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5篇疗效
  • 5篇疗效观察
  • 5篇2型糖尿
  • 5篇2型糖尿病
  • 3篇肾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沙坦
  • 2篇缬沙坦治疗
  • 2篇病变
  • 2篇病患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糖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机构

  • 1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胡晓丽
  • 1篇任素红
  • 1篇蒋向利
  • 1篇张晓凡
  • 1篇潘锐
  • 1篇李素霞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08
  • 3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方案对T2DM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方案对70岁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初诊断的70岁以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对照组B、对照组C,每组30例。观察组A采用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SCII+Sig)治疗,对照组B采用单纯门冬胰岛素泵(SCII)治疗,对照组C采用单纯西格列汀治疗,强化治疗周期为14 d。通过三组患者血糖、餐后2 h C肽、糖化血红蛋白(Hb A1c)、Visfatin、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血糖波动幅度(MAG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了解观察组A治疗方案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早餐前血糖为(6.01±1.84)mmol/L、早餐后2 h为(6.43±1.90)mmol/L、午餐前为(6.37±2.18)mmol/L、午餐后2 h为(6.09±1.39)mmol/L、晚餐前为(6.12±1.15)mmol/L、晚餐后2 h为(6.59±1.43)mmol/L、睡前为(6.29±0.28)mmol/L;对照组B分别为(6.03±1.11)、(6.13±1.87)、(7.24±1.28)、(8.45±1.99)、(6.03±1.20)、(8.64±1.69)、(6.89±1.41)mmol/L;对照组C分别为(6.53±1.33)、(6.98±2.03)、(6.97±1.44)、(10.67±2.36)、(8.91±1.46)、(8.85±2.21)、(7.32±1.64)mmol/L。三组治疗前后血糖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以观察组A血糖变化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观察组A和对照组B的七次血糖结果均较对照组C偏低(P<0.05)。三组治疗后C肽、MAGE、Hb A1c、Visfatin、GLP-1、HOMA-IR均较治疗前出现变化,以观察组A的变化较为明显(P<0.01),其中C肽、GLP-1较治疗前升高,MAGE、Hb A1c、Visfatin、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断70岁以下的T2DM患者,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方案在控制患者血糖、调整血糖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方面效果更佳,其次为单纯门冬胰岛素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晓丽
关键词: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胰岛素泵血糖
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高,降糖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晓丽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2型糖尿病
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甲、乙、丙组,每组32例患者。甲组患者只针对甲亢治疗,乙组患者只针对糖尿病治疗,丙组患者针对糖尿病和甲亢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甲亢的有效率为丙>甲>乙,且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率为丙>甲>乙,且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甲>乙>丙,且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需要针对糖尿病和甲亢一起治疗,才能效果显著。
胡晓丽
缬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缬沙坦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比较未治疗前与加用缬沙坦治疗后3、6个月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后3、6个月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尽早使用ARB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进展。
胡晓丽潘锐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2008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谱勒超声对120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测,同时测定CRP、血脂、血糖、糖化蛋白,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下肢血管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组的C-反应蛋白、年龄均显著大于无病变组(P<0.01);病程在下肢血管病变组大于无病变组(P<0.05);下肢血管病变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大于无病变组(P<0.05);糖尿病高CRP组较正常CRP组动脉硬化发生率更高,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CRP水平升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治疗时除降糖、降脂外,应积极控制血CRP水平。
张晓凡李素霞胡晓丽蒋向利任素红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C-反应蛋白
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另选取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空白组。观察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胰激肽原酶注射液和缬沙坦片,对照组和空白组单用常规糖尿病降糖治疗方案。观察各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Cys-C水平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血清Cys-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血清Cys-C水平在治疗后3周及1个月后趋于稳定且接近于正常。结论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胰激肽原酶和缬沙坦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早期Cys-C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晓丽
关键词:胰激肽原酶糖尿病肾病
诺和锐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诺和锐30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前后对比,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治疗2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胰岛功能等的不同水平。结果强化治疗后患者血糖(FPG、2hPG)、血脂、胰岛B细胞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及早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使患者的B细胞功能有所恢复,延缓B细胞功能衰竭,使血糖达标,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胡晓丽
关键词:2型糖尿病诺和锐30
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观察及对微炎症状态、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观察及对微炎症状态、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0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降糖、低蛋白饮食、运动等常规内科治疗,而试验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微炎症状态、血液流变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及24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其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IL-6、CRP、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降低,其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 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降低微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选择。
胡晓丽
关键词:前列地尔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微炎症状态
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探讨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及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降糖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单纯糖尿病足临床有效率为83.3%,糖尿病合并甲亢组的临床有效率为38.9%,单纯糖尿病足临床有效率高于糖尿病合并甲亢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的指标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低于糖尿病合并甲亢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时,需要两病兼治,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胡晓丽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冠心宁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胡晓丽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冠心宁疗效观察慢性并发症生活质量DP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