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秋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液
  • 5篇血液透析
  • 4篇静脉
  • 3篇血液净化
  • 2篇导管
  • 2篇动静脉内
  • 2篇动静脉内瘘
  • 2篇血栓
  • 2篇血液净化治疗
  • 2篇血液透析室
  • 2篇医院感染
  • 2篇透析室
  • 2篇内瘘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导管
  • 2篇连续性
  • 2篇连续性血液净...
  • 2篇连续性血液净...
  • 2篇静脉导管
  • 2篇静脉内

机构

  • 10篇玉林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钟秋
  • 9篇杨雪群
  • 9篇梁业梅
  • 2篇陈妮
  • 1篇曾庆俭
  • 1篇邓兆燕
  • 1篇王薇

传媒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净化室的监测与管理
2008年
目的: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提高患者透析质量。方法:每月定期对血透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血液透析系统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3年检查总标本758份,总的合格率为99.4%;其中空气合格率98.6%;物体表面合格率100%;医务人员手97.2%;反渗水100%;透析液的入口100%;透析液出口99.6%。结论:血透室定期进行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钟秋梁业梅杨雪群
关键词: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
右旋糖酐预冲液在血液灌流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葡萄糖(6%)预冲液在血液灌流中预防低血压等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将72例血液灌流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糖酐预冲组和生理盐水预冲组,观察两种预冲方法血液灌流前、后、过程中的血压;记录其血流量不足、体外循环凝血发生例数。结果:右旋糖酐预冲组各时段血压自身配对的两两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过程血压稳定;生理盐水预冲组治疗前段血压、治疗后段舒张压明显降低,与治疗前血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预冲组相比较,右旋糖酐预冲组血液灌流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段发生低血压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段及治疗结束发生低血压无显著差异(P<0.05),血流量不足事件显著降低(P<0.05),体外循环凝血事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糖酐40葡萄糖(6%)预冲液能有效预防血液灌流过程低血压、血流量不足的发生,保持血液灌流过程血压稳定。
杨雪群钟秋梁业梅
关键词:右旋糖酐血液灌流低血压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与管腔内血栓形成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临床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易发生感染、血栓、导管内口纤维蛋白鞘形成、移位脱出等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也成为血液透析护理的难点.其中导管的血栓形成是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发生率高达25%[1].血栓形成可能影响透析的充分性,甚至引起导管失功.为此,我院血液透析室自2013年1月开始对采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从首次使用该导管开始,连续12个月观察记录每次血液透析导管管腔内血栓发生情况,并按不同留置时间段分别进行统计对比,以了解不同留置时间导管管腔内血栓形成情况,为预防措施的介入时机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杨雪群梁业梅钟秋陈妮
关键词:导管留置时间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血液透析室透析治疗
绳梯扣眼法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口止血效果的观察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绳梯扣眼法穿刺动静脉内瘘穿刺口压迫止血的时间和效果。[方法]将78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采用绳梯扣眼法,对照组41例采用扣眼穿刺法;两组透析结束均依次采用不同压迫止血时间(30min、25min、20min、15min、10min),观察每次穿刺口渗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结果]透析结束压迫15min、10min研究组穿刺口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绳梯扣眼法透析后穿刺口压迫止血时间效果优于扣眼穿刺法。
杨雪群梁业梅钟秋陈妮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压迫止血止血法
绳梯扣眼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口渗血的影响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绳梯扣眼法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口渗血发生情况的效果。[方法]选择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绳梯扣眼法)37例和对照组(扣眼穿刺法)41例。观察两组病人1年内透析过程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透析过程穿刺口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绳梯扣眼法为病人进行内瘘穿刺,能显著降低内瘘穿刺口渗血的发生率。
杨雪群钟秋梁业梅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感染控制被引量:4
2009年
总结了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中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环境、患者、医务人员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应根据治疗的特点,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双腔导管的护理以减少感染来源,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认为在CBP治疗中重视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可避免交叉感染,有效降低CBP医院感染的发生。
曾庆俭钟秋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根据住院时间段将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床边CBP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后遗症发生率、昏迷时间、退热时间、反复抽痉或惊厥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死率、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昏迷时间、退热时间、反复抽痉或惊厥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常规综合治疗加用CBP疗法,可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杨雪群钟秋梁业梅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重症小儿连续性血液净化
封管周期与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形成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对采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导管管腔内血栓形成情况调查,以了解不同封管周期的患者血栓形成情况,探讨合理的封管周期。方法将65例血管通路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封管周期分为A组(3次/周)23例、B组(2次/周)28例、C组(1次/周)14例。3组患者每次透析结束时予纯肝素钠按管腔容量正压封管,持续观察12个月,比较3组患者导管管腔内血栓形成发生率、血栓的形状、颜色。结果 3组患者带涤纶套导管管腔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χ2=1.288,P=0.525)、血栓的形状比较(χ2=8.171,P=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血栓的颜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P=0.000);3组患者的血栓以条状、暗红色为主。结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管腔内血栓形成以条状、暗红色为主,不同封管周期(每周1次、2次、3次封管)对管腔内血栓形成无显著影响。
杨雪群梁业梅钟秋邓兆燕王薇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栓
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问题及防护被引量:7
2010年
杨雪群钟秋梁业梅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护士医院感染管理血源性感染
简易血浆置换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血浆置换使用的仪器将血浆置换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血泵联合输液泵组;B组:单纯血泵组;C组:连续性血液净化机组。观察比较三组实际置换时间与设计时间符合率、血浆输入与滤出液流出平衡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人力成本、医疗费用等。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时间符合率、液体平衡率明显增高(均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与C组比较时间符合率、液体出入平衡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泵联合输液泵应用于血浆置换术,简易安全,适宜基层医院的应用。
杨雪群钟秋梁业梅
关键词:血浆置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