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莉
- 作品数:19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测定血清GLS与CEA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胃病患者血清GLS含量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胃癌与胃良性病患者血清GLS,患者同时测定血清CEA,然后按疾病组统计分析。结果胃癌组GLS(802±249)mg/L,显著高于CAG组(510±153)mg/L、胃炎组(499±120)mg/L和溃疡组(499±109)mg/L;胃癌组GLS阳性率72.2%,也显著高于另三组(10.3%,9.6%和6.9%)。胃癌组GLS阳性率显著高于CEA(72.2%VS 37.0%);而在另三组,GLS与CEA阳性率相近(7.7%vs 7.7%、10.4%vs9.0%、4.8%vs 14.3%)。结论胃癌患者血清GLS显著增加;其测定对胃癌诊断具有显著意义。GLS在胃癌患者中阳性率高于CEA,而在良性胃病中与CEA相近。
- 王天然许爱国李丽娟李继红李素华陈莉邹自英胡晓莉
-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类癌胚抗原胃癌胃良性疾病
- 一氧化氮在吲哚昔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 <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危险因子、动脉型细胞和循环血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尤其OX-LDL)直接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一方面造成VEC源扩血管物质NO、PGI2生成减少,另一方面导致VEC...
- 邹自英曾祥元袁成良黄海赵碧胡晓莉
- 文献传递
- Tamoxifen影响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tamoxifen对人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代谢和DNA合成的影响,并深入探讨tamoxifen影响垂体腺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观察tamoxifen作用后垂体腺瘤细胞周期、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及cAMP/cGMP的变化。方法采用MTT和[3H]TdR参入实验检测tamoxifen对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amoxifen对垂体腺瘤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PKC活性及cAMP和cGMP含量测定,深入探讨tamoxifen影响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结果①tamoxifen抑制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并呈剂量依赖性;②tamoxifen处理的垂体腺瘤细胞G1期DNA含量升高,S期和G2期DNA含量降低;③与空白处理组相比,使用PKC的激动剂PMA处理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时可使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浓度均升高,但tamoxifen作用15min后,胞浆、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均下降;④tamoxifen作用于人垂体腺瘤细胞15min后,胞内cAMP水平升高,而cGMP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实验结果为探讨tamoxifen抑制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提示,tamoxifen对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是细胞内多信息系统相互整合的结果。
- 邹自英袁成良黄海赵碧胡晓莉
- 关键词:TAMOXIFEN垂体腺瘤蛋白激酶CCAMP/CGMP
- Tamoxifen对大鼠垂体细胞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研究tamoxifen对大鼠垂体细胞生长激素(GH)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大鼠垂体细胞培养上清的GH浓度。结果:(1)Tamoxifen(0.01、0.1和1μmol/L)处理6 h和24 h后,刺激垂体细胞GH的基础分泌;与处理6 h相比较,处理24 h后对GH的分泌的刺激效应有所降低,并且,tamoxifen刺激GH分泌的作用不再具有剂量依赖性。(2)Tamoxifen(0.01、0.1和1μmol/L)处理6 h和24 h后,对10 nmol/L GHRH诱导的GH的分泌具有显著的刺激效应;处理24 h后,tamoxifen刺激GHRH诱导GH分泌的作用与处理6 h相比较有较大幅度下降,与GHRH处理组比较,只有在tamoxifen处于较高浓度(0.1和1μmmol/L)时,才具有显著的刺激GH分泌效应。结论:Tamoxifen显著刺激大鼠垂体细胞GH分泌,从而影响其GH相关的内分泌调节功能。
- 邹自英黄海袁成良胡晓莉
- 关键词:TAMOXIFEN垂体生长激素
- IL-2对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IL-2对人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及cAMP/cGM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3H-TdR掺入法检测IL-2对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2对垂体腺瘤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PKC的活性及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1)IL-2可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且呈剂量依赖性。(2)IL-2可显著降低垂体腺瘤细胞G1期的细胞比率,而增加S期和G2期的细胞比率。(3)与空白处理组相比较,使用PKC的激动剂PMA处理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可使胞膜和细胞总PKC升高;而用IL-2(1×105U/L)处理后,胞质、胞膜和细胞总PKC的活性均升高。(4)IL-2(5×104、1×105U/L)作用于人垂体腺瘤细胞后,胞内cAMP浓度显著降低;而cGMP的浓度没有明显改变。结论:IL-2对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是细胞内多信息系统相互整合的结果。
- 邹自英袁成良黄海赵碧胡晓莉
- 关键词:IL-2垂体腺瘤蛋白激酶CCAMP/CGMP
- 一氧化氮在吲哚昔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 2004年
- 目的观察吲哚昔酚 (Idoxifene)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并探讨平滑肌源性一氧化氮 (NO)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作为模型 ,采用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NO释放的测定、细胞计数和MTT测定等技术。评价吲哚昔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吲哚昔酚(0.01~10μmol/L)处理48h剂量依赖性的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NO的释放。吲哚昔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10μmol/L吲哚昔酚能明显抑制10%胎牛血清 (FCS)和0.1μmol/L的ET-1诱导的细胞增殖。吲哚昔酚的抑制作用可被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NAME(100μmol/L)和鸟苷酸环化酶 (guanylatecyclase,GC)抑制剂美蓝 (methyleneblue,MB)(10μmol/L)明显减轻。结论吲哚昔酚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这种抑制作用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NO释放密切相关 ,其中可能有NO -GC
- 邹自英曾祥元袁成良黄海赵碧胡晓莉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计数MTT
- Tamoxifen影响人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及机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Tamoxifen对人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代谢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和[3H]TdR掺入实验检测Tamoxifen对人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通过PKC活性及cAMP和cGMP含量测定,探讨Tamoxifen影响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结果:①Tamoxifen抑制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并呈剂量依赖性;②与空白处理组相比,使用PKC的激动剂PMA处理培养的人催乳素瘤细胞时可使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浓度均升高,但Tamoxifen(10μmol/L)作用15min后,胞浆、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均下降;③Tamoxifen作用于人催乳素瘤细胞15min后,胞内cAMP水平显著升高,而cGMP没有明显改变。结论:为探讨Tamoxifen抑制催乳素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同时提示,Tamoxifen对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是细胞内多信息系统相互整合的结果。
- 黄海邹自英袁成良赵碧胡晓莉
- 关键词:TAMOXIFEN催乳素瘤蛋白激酶CCAMP/CGMP
- 一氧化氮在吲哚昔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 2006年
- 目的:观察吲哚昔酚(Idoxifene,Ido)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平滑肌源性一氧化氮(NO)在其中的作用。方法: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NO释放的测定、细胞计数和MTT测定。结果:吲哚昔酚可剂量依赖性的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NO的释放,10μmol/L吲哚昔酚明显抑制10%胎牛血清(FCS)和10-7mol/L的ET-1诱导的细胞增殖,吲哚昔酚的抑制作用可被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100μmol/L)和鸟苷酸环化酶(guanylate cyclase,GC)抑制剂美蓝(methylene blue,MB)(10μmol/L)明显减轻。结论:吲哚昔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其NO释放密切相关,其中可能有NO-GC-cGMP通路的参与。
- 邹自英袁成良黄海赵碧胡晓莉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一氧化氮增殖
- 槲皮素干预实验性慢性肾衰大鼠尿量与尿蛋白量动态变化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实验性慢性肾衰大鼠尿量和尿蛋白量的影响。方法给实验大鼠饲以含腺嘌呤饲料2月造成慢性肾衰;干预组经口给予槲皮素(100 mg.kg-1.d-1×42 d)治疗;每周测定实验大鼠24 h尿量和尿蛋白含量。结果与肾衰对照组比较,槲皮素干预组大鼠肾脏指数、肾组织含水量、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均显著降低;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干预组平均24 h尿量均显著增多,24 h尿蛋白量均显著减少。结论槲皮素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衰具有显著防治作用。
- 王天然邹自英李继红李素华陈莉胡晓莉
- 关键词:槲皮素慢性肾衰尿量尿蛋白量
- 槲皮素干预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槲皮素防治动物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对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给实验大鼠饲以含腺嘌呤饲料,饲养2月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干预组口服槲皮素(100 mg/Kg.d×42 d)治疗;结束时精称存活大鼠体重和肾脏重量并计算肾脏指数;烘干法测定肾脏组织含水量;常规方法对肾脏行病理学检查;测定羟脯氨酸以观察肾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肾组织NF-κB变化。结果:与肾衰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大鼠肾脏指数和肾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5.08%±0.89%和78.24%±1.25%vs 12.63%±2.94%和79.29%±0.90%),肾脏病理学损伤改变明显较轻,肾组织纤维化显著减轻(平均每肾羟脯氨酸含量735.5μg±377.7μg vs1540.3μg±358.9μg),肾组织细胞NF-κB P65丢失情况明显减轻。结论:槲皮素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显著防治作用,治疗后肾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
- 王天然周纬曾祥元胡晓莉邹自英李素华李继红陈莉
- 关键词:槲皮素慢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