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晨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致剧烈头痛1例被引量:6
- 2008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主因2008年2月末无诱因出现右耳听力下降,伴右耳疼痛,无耳鸣,颅脑MRI示颞骨肿物,于2008年3月25日入我院,诊断:B细胞淋巴瘤。该患者于2008年4月1日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批号071204)465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以60滴·min^-1静脉输入。静脉输入多烯磷脂酰胆碱10min后患者诉头痛剧烈、
- 郑晨梅俊辉
-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头痛
- 回顾性分析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在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某院血液科的118例ALL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PEG-rhG-CSF组)25例、B组(rhG-CSF组)57例和C组(PEG-rhG-CSF联合rhG-CSF组)36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严重程度,开始G-CSF支持治疗时白细胞减少程度,G-CSF治疗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药物注射次数。结果各分级白细胞减少患者,应用G-CSF治疗最终进展至Ⅳ级白细胞减少(或持续Ⅳ级白细胞减少超过5d)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进展情况比较,A组与B组中Ⅰ/Ⅱ级白细胞减少及Ⅲ/Ⅳ级白细胞减少者中,治疗后仍进展至Ⅳ级白细胞减少(或持续Ⅳ级白细胞减少超过5d)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中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最终进展至Ⅳ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分级白细胞减少所致发热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5例Ⅳ级白细胞减少所致发热患者中有2例为感染性休克(B组和C组各1例);三组患者由于白细胞减少所致发热(不仅限于Ⅳ级白细胞减少时)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共出现G-CSF治疗相关的发热2例(B组及C组各1例),疼痛评分5级以上的骨痛3例(B组2例,C组1例),均给予口服镇痛药物后均可缓解。三组患者的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rhG-CSF对于ALL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支持治疗较rhG-CSF更为安全、有效。对于ALL的化疗,推荐在Ⅰ/Ⅱ级白细胞减少时即开始使用G-CSF支持治疗,避免出现更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及感染相关并发症。采用PEG-rhG-CSF治疗或联合应用两药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
- 李文君李菲石亚男陈晶姚子龙刘霞郑晨靖彧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同步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间歇期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同步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间歇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05月至2015年12月9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间歇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常规组,实验组有4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间歇期患者,常规组有4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间歇期患者,对常规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以及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同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的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化疗间歇期的白细胞变化不存在差异,实验组总满意率是i00%,明显优于常规组的88.89%;在护理后的感染方面,实验组的总感染率4.44%,明显低于常规组的总感染率17.7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化疗间歇期患者中应用同步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护理的积极性影响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士在患者出院后开展。
- 梅俊辉郑晨刘霞
- 关键词:同步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