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弘瑛 作品数:69 被引量:325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基因变异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黄疸相关基因变异和所致疾病,及其在不同程度黄疸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医院NICU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167例,分为重度和非重度黄疸组,采用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将黄疸基因变异者进行致病性评级,分析患儿黄疸基因变异的阳性、携带和阴性率情况;以及黄疸基因变异和所致疾病在两组患儿中的分布。结果167例患儿中,检出黄疸基因变异阳性者18例(10.8%),携带者55例(32.9%),阴性者94例(56.3%);涉及UGT1A1、ATP7B、HBB、SLC25A13、ATP8B1、SMPD1、G6PD、SLC10A18个基因,其中UGT1A1基因变异频率高达45.3%,c.211G>A为高频突变位点。重度黄疸组31例患儿中黄疸基因变异阳性16例(51.6%),15例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均为UGT1A1基因变异;非重度黄疸组136例患儿中阳性仅2例(1.5%),1例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系UGT1A1基因变异。比较两组黄疸基因变异阳性率、携带率和阴性率,结果显示重度黄疸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重度黄疸组,阴性率显著低于非重度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黄疸基因变异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常见病因是UGT1A1基因变异,c.211G>A为高频突变位点,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尤其是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刘庆瑜 王立伟 林义临 肖睿 周慧 张晓倩 付梦冉 米弘瑛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基因检测 变异位点 新生儿 小儿急性甲胺磷中毒13例救治体会 1999年 1999年6月1日我市某县中小学生57人.因进食附近小摊上买的凉菜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经当地卫生防疫站从患儿呕吐物中检出甲胺磷后.诊断为急性甲胺磷中毒。现将转入我院儿科13例较重患儿的救浩情况报告如下。 米弘瑛 许伟关键词:小儿 急性甲胺磷中毒 神经系统 抢救措施 窒息新生儿血电解质变化与脏器功能损害 2000年 目的 了解窒息儿电解质浓度变化与脏器功能损害的关系,以便指导临床。方法 选择44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电解质测定及头颅CT、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检测。结果 新生儿窒息常引起电解质紊乱,易合并低钠、低氯、低钙血症。血钙、血钠浓度变化与脏器功能损害有密切关系,而血钾浓度变化与脏器功能损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窒息新生儿中应注意监测血钙、血钠浓度,并把其变化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一个指标。同时应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米弘瑛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电解质紊乱 脏器功能损害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RMPP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儿均伴有发热和顽固性干咳,热型为稽留热,18例C反应蛋白升高(22~100 mg/L),1例痰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8例胸部X线片示中下肺野大片状阴影,3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合并肺不张,1例合并有少量心包积液.3例心电图异常,3例肌酸激酶同工酶MB升高,2例肝功能异常,1例肌钙蛋白升高.30例均治愈,最短时间12d,最长时间4个月,有1例引起闭塞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差.结论 RMPP应早期诊断,分析其病因,在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的基础上,及早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 田云粉 米弘瑛某三甲医院101例极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 2022年 目的研究极早产儿的出生情况、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转归情况及随访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极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胎龄组之间的出生情况、围产期情况、治疗及转归情况;并收集出院患儿中于校正胎龄40周、校正1月龄、校正3月龄进行随访的患儿的体格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1例极早产儿,胎龄22^(+5)~31^(+6)周,平均胎龄29^(+6)周,出生体重440~2100 g,平均出生体重1348.21 g。将所有纳入病例按胎龄分组,<28周人数最少,占10.89%,30~30^(+6)周及31~31^(+6)周人数最多,各占27.72%。胎龄越大者出生体重越大、剖宫产率越高、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越高。各胎龄组间围产期相关因素比较,仅在是否存在胎膜早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措施方面比较,有创通气时间及肠外营养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合并症方面比较,中重度BPD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住院时间、好转率及放弃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在75例出院参与体格发育随访的婴儿中,各年龄期婴儿的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及平均体重均超过P10百分位,男女婴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胎龄越小者,需有创通气及肠外营养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中重度BPD等早产相关合并症,存活率也更易受到影响。 李紫薇 顾美群 许小志 唐莲芳 许小艳 杨景晖 毕凯 米弘瑛关键词:体格发育 随访 试管婴儿新生儿期并发症及出生缺陷分析 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了解试管婴儿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导致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比较150例采用体外受精(IVF)技术受孕的婴儿(IVF组)与200例自然受孕婴儿(对照组)的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疾病、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等指标;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VF组双胎及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增高(P<0.01),而出生体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母亲相比,IVF组母亲生产年龄偏大,剖宫产、胎膜早破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增高(P<0.05)。IVF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VF组低出生体重及硬肿症发生率增高(P<0.05),住院时间更长(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F、早产、双胎及母亲妊娠合并症是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VF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与自然受孕儿无明显差异,但双胎构成比、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儿,住院时间更长;自然受孕、避免早产、减少双胎妊娠及预防母亲妊娠合并症可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许小艳 杨景晖 麻新梅 刘爱琳 刘凯 何山 米弘瑛 李利关键词:体外受精 并发症 婴儿 基于新生儿临床抗感染治疗与细菌变迁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生儿患儿病原菌随时间区域的变迁规律、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504例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及其痰、血液、导管及尿液等标本,分析病原菌特点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504例患儿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612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75株(61.3%),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多见,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其次;革兰氏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224株(36.6%),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感染主要为新生儿肺部感染,共420例,占68.63%,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感染部位不同致病菌特点不同,痰液275株(44.93%)、血液156株(25.49%)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导管102株(16.67%)以革兰氏阳性菌为多。时间区间不同病原菌存在差异,2016年期间,产ESBL、不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使得治疗无效例数增加,应重点关注时间区域中病原菌耐药特性。结论2014~2017年新生儿感染病原菌谱变化不大,前3位均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新生儿感染主要为肺部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并应重点关注感染部位致病菌特点及时间区域中病原菌耐药特性。 肖艳 米弘瑛 胡建英 刘宇关键词:新生儿 早产儿 细菌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1年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外科急危重症,发病特征主要为肠道上皮细胞死亡,大量炎症急性爆发。目前对NEC复杂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缺乏有效的早期生物化学监测指标和治疗方法,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30年未得到改善。因此,阐明NEC的发病机制,并寻找合适的治疗靶点,十分关键。已有研究显示肠道细胞焦亡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作为细胞死亡的新方式,在炎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为研究NEC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对此作一综述。 王静(综述) 米弘瑛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及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及比较,了解NEC的发生率、NEC分期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前后3 a NEC的转归进行比较分析,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诊治经验.方法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NEC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改良Bell分级诊断标准进行病情分期,用SPSS统计软件包,并对前后3 a NEC患儿的早期诊断率、转归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前3 a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诊断了40例NEC患儿,1发病率早产儿与足月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中32例内科保守治,Ⅰ期与Ⅱ期内科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治疗的患儿,外科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和Ⅲ期病人治疗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 a该院共诊断为NEC患儿41例,发病率早产儿与足月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经内科保守治疗,Ⅰ期与Ⅱ期内科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手术治疗患儿,Ⅱ期与Ⅲ期手术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3 a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前后3 a早期诊断率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NEC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早期诊断NEC的血清学指标,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是降低NEC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田云粉 李利 米弘瑛 皇甫春荣 何山 许小艳 曹永久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干预在早产儿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中的作用及风险因素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风险因素,并研究干预性院内保健的应用效果。方法 (1)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50例早产儿,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保健组(100例)和院内干预组(50例)。普通保健组接受常规家庭健康保健,院内干预组接受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特定的干预治疗。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Gesell发育量表)对早产儿及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3、6、12个月后的体格(头围、身长、体重)和Gesell量表发育商(DQ)情况,并对院内干预组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在干预3、6、12个月后,院内干预组和普通保健组早产儿的头围、体重、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的大动作和个人社交增幅均高于普通保健组(P<0.05);而精细运动、适应性和语言,两组的增幅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68、0.444和0.185)。干预12个月后,院内干预组的DQ值增幅均高于普通保健组(P <0.05)。(3)孕周34~36能够明显提高院内干预组早产儿12个月后的大动作、适应性和个人社交DQ值;母亲本科学历能够明显提高早产儿语言和个人社交的DQ值。结论院内特定干预能够较家庭常规保健干预更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神经心理发育,孕周和母亲教育水平是重要影响因素。 姜艳 米弘瑛 施旭莉 杨景晖 杨永梅 田云粉关键词:早产儿 体格发育 神经心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