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爽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对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探讨治疗CHB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CHB患者和健康对照组(N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部分PBMC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s,部分PBMCs用特异性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4+CD25+Treg和CD4+CD25-T细胞;不同来源的DCs和正常对照组CD4+CD25-T细胞混合为反应细胞,将不同来源和不同比例的Treg分别加入到反应细胞中培养3 d,MTT法检测Treg抑制DCs的抑制指数(SI),并在培养DCs的不同时间加入Treg,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HLA-DR的表达。结果来源于CHB患者及NC组的Treg均可抑制DCs的免疫作用,来源于CHB患者Treg抑制DCs能力显著高于N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比例的Treg均可抑制DCs的免疫功能,随着Treg比例的增高抑制作用也越明显,抑制指数亦越高。在DCs培养的不同时间加入相同比例的Treg,发现Treg对DCs表面分子CD80、HLA-DR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加入Treg的时间越早,DCs表面分子表达降低越明显。结论 CHB患者Treg可显著抑制DCs免疫功能且呈时间和量的依赖,抑制DCs表面分子CD80和HLA-DR表达,可能是Treg抑制DC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 周培培颜学兵徐娟武桂萍石银月赵爽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出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肠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门诊或住院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并且进行H.pylori检测的患者1 009例,其中肠溶阿司匹林组478例,氯吡格雷组531例,每组根据H.pylori检测结果再分为H.pylori阴性组和H.pylori阳性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肠溶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H.pylori阳性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比例均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P<0.05)。结论根治幽门螺杆菌有利于降低肠溶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 赵爽孙均王幸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上消化道出血
- 肠溶阿司匹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患者565例,比较不同服药时间、服药剂量及是否加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对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随着肠溶阿司匹林服用时间延长、服药剂量加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加(P〈0.05);联用胃黏膜保护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P〈0.05),PPI组和H2受体拮抗剂组效果优于胃黏膜保护剂组(P〈0.05)。结论建议小剂量服用肠溶阿司匹林,需要长期服用的患者建议联合应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
- 赵爽孙均王幸
- 关键词: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出血
- HBV持续感染患者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调节性T细胞(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寻找治疗CHB的新方法奠定基础。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75例CHB患者和3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中Treg含量,CHB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39例,HBeAg阴性患者36例,慢性HBV携带者中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患者各15例。并对其中23例CHB患者服用核苷(酸)类似物前后外周血Treg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Treg含量明显高于慢性HBV携带者(P<0.05),而CHB和慢性HBV携带者中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患者外周血Treg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2周后,CHB患者外周血Treg含量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 Treg在HBV致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体外调控Treg含量和功能可能为治疗HBV感染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 赵爽孙均周培培徐娟颜学兵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慢性HBV携带者调节性T细胞
-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Tc1/Tc2)失衡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Tc1/Tc2)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c细胞亚群特异性的细胞表面双标志物Tc1(CD8/CCR5)、Tc2(CD8/CD30)的方法,测检了75例CHB、40例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NC)外周血Tc1、Tc2水平。结果CHB和LC患者外周血水平Tc1明显高于NC组(P<0.01);LC组Tc2小于CHB和NC组(P<0.05);重型CHB患者Tc1、Tc2均明显低于其它CHB患者(P<0.01);CHB和LC组Tc1/Tc2明显高于NC组(P<0.01)。结论CHB患者Tc细胞亚群(Tc1/Tc2)与正常人存在着差异,Tc细胞亚群失衡可能在CHB、LC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 赵爽颜学兵王金章郝俊贵汪明珊冯霞万美容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细胞毒性T细胞乙型肝炎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