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睿智

作品数:16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卒中
  • 11篇疗法
  • 11篇脑卒中
  • 10篇运动疗法
  • 7篇偏瘫
  • 7篇强制性使用运...
  • 6篇偏瘫患者
  • 6篇康复
  • 5篇上肢
  • 4篇脑卒中偏瘫
  • 4篇脑卒中偏瘫患...
  • 4篇减重步行训练
  • 3篇血管
  • 3篇卒中患者
  • 3篇下肢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意外
  • 3篇脑卒中患者
  • 3篇老年

机构

  • 16篇承德医学院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承德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冯晶晶
  • 16篇谢睿智
  • 16篇王文清
  • 10篇方鑫洋
  • 9篇姜贵云
  • 9篇晁志军
  • 4篇杨晓莲
  • 4篇徐振奇
  • 3篇勾丽洁
  • 3篇鞠智卿
  • 3篇徐利
  • 2篇黄武
  • 2篇柴叶红
  • 2篇段一娜
  • 2篇王宏卫
  • 2篇刘亚梅
  • 1篇朱振莉
  • 1篇赵学东
  • 1篇付君
  • 1篇戴红

传媒

  • 5篇中国康复医学...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山东医药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9篇2008
  • 7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卒中康复的新策略: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2007年
中风后大约有8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他们中的55%~75%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而且上肢功能的恢复远较下肢功能的恢复缓慢和困难,因此有关中风上肢功能恢复问题就成为神经康复领域中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近10年来,神经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脑卒中的康复从神经生理学、神经发育学的基础上发展到大脑功能重组(Brain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BFRO)的理论和方法上来。一些建立在BFRO的方法、理念和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王文清晁志军徐振奇姜贵云谢睿智冯晶晶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上肢功能障碍上肢功能恢复神经生理学脑功能重组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2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美国Alabama大学Edward Taub等教授经数年研究,并由该校神经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有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神经元损伤的训练方法。该疗法以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为基础,如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经给予密集性CIMT治疗后,其上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疗效至少持续1~2年。目前CIMT治疗主要应用于病程在1年以上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以及病程在6个月~1年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国外已开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CIMT治疗。
王文清勾丽洁姜贵云鞠智卿谢睿智冯晶晶付君
关键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急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7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组(改良组,14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13例)。常规组治疗以Bobath技术为主,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每日2h,每周训练5d,连续10周。改良组采用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训练在治疗环境中进行,每日1h,每周3次,其它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训练,时间不少于每日2h,连续10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和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STEF中的10项活动评分和WMF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组内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TEF中的10项活动评分除拿大球、拿大方块和拿中方块3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7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MF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与常规Bobath技术相比,可显著提高患者偏瘫侧上肢的灵活性和运动速度。
王文清段一娜徐利王宏卫谢睿智冯晶晶方鑫洋黄武刘亚梅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疗法为主的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CIM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m最大步行速度、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评价量表中的下肢评价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MT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王文清戴红徐利姜贵云谢睿智冯晶晶方鑫洋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运动疗法下肢偏瘫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2例报告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例发病分别8个月和4年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单病例实验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法评测上、下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测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用TUGT和MWS分别测定起立行走和10m最大步行速度及在活动平板上的最高速度来评价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经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后,2例患者的Fugl-Meyer的评分无明显变化;Barthel指数的变化为:能力较低的1例患者变化明显(P<0.05)、能力较高的另1例患者变化不明显,出现天花板效应;Berg平衡功能有显著提高(P<0.05);TUGT、MWS及在活动平板上的最高速度提高更加显著(P<0.001)。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王文清徐振奇晁志军姜贵云张好好谢睿智冯晶晶
关键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脑卒中下肢
减重步行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将6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及神经促进技术等常规方法行康复训练,共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减重步行训练(BWSTT),15—30min/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共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10m最大步行速度(MW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及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后两组MWS、BBS评分及BI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体力及耐受性好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可在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变化等情况下行BWSTT。
晁志军朱振莉谢睿智冯晶晶王文清
关键词:减重步行训练老年脑卒中康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7年3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基线期采用常规功能训练。上肢采用改良的CIMT,在治疗期间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同时接受塑型训练。下肢CIMT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平板训练、起坐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单腿负重等。在CIMT治疗前8周的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和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来评价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常规康复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提高3.0±1.2分和3.1±0.9s,效应值分别为0.11和0.14。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提高27.3±11.1分和10.1±6.7s,效应值分别为1.73和0.51。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促进患者上、下肢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训练。
王文清勾丽洁杨晓莲姜贵云鞠智卿谢睿智冯晶晶方鑫洋
关键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脑卒中上肢下肢
减重步行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被引量:6
2008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4月-2006年10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66.7±3.8岁;病程120.2±63.5d;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8例。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65.1±3.6岁;病程118.6±64.5d;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7例。
王文清杨晓莲鞠智卿晁志军谢睿智冯晶晶方鑫洋王宇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步行训练老年疗效中脑出血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损伤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20世纪50-70年代,脑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广泛应用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NDT),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Voss技术等。80年代以来,从事脑损伤的临床(包括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发现,神经发育疗法在治疗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患者的生活环境中不能较好的发挥作用;
王文清晁志军杨晓莲姜贵云谢睿智冯晶晶
关键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脑损伤BRUNNSTROM康复治疗专业BOBATH技术神经发育疗法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干预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2h/d,5次/周,连续2周。干预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一整天,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据制定的塑形任务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6h/d,5次/周,连续2周。结果:CIMT患者治疗后FMA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反射活动和协调能力与速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4部分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简介上肢功能STEF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I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和运动速度,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王文清段一娜王宏卫谢睿智徐利冯晶晶方鑫洋姚艳华黄武刘亚梅
关键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脑梗死上肢手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