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儒
- 作品数:5 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重金属对牙鲆胚胎和仔鱼的影响被引量:48
- 1990年
-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胚胎和仔鱼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因而许多学者强调在水质评价中利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进行毒性试验的重要性。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在一些地方已开展人工养殖研究,而且对该种鱼类的早期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本文利用牙鲆的受精卵进行重金属Cu,Zn,Cd,Pb和Cr对胚胎和仔鱼影响的试验研究,为海产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吴玉霖赵鸿儒侯兰英
- 关键词:牙PING胚胎仔鱼鱼类
- 对虾养殖池中若干水质问题探讨被引量:5
- 1991年
- 水质好坏是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水质恶化,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因此,人们常说的“养虾就是养水”是有道理的。 判断水质好坏,除了观察水色以外,经常测定水中某些物理化学因子的状况及其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因子包括pH、溶解氧(DO)、温度、盐度、H_2S、氨氮、硝基氮和亚硝基氮等。1989年我们对山东省沾化具某虾场养虾池中的pH。
- 刘发义赵鸿儒
- 关键词:对虾养殖池水质
- 刺松藻类囊体膜23kD和24kD多肽在阳离子调节激发能分配中的作用被引量:8
- 1992年
- 与高等植物不同,Mg^(2+)诱导刺松藻类囊体膜Chla荧光F_(687)增高与其诱导膜表面电荷密度减小无平行相关性,用Ca^(2+)提去膜表面的30和31kD多肽(Q_B蛋白),对Mg^(2+)诱导上述两种效应无明显的影响,但用胰酶消化进一步除去膜表面的23和24kD多肽后,Mg^(2+)诱导F_(687)增高的效应随之消失,而诱导膜表面电荷密度变化的性质不变,这些结果证明,刺松藻类囊体膜表面的23和24kD多肽是Mg^(2+)诱导荧光变化的功能部位;Mg^(2+)诱导激发能分配的改变不受膜表面静电性质控制。
- 李良璧高振泮马红赵鸿儒翟小京马桂芝
- 关键词:刺松藻类囊体膜多肽
- Cu,Cd,Zn和Cr在梭鱼肝脏中的亚细胞分布被引量:2
- 1990年
- 当梭鱼(Mugil so-iuy)同时暴露于Cu,Cd,Zn和Cr时,Cu和Cd在肝脏中积累的速度最快,积累的量也最高,Zn和Cr在其中的积累则比它们低.为了了解这些重金属在该组织中的积累过程及其机理,我们对上述四种重金属在肝脏中的亚细胞分布,包括细胞液中重金属的分子分布,以及这些分布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刘发义李荷芳赵鸿儒吴玉霖侯兰英
- 关键词:梭鱼肝脏亚细胞
- 几种重金属对梭鱼的急性致毒及梭鱼回避反应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7
- 1993年
- 分别于1986和1987年研究了Cu,Zn,Cd对梭鱼的急性致毒效应及梭鱼对Cu,Zn,Cd,Cr的回避反应。结果表明,Cu,2n,Cd对梭鱼均有明显的毒性,其毒性的大小顺序为Ca>Zn>Cd。梭鱼对Cu,Zn,Cd有显著的回避反应,其回避率大小顺序为Cu>Zn>Cd;梭鱼对Cr无明显的回避反应,即使Cr浓度高达100mg/L。
- 侯兰英赵鸿儒吴玉霖
- 关键词:重金属梭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