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荣
-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生态足迹的青海省生态可持续发展测度与评价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方法,对青海省1978年~2009年间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测度,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以便清晰地衡量这个时间序列下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展开决策分析。
- 张源张忠孝王健曲波赵海荣马青石鹏娟
- 关键词: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
- 青海省乡村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空间效应
- 2023年
- 乡村非农就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准确把握青海省乡村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基于2013—2020年青海省43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了青海省乡村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青海省乡村非农就业率及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乡村非农就业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就业居民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能够提高农民收入,而农业发展水平则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 高福鑫赵玲赵海荣
- 关键词:农民收入
- 西宁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困境分析
- 2015年
-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是破解交通拥堵的最有效途径,西宁市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旅游城市,面对游客激增和机动车迅猛增长的双重压力,城市公交运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影响城市公交运营的六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了西宁市公交系统运营内、外部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对推进西宁市公交优先发展,破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张源赵海荣刘晓平
- 关键词:公交优先公交线网
- 基于主客观权重的青海省农牧民非农就业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 2022年
- 为了解青海省农牧民非农就业水平及其存在的优劣势,本文通过构建基于个人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环境因素的农牧民非农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最小信息熵原理分别确定了各指标主观、客观和主客观权重,并对农牧民非农就业能力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农牧民非农就业能力地区差异明显,农业产值比重居中的市州其非农就业能力高,而较高或较低的市州其非农就业能力低;与仅从事农牧业活动相比,从事非农就业的农牧民在人力资本、环境因素、社会资本和个人基本特征等方面的非农就业能力更高;在本地从事非农就业的农牧民总的非农就业能力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水平更为突出,而跨地区就业的农牧民仅在环境因素和个人基本特征层面有着部分相对优势。农牧民非农就业能力主要受到人力资本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人基本特征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居于次要地位。
- 陈文明赵玲赵海荣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农牧民
- 如何搞好国有资产重组
- 2001年
- 资产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但目前我国国有资产重组中还存在行政体制、税制、金融体制等诸多障碍 ,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些障碍 。
- 赵海荣
- 关键词:国有资产国有企业
- 浅议促进青海省农民增收的财政资金直补政策
- 2008年
- 青海省地处青臧高原,地域辽阔.地势高峻,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境内横亘着多条1000公里以上的大山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全省总人口551.6万,居住着汉、藏、同、土、蒙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全省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和西宁市。有农业的县有29个,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业区的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灌区。
- 赵海荣
- 关键词:财政资金农民增收少数民族人口
- 青海省农业发展问题浅谈
- 2008年
- 一、青海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青海省农牧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经济基础差,发展后劲仍不足,乡村人口占的比重大等。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关键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从全省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 赵海荣
- 关键词:农业发展牧区经济农牧区小康
- 青海省财政支农问题浅谈
- 2007年
-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民增收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建立公共财政必将对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影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
- 赵海荣
- 关键词:财政支农农民增收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