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磁共振
  • 7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胆管
  • 3篇对比剂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血管成像
  • 2篇造影
  • 2篇三维对比增强
  • 2篇下肢动脉
  • 2篇小腿
  • 2篇加权成像
  • 2篇磁共振血管
  • 1篇胆管癌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病

机构

  • 11篇安徽省太和县...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太和县人民医...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13篇范影
  • 13篇赵雷
  • 12篇谢玉海
  • 8篇曹莉
  • 8篇史晓飞
  • 7篇王军
  • 6篇哈传传
  • 5篇钱银锋
  • 3篇李曼曼
  • 1篇哈九大
  • 1篇余永强
  • 1篇张涤非
  • 1篇周艳
  • 1篇张涤非

传媒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诊断椎管内多发脊膜瘤一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女,58岁。因"双下肢麻木伴无力渐加重4个月"入院,20年前有过腰背部外伤史。体检: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上肢肌力Ⅴ级;腹软,脐以下平面感觉减退,膝腱反射及腹壁反射少减弱,其余(-)。
谢玉海范影赵雷史晓飞曹莉哈传传
关键词:脊髓肿瘤磁共振成像
Budd-Chiari综合征肝尾状叶的形态学变化
2018年
目的利用增强MRI检查观察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肝尾状叶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7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BCS患者、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31例肝脏正常者(对照组)的上腹部MRI增强扫描资料,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肝尾状叶横径和尾状叶静脉显示率,比较不同病程、病变类型BCS患者的肝尾状叶静脉管径,绘制肝尾状叶横径诊断BCS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结果 BCS组肝尾状叶横径大于对照组和乙肝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乙肝肝硬化组肝尾状叶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S组肝尾状叶静脉显示率均高于对照组和乙肝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278、21.070,P<0.01);对照组和乙肝肝硬化组肝尾状叶静脉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05)。BCS组中,33例患者可见肝尾状叶静脉,尾状叶静脉管径1.60~7.90mm,平均(4.40±1.59)mm。慢性BCS患者尾状叶静脉管径大于急性B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1,P<0.05)。下腔静脉型或混合型BCS患者尾状叶静脉管径大于肝静脉型(t=-3.781,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777-0.946)。当尾状叶横径取43.49 mm时,敏感度为76.74%、特异度为90.32%。与超声相比,采用尾状叶横径诊断BCS的特异度较高(χ~2=4.757,P=0.033)。结论肝尾状叶体积增大、尾状叶静脉扩张是BCS患者的特征性改变,具有一定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价值。
史晓飞史晓飞范影谢玉海赵雷王军
关键词:乙型解剖学
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使用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对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11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脑AVM患者,均先行常规MRI检查,接着进行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结果脑AVM SD 3D-CE-MRA表现:有10例患者明确显示异常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中,单支供血动脉6例,联合供血4例,单支静脉引流7例,多支静脉引流3例。1例3D CE-MRA显示正常。结论联合应用SD 3D CE-MRA和常规MRI检查,对脑AVM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范影谢玉海李曼曼赵雷史晓飞曹莉哈传传王军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颅内动静脉畸形
1.5T磁共振联合MRCP技术在胆囊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疾病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或者其他临床资料证实共计110例胆囊及周围胆道系统良恶性病变,所有患者皆行1.5T MRI MRCP检查且显示其有胆道梗阻征象,其中良性为76例,包括胆总管结石40例,胆囊炎20例,胆囊结石1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例;恶性34例,包括胆囊癌侵犯胆总管10例,胰头癌10例,胆管癌9例,壶腹部癌5例。结果MRCP技术能够直观、清晰的显示良恶性胆囊及其周围胆道系统疾病发生的部位、形态、大小;MRCP显示胆道梗阻形态和病灶良恶性密切相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3%、79%、98%;扩张形态与病灶良恶性相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3%、86%、99%;扩张程度与病灶良恶性相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57%、50%、76%。结论MRCP作为一种成熟的无创检查手段,对胆囊及其周围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了精准、可靠的依据。
张汇斌史晓飞蒋哲赵雷王军哈九大孙旭东范影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胆囊
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肝癌患者30例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20例,均行b值为800 s/mm^2的DWI检查,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瘤/肝值之间的差异,以及肿瘤与邻近肝实质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WI对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效能及二者鉴别的最佳ADC值和瘤/肝值临界值。结果50例患者共54个肿瘤,所有肿瘤在DWI像上呈高信号,ADC图像呈低信号。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平均ADC值分别为(0.89±0.15)×10^(-3)mm^2/s和(1.05±0.14)×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5,P<0.01),二者ADC值均低于邻近肝实质。肝细胞肝癌瘤/肝值低于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瘤/肝值,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1);ROC曲线确定ADC值和瘤/肝值诊断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临界值分别为0.94×10^(-3)mm^2/s和0.8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0%和85%、60%,曲线下面积为0.783和0.732。结论DWI对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谢玉海余永强钱银锋范影赵雷曹莉王军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
小腿加压下肢动脉1.5T三维对比增强MRA对比剂剂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小腿加压法1.5T MR上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3D CEMRA)中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使用1.5T MR行腹主动脉至下肢动脉3D CE-MRA,A、B、C组使用钆对比剂剂量分别为0.25mmol/kg、0.20mmol/kg和0.15mmol/kg,比较三组患者最大密度投影(MIP)的图像质量,计算并比较原始增强图像腹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三组的MIP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盆腔动脉段图像质量A组和B组优于C组,膝以上动脉段A组和C组优于B组,膝以下动脉段图像质量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腿静脉污染程度C组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腹主动脉SI、SNR、CNR及股动脉SNR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股动脉SI和腘动脉SI、SNR、CNR均低于B组和A组(P<0.05),B组低于A组(P<0.05);C组和B组股动脉CNR水平低于A组(P<0.05),但C组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5T MR行下肢动脉3D CE-MRA,使用0.15mmol/kg钆对比剂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并能满足临床的诊断要求。
谢玉海范影钱银锋李曼曼赵雷史晓飞曹莉哈传传
关键词:磁共振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比剂
磁共振VIBE增强扫描联合冠状位T_2WI诊断肝外远端胆管癌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MR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olume interpolated body examination,VIBE)增强联合冠状位T2WI诊断肝外远端胆管癌的价值。方法 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远端胆管癌行MR冠状位T2WI、VIBE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MR表现,测量病灶长度。结果 17例肝外远端胆管癌在冠状位T2WI上表现为肝外远端胆管梗阻,10例于胆管梗阻处见软组织肿块、3例见胆管壁增厚,同周围组织相比呈低信号。VIBE动态增强扫描17例病灶均呈进行性强化,10例肿块者中2例均匀性强化,8例肿块边缘强化更明显;7例胆管壁增厚、强化,在轴位VIBE图像上呈"环"形强化,在冠状位VIBE图像上,5例呈平行的"线条"状强化,2例呈"V"形强化。病灶平均长度为18.7 mm。结论 VIBE增强联合冠状位T2WI能较好地显示肝外远端胆管癌。
范影赵雷钱银锋史晓飞谢玉海
关键词:胆管癌
采用小腿加压法行1.5TMR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15年
三维对比增强MRA(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CE—MRA)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n1。下肢动脉3DCE—MRA检查由于成像范围大,采集时间长,需分3段采集图像,故对比剂用量较大。笔者采用小腿加压法行1.5TMR下肢动脉3DCE—MRA,旨在探讨采用此方法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
范影谢玉海钱银锋李曼曼赵雷曹莉哈传传刘晓杉
关键词:MR血管成像三维对比增强下肢动脉对比剂加压法小腿
磁共振诊断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瘤一例被引量:3
2016年
病例:患者,女,74岁,因下腹部坠胀6天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妇科检查:子宫呈老年性萎缩,子宫前方触及一实性包块,直径约13 cm,表面光滑,活动度一般,压痛(+);附件触及不理想。糖类抗原125199.60 U/ml,血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本院彩超示盆腔内实性包块,大小约为102 mm×129 mm×89 mm。磁共振检查:盆腔及腹腔内见巨大包块,T1WI信号略低于子宫肌层,内见斑点状高信号影(图1A),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图1B),
谢玉海范影周艳王军赵雷哈传传曹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卵巢
肝脏原发性恶性间质瘤一例被引量:2
2020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因食欲下降、上腹部胀痛不适1月余来院就诊。门诊彩超提示肝脏不均质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可能性大。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993.36U/ml、癌胚抗原2.270ng/ml、甲胎蛋白3.07ng/ml,均低于正常值。上腹部CT检查:平扫(图1)肝脏右叶后下段(VI段)见一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内见片状低密度液化坏死区,肿块边界清晰,大小约为10.5cm×8.1cm×9.5cm,邻近组织受压移位、变形,动脉期(图2)肿块实形部分呈轻度强化,边缘及内部见多条迂曲供血动脉,液化坏死区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图3、图4)肿块强化程度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诊断意见:肝脏右叶后下段(VI段)富血供占位性病变,肝癌可能。手术中探查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腹膜面光滑未见占位灶,腹腔未及转移灶;肝脏色暗红体积正常,质软,肿瘤位于肝右叶(第Ⅵ段),大小约12cm×8cm×6cm,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余肝脏未及占位性病变;胆囊大小正常,与肿瘤左侧相连,肝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及盆腔未及肿大淋巴结,胃肠道均未见明显异常。
曹莉谢玉海赵雷范影
关键词:肝脏间质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