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晓东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膝关节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技术
  • 1篇引流术
  • 1篇置换术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损伤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缺损
  • 1篇软组织缺损修...
  • 1篇伤口
  • 1篇伤口缝合
  • 1篇伸直
  • 1篇伸直位
  • 1篇手术治疗

机构

  • 5篇安徽省太和县...
  • 1篇安徽省临泉县...

作者

  • 5篇范晓东
  • 3篇张敬堂
  • 1篇张宝玉
  • 1篇周平辉
  • 1篇赵新国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骨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的年龄≥75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内固定组与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5.3±15.5)min vs(69.5±15.3)min]、下地负重时间[(11±3.3)周vs(5±1.2)周]及术后ADL评分[(70.3±3.1)分vs(8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出血量[(79±15.9)m L vs(80.1±10.7)m 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vs 16.67%)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5.7%vs 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头置换及PFNA都是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案,但股骨头置换手术较PFNA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关节部位快速康复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范晓东赵新国张敬堂
关键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头置换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和临泉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左膝13例,右膝19例。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及外侧副韧带(LCL)联合损伤2例,ACL、PCL及LCL损伤8例,ACL、PCL及MCL损伤20例,ACL、PCL合并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2例。所有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Ⅰ期手术治疗多韧带损伤,采用Lysholm评分、抽屉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Lachman试验及活动度来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42.3±4.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8.0±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或弱阳性,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僵硬情况,膝关节能完全伸直,屈曲活动度90°~120°。32例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膝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用于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效果显著,结合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关节稳定性,较好地恢复关节功能。
赵玉振范晓东戚徳双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四肢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VSD技术治疗创伤后引起的四肢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外露3例,上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后感染创面4例,慢性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3例。结果:治疗后患者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肉芽组织致密,创面新鲜,血运佳;通过后期的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愈合良好。结论:VSD技术通过改善创面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创面水肿,抑制创面细菌繁殖等方面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为后期手术做好准备。
周平辉张宝玉张敬堂范晓东
关键词:引流术
半伸直位髓内钉加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后踝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半伸直位髓内钉加空心螺钉固定术和Liss锁钉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后踝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Liss锁钉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伸直位髓内钉加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2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评分、Merchant-Dietz评分评估踝关节、膝关节功能,计算优良率;术后随访5个月~2年,统计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畸形愈合、感染、关节炎、关节强直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3.54%,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AOFAS、Merchant-Dietz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iss锁钉钢板内固定术比较,半伸直位髓内钉加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后踝骨折不仅有利于短期内改善踝关节和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还可降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王灿范晓东
关键词:后踝骨折髓内钉
膝关节屈曲90°连续缝合切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比较膝关节屈曲90°连续缝合切口和膝关节伸直位连续缝合切口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拟行TKA手术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膝关节伸直位连续缝合切口,观察组(61例)采用膝关节屈曲90°连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失血量、直腿抬高活动时间、屈膝90°活动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Hollander切口愈合(Hollander wound evaluation scale,HWES)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两组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失血量、直腿抬高活动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HWE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屈膝90°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48 h的HSS评分、Rasmussen评分高于对照组,膝关节ROM大于对照组,术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膝关节屈曲90°连续缝合切口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程度,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范晓东张敬堂张宏伟
关键词:伤口缝合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功能随机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