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隔髓性脂肪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纵隔髓性脂肪瘤(mediastinal myelolipoma)的CT及MRI表现特点、诊断价值,以提高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纵隔髓性脂肪瘤的CT及MRI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7例患者肿块均位于后纵隔;其中5例患者单侧单发,1例单侧两个结节,1例双侧多发。CT表现:病灶形态较规则,部分呈类圆形,呈等、低混杂密度,其内见CT值为负值的更低密度脂肪区,增强扫描呈轻度-中度不均匀性强化;MRI表现:病变T1WI及T2WI序列上均呈不均匀混杂信号,病灶内见斑点状、小片状脂肪信号,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结论:CT及MRI检查可以发现纵隔髓性脂肪瘤的相关影像学特征,是术前诊断髓性脂肪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能为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张建英胡凌云张福洲何孔明陈世孝杨浩蒋瑾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Wiltse入路改良TLIF治疗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4例符合标准的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改良TLIF,21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2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ODI、JOA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ODI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或激惹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切口和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Wiltse入路改良TLIF治疗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 胡凌云胡凌云张建英刘浩张波苟林林宏宋跃明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损害
- 激活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激活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p70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促进SCI修复提供分子学机制依据。方法:72只雌性SD大鼠建立轻型SCI模型后随机均分为激活组(Act组,SCI+ATP)、对照组(Con组,SCI+生理盐水)、阻断组(Int组,SCI+ATP+雷帕霉素);24只大鼠仅打开椎板、不损伤脊髓,为假手术组(Sham组)。分别于术后1d、3d、7d、14d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各SCI组大鼠经不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Akt、p-Akt、m TOR、p-m TOR、p70S6K、p-p70S6K、Nestin、Neu N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estin和Neu N表达情况。结果 :各SCI组术后1d BBB评分为3~5分,之后逐渐增加,术后1d和3d各组间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ct组在SCI后7d和14d时的BBB评分明显高于Con与Int组(P〈0.05)。各SCI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Akt、m TOR及p70S6K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Act组的磷酸化水平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Con组及Int组(P〈0.05),术后7d时磷酸化水平增高最为显著(P〈0.01)。各SCI组大鼠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estin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P〈0.05),Act组的表达水平较Con组、Int组显著性增高(P〈0.05)、Nestin阳性细胞数显著性多于Con组与Int组(P〈0.05)。各SCI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eu N表达均显著性低于Sham组(P〈0.01),各SCI组Neu N的表达在术后1d、3d无显著性差异(P〉0.05);Act组在术后7d和14d时的Neu 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组及Int组(P〈0.05),Neu N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Con组与Int组(P〈0.05)。结论:激活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可显著增加SCI后Nestin及Neu N的表达,促进SCI后神经恢复和功能改善,此信号�
- 胡凌云张建英林涛苟林林宏李伟李伟刘康
- 关键词:脊髓损伤MTOR雷帕霉素神经再生
- 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星形胶质化形成与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激活被引量:2
- 2015年
- 背景:既往研究集中于如何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但对于如何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殖反应的因素、从而改善神经再生的环境研究尚少。目的:观察Akt/m TOR/p70S6K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化形成的影响,从而为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环境、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分子学机制依据。方法:建立SD大鼠轻型脊髓损伤模型,分为4组:实验组造模后行ATP治疗7 d;对照组造模后行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 d;干预组造模后行等量的ATP联合雷帕霉素治疗7 d;假手术组椎板切除后行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 d。分别于造模后1,3,7,14 d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m TOR、p-m TOR、p70S6K、p-p70S6K、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并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中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分子呈低水平表达,在脊髓损伤后其表达增加。外源性ATP可显著增强大鼠受损脊髓中Akt/m TOR/p70S6K信号分子的表达,而雷帕霉素可明显抑制ATP诱导的表达上调。激活的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可显著减弱受损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过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反应,促进脊髓损伤后BBB运动功能评分增加,而雷帕霉素阻碍了由ATP诱导的上述效应。结果证实,ATP通过诱导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激活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瘢痕的形成,具有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环境、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和改善神经功能的潜能,此信号通路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干预环节。
- 胡凌云张建英林宏苟林林涛李伟刘康孙振刚
- 关键词:雷帕霉素神经系统损伤神经胶质轴突再生
- 128层螺旋CT对肝包虫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的多层螺旋CT特点和病理基础,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包虫病的128层螺旋CT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术前诊断正确38例,1例误诊为肝囊肿;单发14例,多发25例;单纯囊性类8例,囊壁钙化7例;单房性囊肿5例,其中3例呈"水上浮莲征"、"飘带征";多房性囊肿3例,均见囊中囊;囊实性病变11例,病变内见实性团块影及局限性液性低密度区;实性钙化型20例,均见点状、片状、结节状、不规则形不同程度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肝包虫病的术前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建英蒋瑾胡凌云张福州母其文赵辉
- 关键词:肝包虫病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病理分析
- 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中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讨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信号转导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为改善SCI后神经运动功能、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分子学机制依据。[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分为四组:SCI+ATP组、SCI+生理盐水组、SCI+ATP+雷帕霉素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TOR、p-mTOR、p70S6K、p-p70S6K、nestin、NSE和NF200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并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经不同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中mTOR/p70S6K信号通路分子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呈低水平表达,在脊髓损伤后其表达增加。外源性ATP可显著增强大鼠受损脊髓中mTOR/p70S6K信号分子的表达,而雷帕霉素可明显抑制ATP诱导的表达上调。激活的mTOR/p70S6K信号通路可显著增强受损脊髓组织中的nestin、NSE和NF200的表达,促进SCI后BBB运动功能评分的增加,而雷帕霉素阻碍了由ATP诱导的上述效应。[结论]ATP通过诱导mTOR/p70S6K信号通路激活促进大鼠SCI后神经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促进SCI修复的潜能,此信号通路可能是治疗SCI的重要干预环节。
- 胡凌云张建英刘康苟林林涛李伟孙振刚
- 关键词:MTOR雷帕霉素脊髓损伤
- 生物力学环境影响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研究进展
- 2020年
- 由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在缓解症状和/或神经功能改善的同时,具备保留节段活动、维持椎间盘高度、减轻邻近节段异常的生物应力以及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的理论优势,因此,CDA在过去十余年间被确立为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CDDD)的一种选择。目前,在治疗单节段或双节段CDDD中可作为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有效替换方案,显示出安全、满意的短中期、甚至长期效果[1-2]。
- 胡凌云胡凌云刘浩孟阳杨毅王贝宇王贝宇
-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异位骨化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双节段椎间盘高度
- 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早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疗,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4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21例)和开放TLIF组(2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情况。结果 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天VAS评分、ODI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开放TLIF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MIS-TLIF组的VAS评分优于开放TLIF组(P<0.05),其ODI、JOA评分及术后6月时两组VAS、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TLIF组1例出现硬脊膜撕裂伴术后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MIS-TLIF组1例出现硬脊膜撕裂,术后无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背根神经节激惹症状;两组均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椎弓根钉断裂、松动、植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上可获得与开放TLIF相同的疗效,且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中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需进一步观察。
- 胡凌云张建英张建英刘浩张波苟林林宏
-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脊柱退行性变
- 蛋白激酶信号级联Akt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诱导表达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信号级联蛋白激酶B(Akt)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对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为SCI的修复提供分子学机制依据。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成大鼠SCI模型。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干预组(Int组)、对照组(Con组)。分别于术后1、7、14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k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大鼠SCI后运动恢复情况。结果 Sham组在Akt蛋白和mRNA水平上呈低水平表达,SCI后Akt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Akt上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抑制剂LY294002可明显抑制Akt的表达,并阻止SCI后自发性运动功能恢复。结论 SCI后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Akt可能是参与SCI后神经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干预环节。
- 胡凌云张建英苟林刘康林涛冯刚
- 关键词:脊髓损伤蛋白激酶B
- 心脏MRI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1.5T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在扩张型心肌病(DC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DCM患者45例及健康对照者25例,均进行CMRI检查,通过LGE序列判断左心室有无心肌纤维化将DCM组患者分为LGE(+)组和LGE(-)组,测如下结构及功能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LVEF、LVSV、LVCO、LVMM、LVPER及LVPFR,其中将LVEDD、LVESD、LVEDV、LVESV、LVSV、LVCO、LVMM值除以体表面积进行标准化校正后以LVEDDI、LVESDI、LVEDVI、LVESVI、LVSVI、LVCI、LVMMI表示。评价LGE(+)组、LGE(-)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结构及功能参数;分析DCM患者LGE的部位、形态特点与强化节段数;分析LGE(+)节段数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DCM LGE(+)组、LGE(-)组与对照组LVEDDI、LVESDI、LVEF、LVEDVI、LVESVI、LVMMI、LVPER及LVPFR值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GE(+)、LGE(-)组与对照组LVSVI、LVCI值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DCM患者中25例出现了左心室心肌纤维化,累及心肌总节段数为137段,占32.2%(137/425),最常累及的部位为基底段的前间壁(节段2)和后间壁(节段3)。25例DCM LGE(+)患者中,最常见的强化模式是肌壁间线性强化;LGE(+)节段数与心功能分级、LVESDI、LVEDVI、LVESVI、LVMMI之间呈正相关,与LVEF、LVPER、LVPFR呈负相关,而与LVEDDI、LVSVI、LVCI无相关(P>0.05)。结论1.5T CMRI在评估DCM患者左心室的结构、功能变化,以及定性、定量检测心肌纤维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张建英胡凌云张福洲何孔明杨浩蒋瑾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结构心功能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