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秋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全热交换
  • 4篇全热交换器
  • 2篇换热
  • 1篇导流片
  • 1篇导热
  • 1篇导热系数
  • 1篇多孔
  • 1篇仪器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拟
  • 1篇入口段
  • 1篇试验分析
  • 1篇气流分布
  • 1篇亲水膜
  • 1篇热传导
  • 1篇热带
  • 1篇热分析
  • 1篇热扩散
  • 1篇热物理
  • 1篇热物理性质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青岛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徐子君
  • 8篇陶冶
  • 8篇雒彩云
  • 8篇杨莉萍
  • 8篇钟秋
  • 4篇张双喜
  • 4篇蔡岸
  • 1篇史文学
  • 1篇黄浩军

传媒

  • 5篇建筑节能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空间材料实验炉的模拟热分析与地面试验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空间材料实验炉的温度分布对空间材料制备至关重要.通过对用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材料实验炉的物理模型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三维传热数值计算模型,测量了实验炉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并根据地面试验工况进行模拟热分析计算,其结果能够很好地与地面试验结果吻合.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分析样品物性参数对炉膛和样品中温度分布的影响,对实验炉的隔热部件进行优化设计,进而对炉体外表面温度进行了预测.数值仿真计算弥补了实验中测温点不足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样品的温度分布,同时为实验炉隔热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陶冶杨莉萍钟秋雒彩云徐子君
关键词:仿真计算温场
板翘式全热交换器结构优化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全热交换器入口段结构关系到芯体迎风面的气流分布,对全热交换器性能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全热交换器性能,针对一种常见的垂直交叉流板翘式全热交换器,将入口气流垂直于芯体改为入口气流平行于芯体,并在流道内设置导流片,通过实验对导流片的数量和角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原结构,改变入口气流方向,在低风量下换热效率有所提高;在流道内设置导流片,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增加导流片数量以及增加导流片角度,都会再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陶冶钟秋杨莉萍张双喜雒彩云徐子君蔡岸
关键词:全热交换器导流片
敷膜多孔纸全热交换器效率的实验及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全热交换器传湿效果不明显的特点,提出了以带孔纸为支撑层,涂敷亲水膜的方式提高交换膜的热效率。基于所采用的交换膜,实验测量了多孔纸膜的热质交换性能;同时,建立了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孔径、孔间距对全热交换器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全热交换器而言,采用敷膜多孔纸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全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在带孔纸能够起到支撑层作用的前提下,孔密度越大越好,结合实际加工工艺特点,多孔纸膜中孔的直径应该控制在1 mm左右。为全热交换膜段优化设计提供了热设计参考数据。
钟秋杨莉萍陶冶蔡岸徐子君雒彩云张双喜
关键词:亲水膜换热效率
咪唑型离子液体热物理性质测量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自行搭建的热线法液体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装置测试了两种咪唑型离子液体([C6m Im][BF4]和[C4m Im][BF4])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根据文献报道的密度数据获得了样品的比热容。结果表明:两种离子液体的热导率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大;两种阳离子结构相似的离子液体热扩散率相近,热扩散率随温度的升高有明显的变化,本文认为离子液体内部的离子动量分布与温度紧密相关,离子间的动量交换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离子动量分布随温度升高逐渐趋于一致,离子间碰撞产生的动量交换不再明显改变离子的动量,导致热扩散率的变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黄浩军杨莉萍徐子君雒彩云陶冶钟秋
关键词:离子液体仪器热传导热扩散
芯体流道构型对全热交换器换热效果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芯体是全热交换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热交换器进行热质交换的关键构件。对平板流道、三角流道翅片不导热、三角流道翅片导热3种情况下,全热交换器的热质交换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二次换热面的存在,三角流道翅片导热时,全热交换器的显热效率以及焓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情况;而当进口风速大于0.8 m/s后,三角流道翅片不导热条件下的焓效率逐渐地略优于平板流道的焓效率,这主要是由于前者的潜热效率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少的幅度要小于平板流道造成的。
钟秋陶冶杨莉萍蔡岸徐子君雒彩云张双喜
关键词:全热交换器有限元模拟热质交换
热线法测试隔热耐火材料高温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简述了不同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非稳态热线法测试隔热耐火材料高温导热系数的方法,并针对目前国内高温导热系数的热线法测试装置比较空缺的情况,对现有热线法导热仪进行升级改造,同时,采用FLUENT软件对测量区温场进行模拟计算。改造后的仪器,测试温度范围从最高500℃提高到1000℃,测量时间缩短了近1/2。经过标样测试与数据比对,该装置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达到了预期目标,可应用于科研及工程材料测试。
雒彩云陶冶杨莉萍徐子君钟秋
关键词:隔热耐火材料
芯体迎风面气流分布对全热交换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芯体作为全热交换器热质交换的关键构件,其迎风面的气流分布对换热效率有重要影响。针对一种垂直交叉流板翘式全热交换器,通过实验说明芯体迎风面气流分布的不均匀性,并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风量下的芯体迎风面的气流分布以及对换热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芯体迎风面的气流速度分布不均匀,且不均匀性随着风量的增大而增强;不均匀系数越大,对换热效率的影响越大。
陶冶杨莉萍史文学钟秋张双喜雒彩云徐子君蔡岸
关键词:全热交换器气流分布全热效率
热带法测量导热系数时材料最小厚度的确定被引量:4
2015年
在介绍了热带法测量导热系数原理的基础上,通过fluent软件建立了数理模型,对热带法测量导热系数过程中材料厚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在保证合理温升与可接受误差范围前提下,得到不同导热系数材料对应的最小可测厚度,并结合自行搭建的导热系数测试设备选取不同材料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预估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从而确定其最小可测量厚度的方法有效,既解决了以往测试中所有材料要求同一测量厚度而带来的制样困难,将材料可测厚度从原来25 mm减小到了5 mm,甚至更薄,扩大了可测材料范围,又减小了以往叠加测量带来的接触热阻误差,提高了测试精度。对提升热带法测试技术水平及灵活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雒彩云杨莉萍陶冶徐子君钟秋
关键词:导热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