫小纺蒋红卫
- 关键词:甲羟孕酮卵巢癌血管生成
- 经阴茎背深静脉栓塞治疗静脉漏性阳萎(附40例报告)被引量:3
- 1996年
- 经阴茎背深静脉栓塞治疗静脉漏性阳萎(附40例报告)宋华志,贺继刚,刘琴珍,闫小纺,田家林,李志雄,王平1994年4月~1995年11月经阴茎背深静脉栓塞治疗静脉漏性阳萎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年龄25~70岁,平均37.8岁。...
- 宋华志贺继刚刘琴珍闫小纺田家林李志雄王平
- 关键词:静脉漏性阳萎阳萎栓塞疗法
- 支气管动脉开口区血流动力学研究及对肺癌血管内治疗的改进
- 余泽张新元闫小纺束枫戴芳德岑人径刘琴珍
- 经支气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肺癌,特别是无手术指征的中心型肺癌是当今最理想的方法。然而,部分病人由于解剖上的变异,其支气管动脉与特殊(关键)性肋间动脉共干,这种肋间动脉可于起始部发出小分支动脉参与脊髓前动脉供血,因此,在...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癌血流动力学
- 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研究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临床疑诊病例,经多层螺旋CT或心脏彩超诊断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后,立即接受经皮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及溶栓治疗。观察肺循环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18例同时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2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治疗前平均肺动脉压(36±5)mmHg、动脉血氧分压(32±6)mmHg,溶栓治疗后分别为(20±3)mmHg、(66±4)mmHg,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安全、有效。
- 邱怀明陈敬华闫小纺曾晓华
- 关键词: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