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晓刚

作品数:30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5篇消融
  • 13篇心房
  • 13篇冷冻
  • 12篇房颤
  • 11篇球囊
  • 10篇心房颤动
  • 9篇静脉
  • 8篇心动过速
  • 7篇肺静脉
  • 6篇电生理
  • 5篇导管消融
  • 5篇电生理特点
  • 4篇导管
  • 4篇电隔离
  • 4篇阵发
  • 4篇阵发性
  • 4篇随访
  • 4篇消融治疗
  • 4篇冷冻消融
  • 4篇房性

机构

  • 29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国家心血管病...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云南省阜外心...

作者

  • 30篇郭晓刚
  • 28篇张澍
  • 25篇马坚
  • 21篇刘旭
  • 20篇孙奇
  • 17篇周公哺
  • 10篇罗斌
  • 6篇陈柯萍
  • 6篇戴研
  • 2篇郑晓琳
  • 2篇刘旭
  • 2篇廖自立
  • 2篇李超
  • 2篇李玉秋
  • 1篇闫丽荣
  • 1篇陈峰
  • 1篇郑金刚
  • 1篇欧阳非凡
  • 1篇陈若菡

传媒

  • 16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心脏大会...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冻球囊消融心房颤动术后复发患者的二次手术特点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总结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2次手术特点,并指导对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优化。方法连续入选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本研究组行冷冻球囊消融术的房颤患者,于随访中复发并行2次手术的患者10例。所有患者利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的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的再隔离,并对其他可诱发的心动过速进行消融。结果以上10例患者中持续性房颤3例,阵发性房颤7例。首次手术中所有肺静脉(41支)均成功电隔离。以上患者于首次手术后平均(4.8±2.3)个月后接受2次手术。2次手术提示总计21支(51.2%)肺静脉恢复了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总计存在漏点23处,下肺静脉漏点数量显著多于上肺静脉,且集中于上下肺静脉结合部及下肺静脉的底部。以上肺静脉均于2次手术中成功补点隔离。此外2次手术中成功消融隔离上腔静脉1例,典型心房扑动(房扑)1例,二尖瓣环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1例以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1~19)个月,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再次复发房颤,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控制良好。其余9例患者于随访期间均为窦性心律。结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患者在2次手术中的传导恢复部位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主要集中于双侧下肺静脉。补点消融重新隔离肺静脉是安全、有效的。
周公哺马坚孙奇郭晓刚刘旭罗斌杨建都张澍
关键词:复发肺静脉电隔离
典型心房扑动合并局灶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总结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合并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特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9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成功消融的典型房扑合并局灶房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263例典型房扑的患者中,5例(1.9%)记录到6种局灶房速,其中2例房速起源于界嵴上部、2例起源于右上肺静脉口部、1例分别有起源于左心房后壁及冠状静脉窦口的2种房速。结论极少数典型房扑患者可合并局灶房速,这些局灶房速可来源于多个异位兴奋灶。
孙奇郭晓刚刘旭周公哺戴晨旭马坚陈柯萍戴研张澍
关键词:心房扑动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术后复发患者二次手术特点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一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房颤)复发患者的二次手术特点,进一步改进冷冻球囊消融术。
罗斌周公哺郭晓刚刘旭孙奇杨建都马坚张澍
无导线起搏器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应用:3年随访结果分析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了解无导线起搏器在国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自2015年2月至3月在阜外医院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分别在出院前、植入后1、3、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收集起搏电学参数(阻抗、阈值、感知)和不良事件,评估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性能。结果共5例患者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所有患者均符合单腔起搏器的适应证。患者平均年龄(70.4±7.2)岁,男3例,女2例。平均手术时间(82.2±17.1)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8.4±3.4)min。植入时电学参数:阻抗(692±213)Ω、感知(8.2±3.2)mV、阈值(0.60±0.19)V/0.24 ms;围术期内1例患者发生胸痛,考虑与植入时器械对心脏的机械刺激有关。其余患者无植入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6.6±0.5)个月,随访期间电学参数稳定,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操作简单便捷,微创、美观,在国内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为符合单腔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
李玉秋陈柯萍戴研郑晓琳郭晓刚张澍
关键词:安全性有效性
一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随访分析
罗斌周公哺刘旭孙奇杨建都郭晓刚马坚张澍
二代冷冻球囊电隔离上腔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电隔离上腔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房颤)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月10日至2018年3月20日在阜外医院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治疗的房颤患者680例,其中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患者手术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包括冷冻消融上腔静脉电隔离时间、隔离时温度、冷冻次数、射频补点次数、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房颤复发情况.结果冷冻上腔静脉电隔离时间大部分在20 s内,但上腔静脉电位易恢复,冷冻消融次数为1~4次,冷冻时间最长不超过150s.10例(76.92%)患者成功冷冻消融隔离上腔静脉,3例(23.08%)术中隔离上腔肺静脉后易恢复,经补点射频消融成功隔离上腔静脉.术中出现一过性膈神经麻痹、一过性交界性心律、窦性停搏,一过性膈神经麻痹及急性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在停止冷冻后均恢复.所有患者在随访(9.7±4.2)个月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无房颤复发.结论二代冷冻球囊可用于隔离上腔静脉,部分患者上腔静脉电隔离后易恢复,需要射频消融补点消融.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邻近器官并发症但可逆,停止冷冻消融后上述功能损害均可恢复正常.
罗斌孙奇孙奇郭晓刚刘旭魏会强谢海杨马坚马坚
关键词:心房颤动冷冻消融
起源于无冠窦的室性心律失常特点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动脉根部-无冠窦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发作、心电图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实验室101例(2006-06至2013-10)经药物治疗无效,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室性心律失常并成功进行射频消融的患者。离线...
马坚刘旭郭晓刚周公哺张澍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报道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ngenitally 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cTGA)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5例ccTGA合并SVT患者,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共有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1例房性心动过速(AT).所有病例的解剖分型均为内脏正位、心室左攀、主动脉左前位,(S,L,L).其中AT病例和AVRNT中的1例需要2次手术.2例AVNRT病例的慢径消融成功靶点分别为常规的慢径区域(即冠状静脉窦口前缘)和肺动脉根部前房室结下方.2例AVRT病例共有4条位于左侧形态学三尖瓣环的旁路(2条左后间隔隐匿旁路,1条左中间隔隐匿旁路,1条左侧游离壁隐匿旁路).AT病例的起源灶位于希氏束旁,于形态学左心室流出道间隔面消融成功.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并发症和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ccTGA合并的SVT.术前熟悉ccTGA的解剖异常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郭晓刚马坚刘旭孙奇周公哺廖自立张澍
关键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
云南省居民的肾素和醛固酮水平
2024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居民肾素和醛固酮水平。方法收集“2020年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中云南省入选的调查对象9996人,调查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集立位血液标本,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LIAISON°XL,type2210)检测立位血浆醛固酮浓度(PAC)、直接肾素浓度(DRC),计算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对PAC、DRC、ARR使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双侧的参考范围,分别计算2.5、97.5百分位数(P_(2.5),P_(97.5))及5、95百分位数(P_(5),P_(95))的参考值,并分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海拔等与PAC、DRC、ARR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立位PAC、DRC、ARR检测数值均不服从正态分布,三项指标拟定参考范围分别为,PAC(P_(2.5),P_(97.5)):(2.77,28.80)ng/dL;DRC(P_(5),P_(95)):(3.14,82.78)mU/L;ARR(P_(2.5),P_(97.5)):(0.81,4.36)(ng/dL)/(mU/L),ARR(P_(5),P_(95)):(0.11,2.71)(ng/dL)/(mU/L),三项与试剂说明书给定参考范围不一致。立位血浆PAC、DRC、ARR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海拔、体重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AC与年龄(r=0.022)、体重指数(r=0.037)、海拔(r=0.033)呈正相关,ARR与年龄(r=0.311)、体重指数(r=0.123)、海拔(r=0.111)呈正相关(均P<0.05),DRC与年龄(r=-0.303)、体重指数(r=-0.101)、海拔(r=-0.088)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云南省居民肾素、醛固酮水平与试剂说明书提供的参考范围不完全一致,PAC、DRC、ARR在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海拔均存在差异,有必要制定适合云南省的参考值范围指导临床诊治。
高雅张雯郭晓刚赵玉冯葶梁尤庆郭子宏
关键词:肾素醛固酮参考值海拔体重指数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术后复发患者二次手术特点分析
罗斌周公哺郭晓刚刘旭孙奇杨建都马坚张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