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婧

作品数:147 被引量:639H指数:16
供职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34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农业科学
  • 36篇生物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水母
  • 18篇海蜇
  • 16篇群落
  • 15篇渔业
  • 14篇群落结构
  • 11篇鱼类
  • 10篇养殖
  • 10篇浮游
  • 9篇盐度
  • 9篇黄海北部
  • 9篇繁殖
  • 9篇放流
  • 8篇渔业资源
  • 8篇海月水母
  • 7篇温度
  • 6篇鱼卵
  • 6篇增殖放流
  • 6篇近海
  • 5篇对虾
  • 5篇植物

机构

  • 125篇辽宁省海洋水...
  • 18篇辽宁省海洋水...
  • 8篇大连海洋大学
  • 6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天津市水产研...
  • 1篇河北省水产研...
  • 1篇辽宁省海洋渔...
  • 1篇荣成市海洋与...
  • 1篇山东省海洋水...
  • 1篇瓦房店市动物...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山东省水生生...

作者

  • 143篇董婧
  • 61篇刘修泽
  • 60篇王彬
  • 54篇孙明
  • 45篇王爱勇
  • 41篇李玉龙
  • 40篇段妍
  • 38篇李轶平
  • 34篇柴雨
  • 31篇王小林
  • 27篇于旭光
  • 26篇郭栋
  • 20篇付杰
  • 16篇王文波
  • 14篇刘春洋
  • 9篇刘海映
  • 9篇李培军
  • 9篇李梦遥
  • 8篇王文波
  • 8篇毕远溥

传媒

  • 34篇水产科学
  • 9篇海洋渔业
  • 8篇生态学报
  • 7篇海洋环境科学
  • 6篇大连海洋大学...
  • 5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渔业科学进展
  • 3篇水产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齐鲁渔业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天津水产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Curren...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2篇2018
  • 12篇2017
  • 26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NA条形码在海蜇食物组成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对海蜇的食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查明其饵料来源及其在食物网中的功能地位,而全面准确地获取其食物种类信息是关键。由于传统镜检方法具有局限性,目前对海蜇具体的摄食种类和食物结构尚缺乏充分的了解。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给海蜇食性研究带来了机遇。笔者以线粒体COⅠ和ITS-5.8SrDNA这两种基因片段为DNA条形码标记,对辽东湾近海海蜇的现场食物组成进行分析,比较两种分子标记作为海蜇食性鉴定条形码的适用性和潜力,评估这两个DNA条形码用于检测海蜇食物组成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OⅠ基因通用引物扩增海蜇现场样品所构建的克隆文库共获取36个有效序列,来源于4个物种;而基于ITS-5.8SrDNA通用引物扩增共得到30个有效序列,来源于10个物种。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能检测到鱼卵、仔稚鱼或成鱼碎屑、贝类浮游幼体等海蜇的潜在食物种类。研究结果表明,以传统测序为基础的DNA条形码技术由于测序通量低,在研究海蜇这一广食性种类的食物谱时可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海蜇乃至水母的食物组成提供参考。
李玉龙鲍相渤高祥刚段妍王彬董婧李云峰
关键词:海蜇DNA条形码
春季东海区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2
2005年
研究了 2 0 0 3年春季东海区 (2 7°0 0′~ 34°0 0′N)禁渔线附近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根据各站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丰度 ,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该海域的浮游动物分为 5个群落。群落Ⅰ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强额拟哲水蚤、尖额唇角水蚤和强壮箭虫 ;群落Ⅱ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小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 ;群落Ⅲ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亚强真哲水蚤、普通波水蚤 ;群落Ⅳ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和五角水母 ;群落Ⅴ的优势种为 :孔雀唇角水蚤、丹氏纺缍水蚤、中华哲水蚤和刺尾纺缍水蚤。另外 ,在春季影响该海域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子的可集中体现在纬度因子方面。
丁峰元李圣法董婧程家骅
关键词:优势种群落结构春季中华哲水蚤浮游动物禁渔
水母养殖用自动换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母养殖用自动换水系统,包括筒体,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下端开口覆盖筛网;电动抽水装置,位于筒体的内部,包括抽水口和排水口,抽水口靠近筒体的下端开口;电动旋转装置,具有旋转轴;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连...
孙明董婧段妍王爱勇王彬李玉龙刘修泽柴雨王佳晗
文献传递
小窑湾双壳贝类筏式养殖对海域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5
2002年
在对小窑湾海水交换、海域环境现状、底质环境、养殖区生物代谢产生的IN、IP以及浮游植物消长的研究中 ,首次发现了在没有陆域污染源入海的海湾型双壳贝类筏式养殖区养殖生物产生的IN、IP与浮游植物消长有其独特的平衡关系和制约机制 :一方面养殖贝类排泄的IN、IP被浮游植物利用 ,另一方面贝类摄食又控制了浮游植物的爆发性增殖 .同时解释了养殖区水质质量相对较好的原因 .图 3表 4参
毕远溥董婧蒋双李建军于长清
关键词:双壳贝类筏式养殖海域环境浮游植物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和控制区序列的辽宁沿海弯棘斜棘鳂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研究辽宁沿海弯棘斜棘逐(Repomucenus curvicornis)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采用PCR扩增获得辽宁沿海弯棘斜棘逐辽东湾群体(n=22)及黄海北部群体(n=18)线粒体的COⅠ及控制区(CR)部分DNA序列片段,进行序列比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弯棘斜棘逐COⅠ基因片段624 bp,其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24.09%、31.04%、25.28%和19.59%;CR片段460 bp,其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32.96%、32.80%、14.86%和19.38%。基于COⅠ基因和CR序列得到的两群体变异位点数、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以及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8、4.67、0.96±0.02和0.0075±0.0042;26、3.35、0.97±0.02和0.0073±0.0043。序列分析结果均显示,辽东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黄海北部群体。分子方差(AMOV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COⅠ基因片段辽东湾与黄海北部群体间无明显遗传分化(F_(st)=0.0091,P=0.25)而基于CR序列两群体间具有较小但接近显著的遗传分化(F_(st)=0.0264,P=0.09)。研究表明,线粒体CR序列与COⅠ基因均可作为检测弯棘斜棘逐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分子标记,但CR序列遗传分化的敏感度要高于COⅠ基因,更适合作为弯棘斜棘逐群体遗传研究的分子标记。
李玉龙刘修泽于旭光李轶平付杰董婧
关键词: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遗传分化
盐度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早期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近几十年来,沙蜇的频繁暴发给东亚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影响。在秋季,沙蜇成熟的雌雄水母体在沿岸水域聚集产卵,有性繁殖产生的受精卵发育成新的底栖螅状体,为螅状体种群数量进行补充。河口浅滩海域为沙蜇的繁育地,沿岸盐度较低,在秋季降雨期盐度多变,较低、多变的盐度可能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的早期发育产生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螅状体种群数量的补充。实验设置了4种不同盐度(15、20、25、30)试验组,在不同盐度下对沙蜇受精卵进行培养,探讨盐度对沙蜇早期发育过程中受精卵、浮浪幼虫发育以及早期螅状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沙蜇受精卵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0,发育基本与盐度25、30同步,盐度15受精卵细胞发育迟缓,发育率显著降低;浮浪幼虫发育适宜盐度为20和25,两组浮浪幼虫附着变态率高于盐度15、30,盐度15时浮浪幼虫活力明显降低、发育迟缓,浮浪幼虫在盐度15时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可达8 d,但附着时间集中在培养后的3、4天,与其他组相同;早期螅状体幼体适宜盐度为20、25、30,早期螅状体存活率、相对增长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盐度15,三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盐度显著影响沙蜇有性繁殖阶段的早期发育,随着受精卵至螅状体的发育生长,其对盐度的适应范围逐步扩大。
柴雨董婧段妍孙明王彬李玉龙刘修泽王爱勇王小林于旭光郭栋
关键词:盐度有性繁殖受精卵
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采用了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实验设6个温度梯度(12, 15, 18, 21, 24, 27℃),共持续56d。测定了螅状体的柄径生长,繁殖数量;观察了螅状体的无性繁殖方式;分析了温度影响下的螅状体的能量分配及繁殖策略。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生长及繁殖,在较高温度组,匍匐茎生殖是螅状体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随着温度降低,出芽生殖比例增加。较高温度组螅状体繁殖速率较快,新生螅状体个体较小,分布较分散;而较低温度组,新生螅状体个体较大,数量较少,均较紧密的分布在亲代螅状体周围。在培养56d的周期内,除27℃处理组外,其他各处理组螅状体柄径均有所增加,但其增加的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27℃处理组,螅状体整体状态不好,基本不摄食,培养35d时全部死亡。综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螅状体倾向于选择增加自身个体大小以应对不良环境,而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螅状体倾向于选择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更多子代的方式以扩大种群数量。温度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繁殖策略,进而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种群数量。
段妍孙明董婧柴雨王爱勇王小林刘修泽王彬吉光
关键词:温度海月水母无性繁殖
基于GIS和专家评估法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数据标准化方法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以辽宁省辽东湾海域为例,收集了2007、2008和2011年海洋生物资源大面调查数据和2007~2010年128个涉海建设项目中海洋生物现状调查数据,采用基于GIS的空间插值和空间分析功能,结合专家评估法,将两种尺度下的数据(辽东湾的大面调查数据与现有涉海建设项目中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数据)有机结合,实现了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数据的标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兼顾了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是对海洋生态补偿工作的有益探索。
刘修泽李轶平王爱勇于旭光王彬郭栋董婧
关键词:海洋生物资源数据标准化空间插值
温度、盐度对黄海北部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试验条件下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法初步研究了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黄海北部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影响显著,温度10~25℃时,温度越高,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生长速度越快。25℃为碟状幼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2~31,在此范围内,不同盐度对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5为碟状幼体生长的最适盐度。而温度与盐度的交互作用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付志璐董婧孙明赵云
关键词:海月水母温度盐度
辽宁省瓦房店市沿海近几年的渔业资源变化被引量:1
2003年
刘忠善董婧李培军
关键词:渔业资源资源变化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