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亚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下颌
  • 4篇骨刀
  • 4篇超声
  • 4篇超声骨刀
  • 3篇上颌
  • 3篇锥形束CT
  • 3篇磨牙
  • 2篇上颌窦
  • 2篇上颌窦内提升
  • 2篇阻生
  • 2篇下颌管
  • 2篇骨凿
  • 2篇发生率
  • 1篇导板
  • 1篇低位阻生
  • 1篇第三磨牙
  • 1篇学区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化游离

机构

  • 11篇山西医科大学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范亚伟
  • 9篇范亚伟
  • 4篇王珏
  • 1篇南欣荣
  • 1篇张磊涛
  • 1篇孟兵

传媒

  • 2篇口腔医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BS内提骨凿行山羊上颌窦内提升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以山羊头为模型,探讨IBS内提骨凿行上颌窦内提升的效果。方法通过解剖山羊上颌窦并分析山羊CBCT,建立直视下于山羊头腭侧壁进行上颌窦内提升的动物实验模型。山羊头24只含48个上颌窦依据不同的上颌窦目标提升高度随机分为提升高度5 mm,8 mm,10 mm三组,每组8只16个上颌窦,使用IBS内提骨凿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统计并记录每组提升到目标高度时上颌窦是否穿孔、上颌窦穿孔个数以及穿孔时提升高度。结果提升高度5 mm,8 mm,10 mm三组各16个上颌窦穿孔数分别为1,3和9个。上颌窦提升至目标高度5 mm与8 mm组窦膜穿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提升高度5 mm与10 m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升高度8 mm组与10 m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提升高度达10 mm,运用IBS内提骨凿进行山羊上颌窦内提升高度5 mm与8 mm穿孔率低,安全性高。结论IBS内提骨凿是一种良好的上颌窦内提升器械,可以安全提升山羊上颌窦膜5-8 mm,使上颌窦膜形成一均匀的伞状膨隆,但提升8 mm以上高度时仍需要慎重。
温红霞范亚伟
关键词:上颌窦内提升山羊上颌窦穿孔
超声骨刀联合涡轮钻拔除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的早期效果评价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评价超声骨刀在下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效果及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患者80例(共80颗患牙),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超声骨刀联合涡轮钻和涡轮钻拔除患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心理状态、术后72 h疼痛程度、开口度、面部肿胀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17.2±1.8)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8.5±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中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2 h试验组的疼痛程度、张口受限及面部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骨刀拔除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缓解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苏伟喆范亚伟
关键词:下颌超声骨刀高速涡轮钻
骨凿、CAS-kit和超声骨刀行羊上颌窦内提升效果对比的实验研究
2022年
目的通过建立的上颌窦内提升山羊模型,比较骨凿法、CAS-kit液压法及超声骨刀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时提升高度、穿孔率及操作时间的差异,观察并分析3种方法提升窦膜的效果。方法收集30个新鲜羊头(60侧上颌窦),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上颌窦,采用CBCT图像确定提升位点,分别用骨凿、CAS-kit及超声骨刀将上颌窦提升至9 mm,直至窦膜穿孔停止实验。记录窦膜最终提升高度、窦膜穿孔率和操作时间。结果超声骨刀组和CAS-kit组的提升高度大于骨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S-kit组和超声骨刀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385)。骨凿组、CAS-kit组、超声骨刀组穿孔率分别为90.0%,40.0%,15.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凿组的操作时间短于超声骨刀组及CAS-kit组(P<0.001);CAS-kit组和超声骨刀组之间操作时间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32)。结论从提升高度上来看,骨凿组的提升高度有限,低于超声骨刀组和CAS-kit组;从穿孔率来说,骨凿组提升至9 mm时穿孔率较高,而CAS-kit组次之,超声骨刀组穿孔率最低;从操作时间上讲,骨凿组的操作时间最短,远低于超声骨刀组和CAS-kit组。
武宏萍王珏范亚伟
关键词:上颌窦内提升骨凿超声骨刀
影响血管化游离自体骨移植术后肥大的因素
2003年
本文重点叙述了影响血管化游离自体移植骨术后肥大的有关因素,如年龄、性别、机械刺激、移植骨种类、是否有骨折、感染以及移植的部位和术后时间等等。同时,对该现象的发生机制和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作了一定的分析。
张磊涛范亚伟南欣荣
关键词:血管化游离影响因素
微动力系统在下颌低位阻生牙拔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是牙槽外科中较为复杂的手术。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在口腔领域的快速发展,传统拔牙技术已逐渐被取代。为使微创拔牙安全舒适高效,外科专用涡轮手机、超声骨刀和增速手机等微动力器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每种微动力器械各具优势与不足,部分医师开始尝试将其联合使用。本文从优势互补、微创高效和少去骨、多分牙的角度出发,就各种最新微动力系统的优缺点及其联合使用辅助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牙做一阐述,使其优势互补,从而为临床医师及患者提供更多最佳选择。
李娜范亚伟
关键词:种植机超声骨刀
上牙槽前神经管及其副管形态特征的锥形束CT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上牙槽前神经管(canalis sinuosus,CS)是从眶下神经管延伸至上颌骨前部的骨管,内含有上牙槽前神经血管束,CS在上颌骨前部出现的解剖变异分支称为副管(accessory canals,ACs)。准确识别CS及其ACs可以降低上颌前部手术时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改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S及其ACs的主要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特征,以便为种植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6月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36例患者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利用NNT viewer软件测量CS及其ACs的形态计量学特征,根据性别、年龄和鼻腭管(nasopalatine canal,NPC)类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CT测量分析显示ACs发生率为46.73%(157/336),ACs多呈双侧分布,垂直走行,侧切牙(51.77%)和中切牙(22.70%)的腭侧是ACs分布的主要区域。CS距中切牙根尖距离与年龄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0.353,P<0.001)。圆柱型NPC患者的CS直径明显大于香蕉型(P<0.05)、沙漏型(P<0.01)和漏斗型(P<0.01)NPC的患者。沙漏型NPC患者与香蕉型NPC患者对比,CS距中切牙根尖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Cs在山西人群上颌骨前部有很高的发生率,NPC类型对CS及其ACs的形态计量学特征有显著影响。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同时评估CS及其ACs和NPC是合理的,并有助于预防种植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临床医师在术前应更加仔细评估风险并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
程傲然王珏范亚伟
关键词:牙种植体锥形束CT
超声骨刀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超声骨刀是基于压电效应的原理设计出的一种新型骨切割设备,具有选择性切割矿化硬组织、创伤及产热小、精确性高、减少术中出血、操控性好等诸多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大部分学者认为超声骨刀可促进骨愈合、保护软组织。本文就超声骨刀对软硬组织影响的基础研究、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苏伟喆范亚伟
关键词:超声骨刀口腔颌面外科骨愈合软组织
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开髓导板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基于CBCT数据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提出一种个性化开髓导板的设计制作方法。方法:对一名志愿者拍摄CBCT,导入MIMICS 17.0,提取出目标牙齿三维模型,分离髓腔形态,在UG8.0中设计出内管,将内管导入MIMICS 17.0插入牙齿三维模型合适位置,最后将内管和牙齿三维模型一起导入3-matic9.0,制作出个性化开髓导板。结果:成功设计出匹配21、25及26三种类型的开髓导板模型。结论:利用MIMICS、UG和3-matic三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设计出任意洞形的个性化开髓导板,实现根管治疗中,开髓过程的个性化导板辅助。
杨鑫范亚伟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IgG4相关唾液腺炎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20年
IgG4相关唾液腺炎(IgG4-related sialadenitis,IgG4-RS)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IgG4-RS主要累及下颌下腺和腮腺,特征性表现为双侧唾液腺或(和)泪腺的弥漫性无痛性肿大,持续时间一般在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伴有听力下降或听力障碍、鼻窦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近一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唾液腺分泌障碍。大多数患者血清IgG4浓度升高,但不能将其做为诊断的唯一标记物。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多采用下颌下腺活检来诊断。组织病理学显示淋巴浆细胞浸润,闭塞性静脉炎,席纹状纤维化;免疫组化显示IgG4^+/IgG^+浆细胞>40%,且IgG4^+浆细胞/高倍镜视野>10。糖皮质激素被视为治疗该疾病的一线药物,临床上常与环磷酰胺为代表的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但尚没有形成标准规范的用药方案。大部分患者短期治疗效果显著,长期预后仍需进一步研究,对有复发倾向的患者要及时调整激素剂量。未来仍需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效果。
苏伟喆范亚伟范亚伟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舍格伦综合征下颌下腺泪腺
下颌磨牙后管在山西人群中走形的影像学研究
2023年
目的了解山西人群的下颌磨牙后管形态学特征,测量相关数据,为磨牙后区及下颌支部位手术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系统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400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影像,使用锥形束CT及数字化软件测量相关数据,进行磨牙后管分型,建立磨牙后管三维模型,观测并统计磨牙后管数量、分布及走形,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样本368例,84例样本中存在磨牙后管,发生率为22.83%。其中男性47例,女性37例;左侧55侧,右侧52侧,性别、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下颌角与磨牙后区后缘为界,将磨牙后管起始位置分为A(下颌支区)、B(磨牙后区)两区,磨牙后管按形态及走形可分为A1~A5、B1~B4共9型,其中磨牙后管起自下颌支区沿下颌骨内侧弯曲向上行走的A3型最为多见,其次是B3型,A4型最少见。磨牙后管平均长度为(10.95±2.76)mm,起始位置平均直径为(1.22±0.50)mm,磨牙后孔平均直径为(1.05±0.39)mm,磨牙后孔距第三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平均距离为(9.50±3.66)mm。结论山西人群磨牙后管发生率较高,行磨牙后区及下颌支部位手术时需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弓前楠王珏范亚伟
关键词:锥形束CT发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