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维民
- 作品数:21 被引量:14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0.2%罗哌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时对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观察0.2%罗哌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麻醉行乳腺手术时对呼吸功能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50例,T2~3或T3~4常规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5ml或0.2%罗哌卡因5ml为试验量,5min后随即给0.2%罗哌卡因15~20ml,一般首次剂量为25~30ml,麻醉平面扩开后,针刺观察镇痛效果与阻滞平面范围。呼吸功能监测于病人入室后、麻醉后、术毕用英国MedishiedRN121潮气量表测定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最大通气量其中25例于麻醉前后采血测血气、乳酸、血糖。术中常规鼻导管吸氧。同时测BP、HR、SpO2、ECG,术毕再测麻醉平面和上肢运动情况。结果49/50麻醉效果优良占98%,因平面不能扩开而改全麻1例。阻滞范围C5~T839例占78%。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最大通气量麻醉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气结果均在正常范围。麻醉前后血压平稳,有8例下降幅度>20%,HR较麻醉前有明显减慢P<0.05。结论0.2%罗哌卡因低浓度大容积行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感觉神经阻滞完善,镇痛效果好,而运动神经影响甚微无呼吸抑制、无缺氧、无CO2蓄积。
- 季蒙肖维民沈七襄
- 关键词: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乳腺癌根治术肺功能
- 喉罩唤醒麻醉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喉罩(LMA)全麻术中唤醒麻醉用于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可行性。方法3 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6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择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全麻患者,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进行唤醒并拔出LMA,完成必要的指令后重新诱导并置入LMA,术毕常规拔管。记录麻醉前(T1)、诱导后(T2)、插入喉罩后3min(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min(T5)、拔除LMA(T6)、重新置入LMA后3min(T7)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峰压(Ppeak),以及术中唤醒时苏醒时间和术毕苏醒时间。结果患者T2时点MAP、HR和BIS值均低于T1(P<0.05或P<0.01),T3和T7时MAP和HR均上升至T1水平(P>0.05),BIS值略有上升但与T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4时MAP、HR和BIS均维持在T2水平。T2时点及其后SpO2均较T1明显上升(P<0.05),术中无SpO2下降、CO2蓄积和Ppeak升高现象。术中唤醒及术后停药后平均苏醒时间分别为(8.60±1.14)min和(9.00±1.22)min。结论 LMA全麻唤醒麻醉可以安全用于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麻醉;其麻醉平稳,患者清醒快。
- 肖维民黎笔熙程鹏飞彭伟周翔陶军陈利民
- 关键词:唤醒麻醉喉罩血管内治疗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肝癌无水乙酸化学消融术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肝癌无水乙酸化学消融术中麻醉的可行性。[方法]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应用丙泊酚+芬太尼,B组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清醒时间等。[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较好,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但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两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但B组下降程度大于A组,术中心率B组明显慢于A组。两组术中呼吸暂停率皆为100%,呼吸抑制明显,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慢于A组。B组术后清醒时间、出恢复室时间均明显快于A组。[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应用于肝癌无水乙酸化学消融术中均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都可引起明显呼吸抑制,麻醉中均需要辅助呼吸。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起效更快,苏醒更快,但对血压、心率影响大,心动过缓发生率高,需要特别注意。
- 肖维民陈利民施震
-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瑞芬太尼化学消融
- 肢体无创血压比较的临床研究
- 1999年
- 探讨无创血压在下肢的可行性、实用性并分析其与上肢血压的关系。方法:100 位受试者于平卧下接受试验:以宽13cm 、长65cm 充气袖套分次测量上臂、大腿、小腿三处血压,并测量各处周径。以均值记录周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同时询问受试者测试时的感觉。结果:小腿与上臂周径近似,而大腿明显粗于上臂、小腿,大腿处SBP、MAP高于上臂(P< 0.01),小腿与上臂SBP、DBP、MHP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且相关性更好。在小腿测压受试者无不适感,而在大腿和上臂测压均有不同程度胀痛。结论:平卧时,在袖套与测试部位周径比例合适的情况下,上下肢血压在数值上无明显差异。
- 肖维民沈七襄
- 关键词:无创血压上肢血压血压测量
- 急性稀释性自身输血在高原地区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在西藏地区急性稀释性自身输血对病人血压、心率、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方法:41例择期骨科手术病人,入手术室后经桡动脉放血400~800 ml,自体血于室温下放置,在手术重要步骤结束后回输病人体内.记录病人入手术室时和放血后的血压、心率以及氧饱和度;记录术前、放血后、术后第1 d、术后第3 d的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本组病人采血、麻醉和手术过程顺利,全部病人未输异体血.放血后HCT、HGB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PLT、P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3 d HCT、HGB、PLT、P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放血后比较,HCT、HGB明显增加(P<0.05),PLT、PT与放血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NH能解决急需输血而血源短缺的困难,其设施简单,无传播疾病的危险,而且节约血源、减少经费开支,在西藏地区可以推广使用.
- 肖维民文朝远欧阳德华
- 关键词:手术
- 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3年
- 肖维民陈利民
- 关键词:丙泊酚氟芬合剂血管内治疗
- 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作用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效应(PORC)。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复合全麻,罗库溴铵用量为0.9mg/kg。术中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直至拔管后TOF值(TOFr)≥90%。记录各组TOFr从0恢复到25%(临床时效)、从25%恢复到90%的时间,以及拔管时TOFr<90%(PORC)患者TOFr恢复到90%的时间。监测拔管后及TOFr达90%时的动脉血气。结果老年组罗库溴铵作用时效[(60.70±14.27)minvs.(45.51±7.80)min]及TOFr从25%恢复至90%时间[(46.50±11.56)minvs(34.50±9.56)min]均长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PORC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15/20vs12/20),PORC持续时间长于中青年组[(26.00±8.43)minvs(17.20±8.00)min](P<0.05);老年组拔管后CO2蓄积例数多于中青年组(13例vs.6例)(P<0.05)。结论老年患者罗库溴铵的PORC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 黎笔熙季蒙陈利民宋晓阳肖维民
- 关键词: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老年
- 西藏高原地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西藏高原地区用于下腹及下肢的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病人(CSEA组),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单点法或双点法,以26 G腰麻穿刺针通过硬膜外针刺入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物重比重0.5%布比卡因0.2 mg体重(Kg),记录两组病人入手术室时和麻醉后10、30、60 min 的血压、心率以及氧饱和度;麻醉到手术开始的时间;麻醉效果;术后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等。选择既往2004年硬膜外麻醉病例36例作为对照组(EA组)。结果:EA组在麻醉时间和手术开始时间均明显大于CSEA组(P<0.05);在麻醉后 10min,EA组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CSEA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麻醉后30及60min,两组病人血压均有升高,与麻醉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EA组病人在麻醉后吸氧(2~4)L/min,麻醉后10、30、60 min SpO2都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CSEA组麻醉后10 min在未吸氧的情况下SpO2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麻醉后30、60 min吸氧(2~ 4)L/min SpO2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结论:CSEA在高原环境下是安全可行的,在下腹和下肢手术中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麻醉选择,与硬膜外阻滞相比,其麻醉药用量小,作用快、效果确切,对呼吸影响轻微,但对有明显心肌缺血的病人应慎用。
- 肖维民欧阳德华安尼卓玛
- 关键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
-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靶控镇静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靶控输注清醒镇静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40例Hunt-Hess0~Ⅱ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0例。术中分别采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实施靶控输注观察清醒镇静。记录清醒镇静评价(OAA/S)评分不同时相应的MAP、HR、Sp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两种药物的靶浓度(Ct)和效应室浓度(Ce)。结果随着OAA/S评分下降,MAP、HR和SpO2均明显下降(P<0.05);随着Ct、Ce的增加,镇静逐渐加深,OAA/S评分降低,BIS明显下降(P<0.05);P组镇静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M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TCI清醒镇静均可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但丙泊酚安全性更高,患者合作程度更高。
- 黎笔熙肖维民陈利民宋晓阳张燕辉甘国胜
- 关键词:靶控输注脑电双频谱指数丙泊酚咪达唑仑
- 全凭静脉麻醉临床研究与应用
- 陈利民宋晓阳肖维民陈敏甘国胜黎笔熙吴明春施震季蒙张燕辉沈七襄余剑波
- 1.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1)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镇痛作用的比较:采用热平板法测试小白鼠的痛阈值;结果利多卡因的镇痛作用随着剂量的提高其镇痛作用也增强,痛阈值提高了50%,而普鲁卡因提高剂量后,其痛阈值无提高。2)利多卡因...
- 关键词:
- 关键词: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