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最佳扫描方法。方法:22例患者采用自动激发扫描、22例采用常规12s扫描、23例通过绘制时间密度曲线找出最佳扫描时间三种扫描方式。扫描完毕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MPR、MIP、VR。比较这三种扫描方法肺动脉的显影情况。结果:22例自动激发扫描患者中12例肺动脉显影清晰而肺静脉不显影,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8例,扫描失败2例;22例固定12s进行扫描,14例肺动脉显影清晰且肺静脉不显影,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者5例,扫描失败3例;23例采用时间密度曲线法进行扫描,21例肺动脉显影清晰且肺静脉不强化,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者2例,无扫描失败。结论:通过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确定肺动脉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是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最佳扫描方法。
- 付玉存贾慧娟秦雷
- 关键词:肺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甲状腺低密度结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低密度结节(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CT表现的差异,总结出有鉴别诊断价值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7例甲状腺癌、5例甲状腺腺瘤与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绘制三种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结合病理改变,总结三种病变的CT征象及时间密度曲线的差异。结果:甲状腺癌密度不均匀4例,边界不清5例,病变内见钙化1例,囊变坏死3例。注药后不均匀增强,时间密度曲线为慢升慢降型。甲状腺腺瘤密度均匀4例,边界清晰4例,囊变坏死1例。注药后轻度均匀强化,时间密度曲线为平稳型。结节性甲状腺肿密度一般均匀18例,边界欠清晰12例,内见坏死2例。注药后均匀明显强化15例,时间密度曲线为速升速降型。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对甲状腺低密度结节做出鉴别诊断。
- 傅玉存姚玉民常爱林段玉婷秦雷
- 关键词:甲状腺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
- 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256层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的扩张积液、肠壁的水肿增厚。结论: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的疾病鉴别。
- 郭芸付玉存魏里秦雷贾慧娟
- 关键词:肠系膜动脉肠系膜静脉血管造影术
- ^(99m)Tc-MDP全身骨扫描联合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扫描联合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时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方法:收治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并行局部SPECT/CT扫描的受检者40例,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受检者辐射的总有效剂量、局部断层CT的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剂量明显低于1次胸/盆腔诊断CT的有效剂量(P<0.05)。结论:^(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在给临床医师提供更多诊断信息的同时,很好地贯彻了辐射防护三原则,提高了患者的利益/危害比。
- 赵海敏秦雷史焕新
- 关键词:^99MTC-MDP全身骨扫描SPECT/CT
- 双排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2001~2003年,我们采用双排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脊柱外伤2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秦雷付玉存贾慧娟
- 关键词:脊柱外伤CT诊断图像质量
- 2型糖尿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性。方法:收集200例患者(糖尿病组100例,非糖尿病组10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并根据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限将2型糖尿病组分成3组:0-6年、6-14年、〉14年,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2型糖尿病组(P〈0.01),2型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为36.9%,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研究显示:0-6年组冠脉病变以纤维斑块为主,管腔以轻中、度狭窄为主;6-14年组病变以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14年组病变以弥漫钙化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Logistic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性,且随患病年限延长病变加重。64层螺旋CT是糖尿病患者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检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 付玉存刘大亮秦雷史朴军马勇魏里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
- 25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
-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256层螺旋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16例主诉胸背痛的患者行CT检查并诊断为壁内血肿。结果:按Stanford分型,A型4例,B...
- 秦雷
- 关键词:主动脉壁内血肿256层螺旋CT发病机制
- 256层CT前瞻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通过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等比较,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各节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对诊断影响分为优、良、差,并计算各自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瞻性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11±0.48)mSv,明显低于回顾性组的(9.15±1.59)mSv(P<0.01);前瞻性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优良及差者分别占96.7%(1259/1302)和3.3%(43/1302),与回顾性组的96.3%(1339/1390)和3.7%(51/13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取得优质图像,更适合CHD患者的早期筛查。
- 付玉存魏里郭芸秦雷贾慧娟
-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心电门控
- 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方法的探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团注试验技术在下肢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临床怀疑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患者均经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A扫描。其中,触发组18例,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试验组20例,采用小剂量(对比剂20 mL)团注试验技术,根据膝关节水平动态扫描峰值时间确定CTA扫描延时点及扫描持续时间。每组CTA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根据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价:(1)VR及断层图像显示最远分支血管的级别;(2)MIP及断层图像显示动脉边缘的光滑度;(3)3级(股浅动脉中段、胫前动脉中段、足背动脉)动脉的CT值,比较2组患者的CTA图像质量并做χ2检验,P值小于0.05可认为是显著性差异。结果股-月国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15例,不达标例数3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6例,不达标例数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5,P>0.05)。小腿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10例,不达标例数8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7例,不达标例数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4,P<0.05)。足背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8例,不达标例数10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5例,不达标例数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6,P<0.05)。结论小剂量团注试验法较自动触发扫描法在显示下肢膝关节以下动脉图像上更有优势。
- 贾慧娟郭芸秦雷魏里付玉存
-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术
- 64例肺疾病患者肺空洞CT表现分析
- 2009年
- 付玉存秦雷贾慧娟魏里
- 关键词:肺空洞CT表现分析病患BRILLIANCEPHILIPS肺曲霉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