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危害
- 近来,黄酮类被作为抗癌、抗氧化等多功效物质,日益升温。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过多的摄食黄酮类物质的潜在危险。尽管黄酮表现出有益健康的效果,但一些研究指出了它们的诱变性和遗传毒性。本文通过DNA嵌入剂原理来解释过度摄入黄酮类...
- 李军生路燕
-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诱变性遗传毒性
- 文献传递
- 基于光谱分析的大黄蒽醌衍生物潜在细胞毒性和配伍减毒机理研究
- 为了研究大黄蒽醌衍生物的潜在毒性机理和配伍减毒机理,本论文引入DNA嵌入剂理论,通过荧光光谱法和共振散射光谱法,研究大黄蒽醌衍生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及环境因素对其作用的影响,同时研究分析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
- 路燕
- 关键词:大黄蒽醌共振光散射杀菌性能配伍减毒
- 文献传递
- 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被引量:2
- 2009年
- 近来,黄酮类被作为抗癌、抗氧化等多功效物质,日益升温。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过多的摄食黄酮类物质的潜在危险。尽管黄酮表现出有益健康的效果,但一些研究指出了它们的诱变性和遗传毒性。文章通过DNA嵌入剂原理来解释过度摄入黄酮类物质的潜在危害。
- 路燕李军生阎柳娟
- 关键词:黄酮类物质诱变性
- 光谱学手段对芦荟大黄素潜在毒副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与DNA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方式,从光谱学的角度考察芦荟大黄素的潜在基因毒性。方法采用荧光共振散射手段检测1.0 ml的0.756×10-5 mol/L DNA溶液分别加入0.5、1.0和1.5ml的1×10-4mol/L芦荟大黄素溶液,30 min后图谱的变化,并与相同条件下1×10-4 mol/L EB比较。选择480 nm激发波长,扫描纪录495~650 nm波长范围内1.00 ml 1×10-4 mol/L芦荟大黄素溶液加入一定量的DNA溶液后的荧光发射光谱,并通过荧光加强型理论公式计算结合常数。结果芦荟大黄素与DNA在308和537nm处有较强的共振散射峰;芦荟大黄素在545 nm附近有荧光激发峰,其强度随着DNA浓度增大而增强,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芦荟大黄素与DNA的结合常数为1.43×106 L/mol。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芦荟大黄素与DNA之间存在着嵌插作用,具有潜在基因毒性。
- 李启虔李军生路燕黄国霞阎柳娟
- 关键词:芦荟大黄素共振散射
- 大黄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及荧光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大黄素与DNA相互作用。方法:通过共振光散射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现大黄素与DNA相互作用产生强烈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和荧光信号。结果:DNA与大黄素作用在556nm处产生较强共振散射峰,在540nm有很强的荧光峰,且荧光和散射强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通过Scatchard方程和双倒数曲线得出大黄素与DNA的结合常数是KA=0.18×105L·mol-1,说明它能嵌入到DNA碱基对之间形成复合物,也是一种DNA嵌入剂。
- 路燕李军生黄国霞李启虔阎柳娟
- 关键词:大黄素DNA共振光散射荧光
- 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危害
- 近来,黄酮类被作为抗癌、抗氧化等多功效物质,日益升温。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过多的摄食黄酮类物质的潜在危险。尽管黄酮表现出有益健康的效果,但一些研究指出了它们的诱变性和遗传毒性。本文通过DNA嵌入剂原理来解释过度摄入黄酮类...
- 李军生路燕
- 关键词:黄酮类物质诱变性
- 文献传递
- 中药配伍减毒及其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李军生路燕邹义英
- 关键词:减毒增效寒热配伍有毒中药中医阴阳学说配伍理论
- 芦荟保健食品的潜在安全隐患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李启虔李军生阎柳娟路燕
- 关键词:保健食品蒽醌类物质芦荟苷蒽醌类化合物芦荟苦素
- 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危害
- 近来,黄酮类被作为抗癌、抗氧化等多功效物质,日益升温。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过多的摄食黄酮类物质的潜在危险。尽管黄酮表现出有益健康的效果,但一些研究指出了它们的诱变性和遗传毒性。本文通过DNA嵌入剂原理来解释过度摄入黄酮类...
- 李军生路燕
- 关键词:黄酮类物质诱变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