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宝德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盆地
  • 3篇煤层气
  • 2篇低煤阶
  • 2篇呼和湖凹陷
  • 2篇凹陷
  • 2篇成藏
  • 2篇成藏条件
  • 1篇低煤阶煤层气
  • 1篇底板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震反演
  • 1篇顶底板
  • 1篇顶底板岩性
  • 1篇雪山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类型
  • 1篇岩性
  • 1篇有利区带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6篇谭宝德
  • 3篇王有智
  • 3篇许承武
  • 2篇王世辉
  • 2篇李佳
  • 1篇张正和
  • 1篇李佳
  • 1篇任志高
  • 1篇金玮
  • 1篇代飞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中国煤层气
  • 1篇第二届非常规...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下第三系虎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虎林盆地区域上属于三江-穆棱河地区,主要沉积地层为晚侏罗-早白垩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和第三系含煤建造。其中,七虎林河坳陷沉积物最厚,是虎林盆地最有潜力的二级构造单元。七虎林河坳陷中第三系虎林组沉积厚度大,是该区主要的勘探层系。本文通过对七虎林河坳陷钻井岩样的分析化验资料进行了研究,包括源岩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综合评价虎一段烃源岩为最优。同时通过对岩样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研究,判别了虎林组源岩的演化特征和沉积环境。
谭宝德
关键词:虎林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羌塘盆地北部托纳木地区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相
2009年
羌塘盆地地处藏北高原,其南、北边界分别为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盆地面积约18×104km2,可进一步分为羌北坳陷、中央隆起带和羌南坳陷3个二级构造单元。双湖托纳木地区地处羌北坳陷南部,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广泛发育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垂向上由3个沉积旋回组合构成,总体显示为一个向上变粗的充填序列。雪山组发育扇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其中雪山组一段为前扇三角洲亚相沉积;二段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沉积,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天然堤和分流河道沉积;三段为冲积扇相沉积,包括扇端和扇中沉积。雪山组沉积的物源来自西南部的中央隆起带。
金玮代飞任志高谭宝德
关键词:岩石类型
鹤岗盆地煤层气资源潜力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从构造、含煤地层特征、含气量和储层物性特征四个方面探讨了鹤岗盆地煤层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鹤岗盆地煤层厚度大、埋藏适中、含气量较高都显示出较好的生气能力;断裂十分发育导致煤岩结构破碎、渗透率差,是破坏煤层气发规模富集的不利因素;鹤岗盆地资源量丰富,及时调整勘探思路,寻找小规模富集区,面积降压,是将资源量转化为储量的突破方向。
王世辉王有智许承武谭宝德李佳
关键词:鹤岗盆地煤层气成藏条件资源量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浅析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大,本文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凹陷煤层的厚度、含气性和演化程度等特征,评价和预测了呼和湖凹陷的煤层和盖层分布特征,类比国外低阶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预测了凹陷南部是煤层气勘探的最有利...
许承武李佳王有智谭宝德
关键词:煤层气有利区带预测
鸡西盆地梨树镇坳陷城子河组成煤环境及其对煤层分布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鸡西盆地是黑龙江省东部重要的含煤盆地,盆地内煤和煤层气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煤层是煤矿及煤层气赋存的主体,其分布受控于成煤环境.前人围绕野外露头和煤矿区开展了一些沉积相和层序方面的研究,但对成煤环境认识较为笼统.从岩心、测井等资料出发,通过对鸡西盆地南部梨树镇坳陷沉积演化、沉积体系和成煤环境以及控煤作用深入研究,揭示研究区发育有3种成煤环境,即湖沼、曲流河河漫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沼泽.其中:湖沼相和三角洲平原沼泽相富煤,煤层分布广、厚度较大,是最有利的成煤环境;曲流河河漫沼泽煤层发育较差,煤层较薄,分布局限,是较不利的成煤环境。
王世辉谭宝德张正和许承武王有智李佳
关键词:鸡西盆地城子河组成煤环境
呼和湖凹陷低煤阶煤层气保存条件研究
2014年
保存条件是煤层气成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煤层顶底板是煤层气逸散最直接的屏障,是煤层气聚集成藏的直接控制因素。通过对研究区大二段两套主力煤层C1-1和C2-2开展波形地震相反演预测,结果表明出主力煤层上覆泥岩全凹陷均有分布,整体上呈由北向南呈增厚的趋势,其中C2-2中部局部较厚,综合认为研究区南部煤层气保存条件好,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为进一步煤层气的评价和开发提供有力的地质依据。
谭宝德
关键词:煤层气顶底板岩性地震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