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宝印

作品数:85 被引量:1,539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7篇历史地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篇黄土
  • 9篇黄土高原
  • 8篇地质
  • 8篇更新世
  • 7篇地层
  • 7篇地貌
  • 6篇石器
  • 6篇泥河湾盆地
  • 6篇旧石器
  • 5篇地层学
  • 5篇地貌演化
  • 5篇第四纪
  • 5篇遗址
  • 5篇土壤
  • 5篇全新世
  • 5篇环境意义
  • 5篇古环境
  • 5篇古气候
  • 4篇地层划分
  • 4篇新生代

机构

  • 66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0篇北京大学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香港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铁道部第二勘...
  • 3篇北京市地质调...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泰山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滁州学院

作者

  • 85篇袁宝印
  • 14篇郭正堂
  • 12篇刘东生
  • 11篇郝青振
  • 11篇黄慰文
  • 9篇乔彦松
  • 7篇邓成龙
  • 6篇朱日祥
  • 6篇顾兆炎
  • 6篇张家富
  • 5篇李保生
  • 5篇吴海斌
  • 5篇赵惠敏
  • 4篇刘嘉麒
  • 4篇孙继敏
  • 4篇储国强
  • 4篇姜文英
  • 4篇丁仲礼
  • 4篇尹秋珍
  • 4篇周力平

传媒

  • 23篇第四纪研究
  • 11篇科学通报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极地研究
  • 2篇中国第四纪科...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Acta B...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文物春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河湾组的时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被引量:71
1996年
通过泥河湾盆地大道坡和洞沟两个剖面的古地磁和古气候学研究,对泥河湾组的时代和地层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泥河湾组Ⅰ ,顶底分别距今约2.48Ma和3.40Ma,属上新世,可与黄土高原的红粘土层对比;泥河湾组Ⅱ段,距今2.48~0.97Ma,可与午城黄土对比;泥河弯组Ⅲ段,距今0.97~0.13 Ma,大致可与离石黄土对比.根据上述地层划分方案,建立了泥河湾组地层框架,并进而与其他剖面做了对比分析.
袁宝印崔久旭朱日祥田文来李容全王强严富华
关键词:地层划分古地磁古气候早更新世
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1号地点剖面古环境研究最新工作进展
一、项目的完成情况北京大学张家富教授已经对乌兰木伦剖面进行了数十个光释光、14CMS年代的测定,基本上建立起该剖面的年代学框架。在年代学框架基础上,我们承担古环境研究的人员完成了以下内容的工作:(一)剖面945个样品的粒...
李保生袁宝印
文献传递
渤海湾西岸几种地球化学的环境指标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探讨渤海湾西岸全新世地层的古环境,本文进行了多种地球化学环境指标的分析,在此,将指示不同环境的指标进行了分项(或归类)如:古气候、氧化-还原、海-陆相环境指标等;并将其分别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散点分析(获得了元素指标的相关系数及聚散特征)。具体分析结果为:①古气候指标:如图2所示,古温度值与Rb/Sr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27,而CaCO3含量与古温度值、Rb/Sr比值二项指标则呈较大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21,表明CaCO3较高含量的寒冷期时而古温度值的负值也往往随之变大。②氧化-还原指标:如图4,显示出了Fe2+/Fe3+比值与Corg/P2O5比值有较大的聚敛性。③海-陆相指标:如图5所示,Sr/Ba比值与B/Ga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6,而Ca/(Ca+Fe)比值与Sr/Ba比值、B/Ga比值二项指标也显示出了较大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4;而B的古盐度SP值和Rb/K比值此二项指标与Sr/Ba比值、B/Ga比值?Ca/(Ca+Fe)比值等这三项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92及-0.632。④通过最优分割分析(按照本文中一定的"方法原则")以及统计分析,划分出了:第Ⅰ-第Ⅴ气候冷段、第Ⅰ-第Ⅴ还原带、及其海平面升降波动曲线:第Ⅰ-第Ⅶ段),如图3显示出大致的规律为:气候冷期时往往处于还原环境,与此同时,海平面则呈波动下降趋势。
岳军Dong yue张宝华牟林王国明陈安蜀袁宝印刘景兰魏俊浩
关键词:渤海湾西岸
北京市幅(J50 C 00100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被引量:6
2012年
北京市幅(J50C00100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修测了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区的1:25万区域地质系列图件;首次建立北京平原深覆盖区从太古宇至第四系的地质剖面;在北京西山新发现与周口店组同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点;在京南平原区钻孔中(埋深2050米)首次发现太古宙片麻岩。查清天安门附近新生界厚1508米,北京凹陷形成的K-Ar年龄58.77±2.60Ma,。
吕金波刘振锋李良景丁长顺范正国袁宝印乔春贵孙永华王泽龙
关键词:区域地质廊固凹陷
地文期及其在新生代黄土和古地理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侵蚀循环理论和地文期理论是地貌学的重要的基本理论。中国大陆在古近纪之前构造比较稳定,以低平的准平原地貌为主。白垩纪末至古近纪初,喜马拉雅运动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古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逐步形成了高原、高山和盆地构成的复杂地貌景观。侵蚀循环和地文期理论是研究上述地质历史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在讨论侵蚀循环问题的一些新认识、新思考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地文期在中国新生代黄土和古地理环境研究中的意义,希望加强研究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袁宝印郭正堂乔彦松郝青振
关键词:地文期准平原
黄土高原勺状沟壑特征及发育过程被引量:3
2021年
沟谷是黄土高原物质交换最频繁,形态变化最剧烈的区域。在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类沟谷塑造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独特地貌景观。在黄土高原沟壑系统中,广泛分布着一类特殊的黄土勺状沟壑,目前对其成因、发育过程与机理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等的认知明显不足。本文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DEM数据作为数据源,在大量野外调查和专家知识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黄土勺状沟壑的概念,指出黄土勺状沟壑是独立发育于黄土坡面上的永久性沟谷。其次,从沟壑形态、汇流关系、侵蚀过程、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黄土勺状沟壑区别于其他已有沟壑的特点。进而,从发育形态、发育规模、发育部位等角度对黄土勺状沟壑进行了分类,深化了对勺状沟壑的认识。再次,基于空代时理论,定量分析了黄土勺状沟壑发育过程的形态演变特征,进一步探讨了黄土勺状沟壑发育过程,论证了黄土勺状沟壑是黄土切沟的初期阶段。最后,在系统梳理总结勺状沟壑的特征及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勺状沟壑的发育过程设想,指出勺状沟壑的形成离不开黄土陷穴和暗穴的生成和发育,勺状沟壑的进一步发育伴随着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过程。勺沟尾部变细甚至消失,不能发育成更大规模的切沟,与地下暗穴、黄土渗透率、降雨条件以及地表覆盖有关。本文成果期望为进一步完善黄土沟谷地貌发育和侵蚀过程与机理等认识做出贡献,同时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杨昕汤国安汤国安刘海龙袁宝印李晨瑞
关键词:发育模式黄土高原
地貌发育阶段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1
1990年
文章提出用临界侵蚀积分值作为划分流域发育阶段的定量指标,是对经典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将地貌发育阶段纳入开放系统的概念之中;2)避免高程积分法在划分发育阶段上的不确定性;3)建立地貌发育阶段与流域物质迁移之间的定量关系;4)区分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用文中的临界侵蚀方程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分析计算,得到临界侵蚀积分值为0.30和0.70,即当侵蚀积分值小于0.30寸,流域处于侵蚀早期;当侵蚀积分值大于0.30,小于0.70时,流域处于侵蚀中期;当侵蚀积分值大于0.70时,流域处于侵蚀晚期。对于纯自然侵蚀过程,与临界侵蚀积分值相对应的年代及侵蚀模数为7万年前,7008t/km^2·a和距今7.2万年以后,7008t/km^2·a。目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加速侵蚀所占比例为30%。
励强陆中臣袁宝印
关键词:地貌发育
洛川黄土剖面中蛋白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
1991年
洛川黄土剖面位于陕西省中部,洛川县城南5km 的坡头村附近。该剖面厚度大、地层发育较完整,系第四纪(Q_3—Q_1)风成堆积黄土中的典型剖面。前人从多方面进行过广泛深入研究。黄土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或云母、方解石。在物质成分研究中提到过50多种矿物,但未涉及蛋白石。在黄土的风化成土作用研究中提到“植物蛋白岩偶见”(刘东生等,1985),但未作蛋白石矿物学工作。笔者这次发现的蛋白石,作了较多的矿物学研究。
赵惠敏袁宝印
关键词:黄土蛋白石
利用改进的现代类比法重建干旱-半干旱区古气候
姜文英Jo(e)l Guiot储国强吴海斌袁宝印Christine Hatté郭正堂
黄土高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试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举世瞩目,现在的侵蚀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侵蚀,受自然和社会双重因素制约。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历史演进,自然与社会因子影响侵蚀的比例不断发生改变。本文从数字黄土高原的角度研究黄土的分布特征和堆积、侵蚀过程,建立了地貌、地质、黄土剖面、水文等空间数据库,研制数字黄土分布图件,展示黄土分布特点,构建黄土的三维分布模型,模拟主要地质时期黄土分布,探讨了侵蚀过程和人类活动对侵蚀的影响。
曹瑜吴文祥刘嘉麒袁宝印刘东生
关键词:黄土高原GIS地貌水土流失土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