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耀华
- 作品数:112 被引量:406H指数:9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TGF-β抑制剂研究及眼科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创伤后愈合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抗体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TGF-β抑制剂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部分已经开始临床试验。我们对TGF-β及其信号传导通路,TGF-β抑制剂研究及其在眼科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徐巍华盛耀华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单克隆抗体纤维化晶状体上皮细胞
- 老年黄斑变性研究的综述被引量:3
- 1999年
- 回顾近年来老年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指出本病可能是一种多因素的遗传性疾病,以黄斑部视网膜、脉络膜不同程度的变性萎缩、渗出、新生血管形成为特点,靛青绿可视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诊断,临床新近开展的视网膜下膜剥除手术协同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为治疗本病带来了新方法。
- 张钧盛耀华
- 关键词:黄斑变性老年人ARMD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收缩引起的远视漂移一例被引量:7
- 2013年
- 患者男性,49岁。双眼无痛性进行性视力下降半年,于2009年4月来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就诊.两眼均为高度近视,右眼视网膜脱离环扎术后10年,否认全身疾病史。
- 陶津华王于蓝盛耀华周永祚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前囊膜右眼视网膜脱离漂移远视
- 高频脉冲与扭动能量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比较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比较高频脉冲能量模式与扭动能量模式在不同核硬度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5例(133只眼),晶状体核硬度Ⅱ级34只眼,Ⅲ级48只眼,Ⅳ级51只眼(LOCSII标准分级)。按核级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高频脉冲、扭动能量模式行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实际等效超声能量(totalequivalentpower,TEP),有效超声时间(effectivephacotime,EPT),累计释放能量(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比较术后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厚度,角膜水肿和前节反应状态。结果Ⅱ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EPT和CDE显著高于扭动组(P〈0.05),其余各参数无显著差异。Ⅲ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与扭动组EPT无显著差异,高频脉冲组CDE显著低于扭动组(13.38±2.85)VS(29.66±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与扭动组EPT无显著差异,高频脉冲组CDE显著低于扭动组(23.26±10.76)svs(34.23±15.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脉冲能量在处理Ⅱ级和Ⅲ级核中,TEP、EPT、CDE无显著差异,扭动能量在处理Ⅲ级核,TEP、EPT、CDE均显著高于Ⅱ级核处理。两组患者术后1天及1周的角膜内皮丢失率和角膜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天,高频脉冲组的角膜厚度增加率显著低于扭动组(11.57±9.37)%VS(19.02±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能量模式均能安全有效地处理各类硬度的晶体核。扭动能量处理软核效率高,具有超声时间短,累积释放能量低的特点。高频脉冲能量释放稳定,尤其在硬核中具有累积释放能量低,角膜内皮损伤小的优势。硬核、高龄或角膜内皮功能相对低下的患者选择高频脉冲模式可以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早期康复满
- 王于蓝盛耀华陶津华王敏兰应霞
- 关键词:超声乳化高频脉冲
- 应用于眼表的缓释药物
- 2001年
- 岑洁盛耀华祝肇荣
- 关键词:缓释药物滴眼剂药物疗效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手术性散光的关系被引量:15
- 2002年
- 回顾性综述了引起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性散光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 ,以及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测量仪器 。
- 张钧王丽天盛耀华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影响因素
- 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白内障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57例586只眼,平均随访35.6月(8~12月),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0.68mm(26.11~35.17mm)。结果15只眼(2.56%)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术前39只眼(6.65%)。术后64只眼(10.92%)行预防性光凝治疗,随访期间未见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白内障手术会增加高度近视眼并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白内障术前、术后预防性光凝对减少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有一定作用。
- 赵东升祝肇荣盛耀华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高度近视
- 头孢呋辛缓释药膜植入兔眼前房的药效学评价
- 2008年
- 目的评估植入兔眼前房的可生物降解头孢呋辛缓释药膜的抗感染效用。方法头孢呋辛缓释药膜由头孢呋辛酯(CAE)、高分子聚合物PLG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按一定比例通过溶剂蒸发法制成。50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右眼前房植入CAE缓释药膜,对照组(n=15):右眼结膜下注射头孢呋辛125 mg,分别检测对照组注射头孢呋辛后0.5、1、2、6、24 h房水中的药物浓度以及实验组植入CAE药膜后第1、2、3、5、7、14、28天房水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实验组植入药膜前后行眼压检测,植入后裂隙灯定期观察前房炎症反应,取角膜组织作扫描电镜和光镜组织学检查,以观察CAE缓释药膜的毒性作用。结果对照组注射头孢呋辛后0.5 h时房水中浓度最高为47 736.18 ng/mL,24 h后浓度极低为10.92 ng/mL;实验组于植入后1周内房水原药浓度>500 ng/mL,第28天时浓度较低为(59.20±39.05)ng/mL,血浆中药物浓度一直处于极低水平(<10 ng/mL)。实验组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发现。结论可生物降解头孢呋辛缓释药膜植入兔眼前房后,至少在1周内维持眼内有效药物浓度,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则极低。兔眼对植入的缓释药膜耐受良好,无明显毒副反应。
- 岑洁徐巍华王于蓝盛耀华
- 关键词:头孢呋辛缓释药膜毒副作用
- latanoprost与噻吗心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00年
- 目的 验证latanoprost对青光眼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12 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进行为期 12周的多中心、开放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观察其降眼压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应用 0 0 0 5 %latanoprost每日滴眼 1次及 0 5 %噻吗心安每日滴眼 2次。随访时间为治疗前、治疗后 2、6及 12周 ,测量眼压并观察记录局部、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共入选 12 8例 (latanoprost组 6 3例 ,噻吗心安组 6 5例 ) ,其中 117例 (latanoprost组 6 0例 ,噻吗心安组 5 7例 )做有效性评估。latanoprost组平均眼压下降值为 (7 5± 0 3)mmHg(1mmHg=0 133kPa) (32 % ,t=2 2 73,P <0 0 0 0 1) ;噻吗心安组为 (6 1± 0 3)mmHg (2 6 % ,t=17 94,P <0 0 0 0 1)。两组之差 1 4mmHg (F =9 5 4,P =0 0 0 2 6 )。噻吗心安组 2例因眼压控制不良退出研究 ,latanoprost组无因眼压控制不良而退出者。latanoprost组 3例有眼部异物感 ,1例睫毛变黑、变长 ,未发现其他与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latanoprost的降眼压疗效优于噻吗心安 。
- 彭大伟李绍珍李美玉邵慧孙兴怀盛耀华余克明傅培郭文毅孟樊荣徐承慧祝肇荣
- 关键词:LATANOPROST噻吗心安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
- Urotensin-Ⅱ受体拮抗剂对DR微血管病变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价Urotensin-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制备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Sham+Veh,11只)、糖尿病未治疗组(DM+Veh,7只)和Urotensin-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组(DM+362,20只)。每2周测定一次血糖及体重,饲养6个月后处死。每只大鼠左眼用视网膜胰蛋白酶消化铺片法计算周细胞/内皮细胞比值,右眼用透射电镜测量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结果Urotensin-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组大鼠平均血糖值明显低于糖尿病未治疗组,而平均体重比糖尿病未治疗组略增加。虽然Urotensin-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组的内皮细胞/周细胞比值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明显较对照组高(E/P比值对照组1.19±0.01,治疗组1.60±0.01,P<0.01);基底膜厚度对照组(83.36±14.46)nm,治疗组(106.40±18.65)nm(P<0.01),但比糖尿病未治疗组显著性降低(E/P比值未治疗组2.10±0.07);基底膜厚度未治疗组(116.91±17.65)nm(P<0.01)。结论Urotensin-Ⅱ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抑制DR早期微血管病变。
- 叶向彧盛耀华邱长斌王于蓝丁爽爽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