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心
- 作品数:281 被引量:1,407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龟象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20例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中药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对40例按Wagner分级为1~3级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龟象膏。结果总有效率95.00%。结论龟象膏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效率高,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
- 王智慧张洪品赵红心闫颖
-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中医药疗法
- 艾滋病患者眼科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阐明艾滋病患者HIV相关眼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了92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眼科会诊记录。结果在HIV相关眼病患者中,HIV微血管病变者32例(34.8%),其次为视网膜炎25例(27.5%),免疫重建综合症后出现的全葡萄膜炎2例(2.2%)。在有或无HIV相关眼病患者中,伴有眼科症状的比例分别为28例(56.0%)和20例(47.6%);平均CD4水平分别为0.087×109/L和0.224×109/L(P<0.05)。结论 HIV微血管病变是主要的HIV相关眼病,其次为视网膜炎,且不同的眼科病变可以并存;CD4+T淋巴细胞低于0.05×109/L与HIV相关眼病的发生有关;必须对所有CD4+T淋巴细胞低于0.05×109/L的艾滋病患者完善常规眼科学筛查,以期早期发现HIV相关眼病。
- 肖江何宏宇韩宁王凌航郜桂菊刘龙杨涤张黎颖赵红心毛羽
- 关键词:艾滋病视网膜炎微血管病变
- HIV/AIDS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血常规总淋巴细胞数(TLC)、Hb、PLT、WBC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的研究,探讨用血常规多项指标检测联合预测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可行性。方法778例HIV/AIDS患者共采集1038份血样,血常规中四项指标:TLC、Hb、WBC、PLT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判断各项指标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真实度及其最佳临界值,计算各临界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联合试验评价多指标联合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可行性。结果TLC、Hb、WBC、PLT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P=0.000;r=0.36,P=0.000;r=0.24,P=0.000;r=0.09,P=0.000。TLC、Hb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在0.82—0.84、0.66~0.70之间。单独使用TLC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50、200、350个/μl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TLC〈1100×10^6/L、1200×10^6/L、1400×10^6/L。TLC〈1200×10^6/L与Hb〈120g/L联合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敏感度为45.3%,特异度为82.8%。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TLC〈1200×10^6/L与Hb〈120g/L联合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临床使用价值不高。
- 席元第张彤豆智慧于兰赵燕张福杰赵红心
- 关键词: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D4淋巴细胞计数
- 中国成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失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中国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失访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国免费抗病毒治疗库中,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开始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失访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队列失访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6 742名HIV感染者进入队列。12个月的累积失访率为7.6/100人年,24个月的累积失访率为10.5/100人年。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高CD4+T淋巴细胞组、注射吸毒、异性性传播以及初始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司坦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奈韦拉平与较高的失访率相关(P<0.05)。结论应该重点强化注射吸毒HIV/AIDS病人的干预措施,加强对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HIV/AIDS病人感染者的医疗咨询,对治疗药物有不良反应的病人要及时处理或更换治疗方案。
- 胡冉吴亚松马烨夏小亮豆智慧甘秀敏张伟伟赵红心朱昊赵清霞张福杰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HIV感染者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5年于本院门诊领取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2年并规律随访的HIV感染者,所有患者HAART治疗前均无NAFLD。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HAART方案患者NAFLD的发生情况及HAART 2年时的相关指标。统计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乳酸、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BMI等数据,并对其与NAFLD的关系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共收集99例患者,其中发生NAFLD 29例,占29.3%。发生NAFLD和未发生NAFLD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AL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HAART方案中含TDF组合可减少NAFLD的发生率,不同年龄及性别发生NAFLD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HAART治疗过程中NAFLD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抗病毒药物所致的脂代谢紊乱及线粒体损伤等有关,使用TDF组合可能减少NAFLD的发生率,HAART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AL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乳酸水平可能对NAFLD的发生有提示作用,需要在临床中予以监测。
- 梁洪远王芳肖江赵红心杨涤韩宁吴亮倪量郜桂菊
-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 艾滋病患者肠黏膜病变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CD4阳性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肠黏膜不同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并探讨不同病变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0至2018年临床诊断艾滋病并有腹痛、腹泻、便血等胃肠道症状的263例患者的结肠黏膜活检标本,患者中男性232例,女性31例,年龄10~81岁,平均年龄(40±13)岁。分别进行HE染色、组织化学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检测不同的机会性感染病原体、肿瘤及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同时取外周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载量、血常规相关指标检测。结果263例肠黏膜活检标本均通过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最多见的为非特异性炎性病变175例(66.5%),检测出病原体感染41例(15.6%),包括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0例(7.6%)、分枝杆菌感染12例(4.6%)、阿米巴原虫感染8例(3.0%)、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1例(0.3%);肿瘤性病变41例(15.6%),包括上皮内瘤变25例(9.5%)、腺癌及鳞状细胞癌10例(3.8%)、淋巴瘤6例(2.3%);另有6例(2.3%)溃疡性结肠炎样病变;其中CMV、分枝杆菌与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200个/μL,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均P<0.01)及肠黏膜CD4+T淋巴细胞阳性标记指数(均P<0.01)均显著低于非特异性炎性病变患者;CMV与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均P<0.01)、腺癌及鳞状细胞癌患者(均P<0.05)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特异性炎性病变患者。结论肠黏膜病理活检可明确特异性感染及肿瘤性病变;艾滋病患者肠黏膜最常见的病变是非特异性炎性病变,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中以CMV感染最多见;肠黏膜CMV、分枝杆菌与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均与外周血及肠黏膜CD4+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有关;阿米巴原虫感染、结肠上皮内瘤变、腺癌及鳞状细胞癌等非HIV相关肿瘤性病变与艾滋病免疫功能
- 孙磊张亮陈香梅李坪赵红心陈佳敏杨坤马志园王鹏
- 关键词: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肠粘膜
- 我国某农村地区单采血浆人群HIV/AIDS感染者自然史观察的初步报告
- 目的:探讨我国单采血浆感染HIV人群的自然史,为我国制订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地区某村单采血浆感染HIV者196人进行典型调察,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结合横断面研究方法。结果:某地区某村卖血人群196例HI...
- 卢联合赵红心李鑫张铭韩宁张福杰
- 文献传递
- 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谱系研究
- 目的:揭示产生各细胞因子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与艾滋病感染者(HIV)/艾滋病(AIDS)(简称HIV/AIDS)疾病进展的关系,从而预测AIDS病人的疾病进展状态,为相应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就诊于北京某医...
- 汪笛孔雅娴宋洋子樊立娜李蓓郝禹曾辉赵红心
-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
- AIDS患者高效一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后HIV耐药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一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失败的艾滋病患者HIV基因型耐药突变情况。方法采集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一线HAART治疗失败的共30例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后,应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IV蛋白酶1~99个氨基酸和逆转录酶前300个氨基酸序列基因,PCR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比对,得出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解释。结果 30例患者血浆中,扩增成功并得到测序结果28例,扩增成功率为93%(28/30)。其中,27例患者存在耐药突变。在逆转录酶(RT)区检测到48种耐药突变,其中M184V、D67G、K70R、K70K/R、A62V、K219E、K65R、V75I、T215F、D67N是核苷类逆转录酶区发生率>10%的突变,Y181C、G190A、K103N、V179D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NRT)区发生率>10%的突变;在蛋白酶(PR)区检测到A71T、Q58E、A71V、N83D/N4种次要突变。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中,89%的患者出现了对拉米夫定(3TC)和恩曲他滨(FTC)的高、中度耐药,对齐多夫定(AZT)、司他夫定(D4T)、替诺福韦酯(TDF)等也出现不同比例的高、中度耐药;其中TDF和AZT的高、中度耐药率分别是14%和29%。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中,50%以上的患者出现对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等的高中度耐药;蛋白酶区的次要突变引起了蛋白酶抑制剂(PI)类药物的潜在次要突变,而未出现高、中度耐药。结论患者抗病毒治疗失败主要是发生了对NRTI和NNRTI的耐药,更换二线治疗方案时,TDF可能比AZT更适于和PI联合进行抗病毒治疗。
- 李彦媚赵红心周海卫肖江肖江张雯黄英秀
- 关键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耐药
- 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人群的死亡趋势观察
- 杨涤魏凯肖江赵红心郜桂菊王芳吴亮梁洪远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