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冬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一种敲除乙酸激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敲除嗜热厌氧芽孢杆菌<i>Thermoanaerobacterium?calidifontis</i>?Rx1乙酸激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并通过构建重组载体pBSkpa,并把该载体导入...
- 伊日布斯申冬玲尚淑梅李卫娜
- 文献传递
- Mangrovibacterium sp.SH-52耐热内切型海藻酸裂解酶基因的克隆及酶学鉴定
- 2020年
- 研究来自厌氧海藻酸分解菌的海藻酸裂解酶,表征其酶学特征,旨为丰富海藻酸裂解酶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一株厌氧菌Mangrovibacterium sp.SH-52中克隆一个海藻酸裂解酶基因SHA-I,分析基因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纯化后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SHA-I由362个氨基酸构成,分子量大约为41 kD,与Lewinella cohaerens中的海藻酸裂解酶同源性最高,为80%,属于多聚糖裂解酶类(Polysaccharide lyase,PL)7家族。SHA-I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是50℃,在60℃时的活性超过最高活性的50%,在80℃时约为最高活性的40%,表明SHA-I是一种耐热性海藻酸裂解酶。SHA-I对polyG(聚甘露糖醛酸)有底物特异性,其降解海藻酸主要产生二糖和三糖,是一种内切型海藻酸裂解酶。
- 李卫娜申冬玲张煜星刘学通伊日布斯
- 关键词:异源表达耐热性
- 高温菌发酵甘露醇高效产乙醇的代谢途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甘露醇是大型褐藻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工业生产海藻酸的过程中,甘露醇成为副产物被废弃。筛选到一株高温厌氧芽孢杆菌Rx1,利用甘露醇发酵,乙醇得率高达1.8 mol乙醇/mol甘露醇,为理论产值的90.5%,是发酵葡萄糖乙醇得率的1.7倍,还发现菌株发酵甘露醇的初期会产生微量的乙酸,随后又被立即消耗。通过添加外源乙酸对Rx1代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外源乙酸不仅能促进底物的利用,还发现Rx1存在转化乙酸生成乙醇的途径,而该途径关键酶的合成需要甘露醇的诱导。
- 尚淑梅申冬玲李昆志伊日布斯
- 关键词:甘露醇乙醇代谢途径
- 一种海藻酸裂解酶SHA‑I基因及其表达载体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酸裂解酶SHA‑I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构建了海藻酸裂解酶基因<I>SHA‑I</I>的原核表达载体,该原核表达载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表达产物海藻酸裂解酶SHA‑I,...
- 伊日布斯李卫娜申冬玲何漫漫李曙梅严金平
- 文献传递
- ack基因敲除对Thermoanaerobacterium calidifontis Rx1发酵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为提高嗜热厌氧菌T.calidifontis Rx1的乙醇产率,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敲除Rx1乙酸生成途径的乙酸激酶(ack)基因,得到了代谢工程菌Δack突变株。分别以葡萄糖、纤维二糖、木糖和玉米芯酸水解液为底物,研究突变菌株的底物利用、细胞生长和发酵产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野生菌株相比,突变菌株的干重都有所降低,但是乳酸或乙醇的得率显著提高;当以纤维二糖为底物时,突变菌株的乙醇产量达3.60g/L,得率为0.55g/g,远高于突变菌株对其它底物的产量;以玉米芯水解液为底物时,突变菌株的乳酸产量高于野生菌株,而且野生菌乳酸、乙醇的产量都高于以木糖为底物时的产量。
- 申冬玲尚淑梅李卫娜严金平伊日布斯
- 关键词:基因敲除乙醇发酵
- 一种海藻酸裂解酶SHA-I基因及其表达载体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酸裂解酶SHA-I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构建了海藻酸裂解酶基因SHA-I的原核表达载体,该原核表达载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表达产物海藻酸裂解酶SHA-I,且具有广泛的底...
- 伊日布斯李卫娜申冬玲何漫漫李曙梅严金平
- 文献传递
- 高温厌氧菌Rx1乙酸生成途径的阻断对碳中心代谢的影响
- 以来源丰富的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乙醇,已经成为当前研究者的主要研发热点。利用高温菌进行纤维素乙醇发酵具有诸多潜在优势。阻断其与乙醇代谢途径竞争碳源和还原力的乳酸和乙酸生成途径的代谢工程方法是当前提高乙醇产率的主要...
- 申冬玲
- 关键词:乙醇发酵基因敲除基因转录水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