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士成 作品数:23 被引量:116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济宁市科技局立项课题 济宁市科技局课题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修复前后:膝关节参数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6 2015年 背景: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对于膝前痛在临床实践中是有意义的,但没有在膝关节参数测量下证实。目的:通过分析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前后患者髌骨轴位X射线片上的相关参数,得出髌骨轴位片上对髌股关节紊乱最具临床意义的有效参数。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科收治的50例膝前痛患者,OuterbridgeⅠ-Ⅲ级患者45例在关节镜下松解外侧支持带、修整关节软骨,另5例软骨损伤OuterbridgeⅣ级患者行外侧支持带松解的膝关节表面置换。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外侧支持带松解后患者髌股指数、倾斜角及合适角均明显缩小(P<0.05或P<0.01),而外侧髌股角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且髌骨运动轨迹恢复到原来相对应的股骨髁中央位置,同时未观察到关节血肿、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髌骨半脱位等并发症。说明外侧支持带松解对于治疗髌股外侧高压引起的膝前痛是有意义的。 隋金颇 葛帮荣 谢士成 段国庆 张元民 赵晓伟关键词:膝关节 骨关节损伤 髌股关节紊乱 膝前痛 倾斜角 膝关节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附22例报告) 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22例髋关节强直(26个髋关节)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22例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步态基本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隋金颇 张元民 葛帮荣 谢士成 宋富强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置换 人工关节 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的翻修原因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28例患者进行随访,用Harris评分法,对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28例患者术后随访6~48(34.0±8.6)个月.27例患者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翻修术后发生感染,给予清创灌洗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术前Harris评分(45.0±14.9)分,术后(89.0±10.2)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P=0.0042).结论 疼痛性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的翻修原因,术中应根据患者年龄、骨缺损的类型等选择不同的假体类型,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功能锻炼,提高临床疗效. 谢士成 隋金颇 葛帮荣关键词:髋关节 修复外科手术 假体 大直径股骨头与标准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步态分析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大直径股骨头与标准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1年的步态有无差异,比较两种置换术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入组标准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3月在我科行陶瓷对陶瓷大直径股骨头(36mm)及... 谢士成 石荣玉 张洪蕊 隋金颇 段国庆关键词:步态 23例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行双侧同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23例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骨性关节炎18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8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定临床疗效[1]。结果术前评分平均31分,术后平均89.4分;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105°;手术效果评定:优34膝(73.9%),良9膝(19.6%),可3膝(6.5%),差0膝,手术优良率93.5%。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畸形及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谢士成 隋金颇 胡如印关键词:人工膝关节 疗效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成形联合软骨面切除成形对早期功能及膝前痛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成形联合软骨面切除成形对早期功能及膝前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4月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行TKA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联合组患者TKA术中行髌骨成形联合软骨面切除成形术,对照组患者TKA术中仅行髌骨成形术。记录两组术前骨关节炎Kellgren-Lawrance(K-L)分级、关节活动度(ROM)、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比术前下降值,术后1、3、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测评膝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爬楼梯时的膝前痛症状,采用Feller评分系统评估髌股关节恢复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术前K-L分级、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71.49±9.34)min比(66.27±8.2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比术前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患者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76.93±8.26)分比(71.74±7.84)分,术后6个月:(85.72±6.27)分比(81.47±6.19)分,术后12个月:(88.64±5.27)分比(85.72±4.8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联合组患者膝前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2.54±0.48)分比(2.77±0.63)分,术后3个月:(2.02±0.53)分比(2.58±0.45)分,术后6个月:(1.32±0.35)分比(1.97±0.38),术后12个月:(1.14±0.33)分比(1.75±0.3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膝前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20.0%比38.0%,术后6个月:14.0%比32.0%,术后12个月:10.0%比2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患者髌骨Fe 薄冉 邓斌 王栋 纪建军 谢士成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膝关节 髌骨 膝前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参数在膝前疼痛中的意义 被引量:9 2013年 背景:膝关节参数如合适角异常对于膝前疼痛有统计学意义已在CT测量下证实,但是没有在临床手术实践中证实。目的:通过对膝前疼痛患者髌骨X射线轴位片上的合适角、髌股指数、外侧髌股角、倾斜角等参数的测量,分析这些参数对膝前疼痛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不同程度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膝前痛患者50例患者的50个膝关节,测量髌骨X射线轴位片上合适角、髌股指数、外侧髌股角、倾斜角参数,同时与50例无膝前痛仅存在半月板损伤的50个膝关节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髌骨X射线轴位片的合适角及髌股指数、倾斜角对于膝前疼痛有显著性差异,外侧髌股角无显著性差异。髌骨X射线轴位片的合适角、髌股指数对由髌股关节紊乱导致的膝前疼痛患者有重要的诊断治疗价值,是对髌股关节紊乱具有临床意义的有效参数。 隋金颇 葛帮荣 杨文锋 段国庆 张元民 赵晓伟 谢士成关键词:髋关节置换 倾斜角 髌股关节紊乱 关节内应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应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选取10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男28例,女72例;年龄55-78岁,平均65.5岁;骨性关节炎7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4例,病程1-15年,平均6.5年。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 g,溶于50 ml生理盐水;B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关节腔内注射。记录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为评价指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并于术后第7、14 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A、B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浓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并且避免了静脉内应用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谢士成 隋金颇 张玉革 段国庆 陈继营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失血 影响骨巨细胞瘤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张元民 高璐 王国栋 赵晓伟 谢士成 王雷 段国庆 隋金颇 李炳亮 孔颖关键词:骨巨细胞瘤 复发 全膝假体周围感染的清创抗生素假体保留治疗 2023年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清创抗生素假体保留(debride-ment,antibiotics,and implant retention,DAI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本科采用DAIR治疗的33例初次全膝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3个月内感染28例,术后4~6个月内感染5例。评价临床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13.5±12.4)min,术中失血量平均(43.5±7.4)ml。随访(44.1±11.7)个月,28例手术成功,成功率84.8%;5例手术失败,其中初次置换术后3个月内感染2例,术后4~6个月内感染3例,失败率15.2%。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5.1±1.4),(1.4±0.9),P<0.001]显著降低,膝关节KSS功能评分[(43.0±9.9),(81.8±11.3),P<0.001]、KSS临床评分[(37.8±14.9),(84.0±7.0),P<0.001]均显著增加。检验方面,15例(45.5%)细菌培养结果阴性,18例(54.5%)细菌培养阳性。随时间推移,WBC、CRP、ESR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DAIR治疗PJI可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相比术后3个月内PJI,术后4~6个月内的PJI,失败率较高。 杜文豪 孔谦 薄冉 张大海 谢士成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感染 清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