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彩虹
- 作品数:37 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甲氨基阿维菌素的毒性试验被引量:14
- 2001年
- 邢彩虹常平张林林罗玉姝李桂兰尹松年
- 关键词:甲氨基阿维菌素毒性
- 苯的多发致癌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李桂兰尹松年邢彩虹许建宁陈艳倪蕴娥周广发周捷森丁澄宇孙桂芬高源于飞牛心华刘莲翠何鸿先肖吕武孟捐非汤强朱素蓉傅小鲁姜殷杨晓霞
- (1)任务来源:该项目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2002年以前原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合作研究项目。卫生部1992年批准“卫外联发(1992)第076...
- 关键词:
- 关键词:苯白血病
- GP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63名慢性苯中毒工人和45名同期接苯但无苯中毒表现的同工种对照工人外周血红细胞GPA基因突变频率。结果苯中毒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GPA-NN、GPA-Nφ突变频率增加,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相应减少,两者间的趋势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A-NN突变频率随着累积接触评分增加而增加,两者间的趋势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GPA-Nφ突变频率与累积接触评分间的趋势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苯中毒所表现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的降低,可能来源于骨髓干细胞的遗传损伤,即GPA-MN基因的纯合型(NN)基因突变。GPA-NN基因突变在慢性苯中毒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邢彩虹纪之莹李桂兰尹松年
- 关键词:苯中毒
- 苯中毒患者中抑癌基因p16高甲基化及其表达下调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苯是否通过引起DNA甲基化使抑癌基因p16转录失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1名苯中毒患者和8名与苯中毒患者年龄(±5岁)、性别匹配,并且同工种同工龄的接苯但无苯中毒的对照进行检测。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焦磷酸测序检测基因表达及甲基化水平。结果 p16的表达水平在苯中毒组(0.53)低于对照组(2.06)(P=0.064)。p16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平均水平苯中毒组(12.4%)高于对照组(11.3%)(P>0.05)。甲基化与基因表达水平相关分析发现,p16 CpG位点平均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64,P>0.05),其中p16启动子区第4个CpG位点位于嗅神经元转录因子共有结合序列内,其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88,P<0.05)。结论在苯中毒患者中p16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可能与该基因的低表达有关。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苯相关疾病抑癌基因表达异常的分子机制。
- 邢彩虹王前飞田昊渊李斌倪蕴娥尹松年郭新彪李桂兰
- 关键词:苯中毒甲基化抑癌
- 单细胞凝胶电泳图像分析软件的比较被引量:13
- 2005年
- 邢彩虹李桂兰纪之莹高耘尹松年
- 关键词:分析软件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试验DNA含量
-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进展及应用被引量:7
- 1999年
- 邢彩虹李桂兰尹松年
-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细胞DNA损伤
- DNA损伤修复能力与慢性苯中毒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 探讨DNA修复能力与慢性苯中毒的关系。方法 以γ线作为诱变剂造成淋巴细胞DNA损伤,应用彗星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检测法,评价63名慢性苯中毒工人和45名同期接苯但无苯中毒表现的同工种对照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和染色体损伤微核形成的修复能力。结果 苯中毒组的彗星尾长差[(4.64±1.57)μ]显著高于对照组[(3.77±1.30)μm](P=0.0029)。3AB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彗星尾长差〉3.81μm的研究对象发生慢性苯中毒的相时危险性显著增高(OR=2.490,95%CI:1.068。5.806,P=0,0346),而且,慢性苯中毒危险性与彗星尾长差之间存在显著性的趋势关系(P=0.0024)。3AB指数〈0.20的研究对象发生慢性苯中毒的相对危险性与3AB指数≥0.20的研究对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NA链水平的修复能力与慢性苯中毒的发生关系密切,修复能力越差,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越高。本研究未证明染色体水平的修复能力与慢性苯中毒的联系。
- 邢彩虹纪之莹李桂兰尹松年
- 关键词:苯作业工人慢性苯中毒DNA修复能力
- 苯致白血病的机制被引量:2
- 2022年
- 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工业原料之一,同时也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主要引起白血病。当前研究发现,苯的毒性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途径攻击造血干/祖细胞,从而引起血液毒性,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本文就苯引起白血病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 周瑾伍波(综述)邢彩虹
- 关键词:苯白血病
- 利谷隆原药对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为研究取代脲类除草剂利谷隆原药的亚慢性经口毒性作用 ,采用国标GB15 6 70 1995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雌、雄性大鼠高剂量给药组 (4 0mg kgBW ,5 4mg kgBW)出现精神萎糜等神经、精神中毒症状 ,体重增长速度显著性降低 (P <0 0 5 ) ;雌性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雌、雄性大鼠胆红素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 ) ;雌性大鼠肝、脾脏器系数 ,雄性大鼠肝、脾、肾、睾丸脏器系数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取代脲类除草剂利谷隆原药影响大鼠体重增长并对大鼠多脏器造成了损害。雌性大鼠亚慢性经口最大无作用剂量为 6 8mg kgBW ;雄性大鼠为 9 3mg kgBW。
- 高耘邢彩虹戴宇飞李桂兰
- 关键词:利谷隆亚慢性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
- 肿瘤抑制基因MLL3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MLL3又名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C(KMT2C)。MLL3突变可发生在人体多种癌症中, 包括白血病、肝癌、胃癌等。但其在不同癌症中发挥的效应不同, 如MLL3在胰腺癌、肝癌中表现为促癌作用, 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现为抑癌作用。基因在肿瘤中产生的效应依赖一定的环境和条件, MLL3在白血病中发挥抑癌作用的机制还尚未完全清楚。文章就MLL3在白血病中的抑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雪邢彩虹
-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