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飞

作品数:210 被引量:880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81篇专利
  • 34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5篇医药卫生
  • 27篇电气工程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理学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核科学技术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89篇骨折
  • 41篇静脉
  • 40篇血栓
  • 40篇静脉血
  • 40篇静脉血栓
  • 38篇深静脉
  • 34篇血栓形成
  • 34篇深静脉血栓
  • 34篇静脉血栓形成
  • 27篇深静脉血栓形...
  • 25篇手术
  • 21篇离子
  • 21篇骨折患者
  • 19篇电池
  • 17篇正极
  • 17篇正极材料
  • 16篇髋臼
  • 15篇钠离子
  • 14篇离子电池
  • 14篇钠离子电池

机构

  • 207篇西安交通大学
  • 22篇西安医学院
  • 9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核动力研...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西安热工研究...
  • 1篇武汉第二船舶...
  • 1篇北京强度环境...
  • 1篇中国航天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河南省洛阳正...
  • 1篇杭州阳名新能...

作者

  • 207篇王鹏飞
  • 97篇张堃
  • 72篇庄岩
  • 53篇付亚辉
  • 41篇张斌飞
  • 40篇王虎
  • 33篇魏星
  • 30篇雷金来
  • 22篇李忠
  • 21篇刘梦婷
  • 19篇柯超
  • 15篇薛汉中
  • 14篇田丁
  • 13篇杨娜
  • 13篇黄海
  • 12篇王宝辉
  • 11篇宋哲
  • 11篇黄海
  • 10篇刘萍
  • 10篇王谦

传媒

  • 24篇中华创伤骨科...
  • 21篇中国骨与关节...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国际外科学杂...
  • 4篇骨科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六届全国低...
  • 2篇第九届西部骨...
  • 2篇第十届西部骨...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核动力工程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兵工学报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5篇2025
  • 37篇2024
  • 27篇2023
  • 17篇2022
  • 10篇2021
  • 7篇2020
  • 16篇2019
  • 15篇2018
  • 23篇2017
  • 16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阶梯式热管的浅层地源储冷储热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阶梯式热管的浅层地源储冷储热装置,包括裹有绝热保温层的储液箱,以及包含有绝热层与导热肋片结构的阶梯式热管;装置的应用场所在新能源园区,结合太阳能光热、光电以进一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在供冷期,热量从...
任秦龙叶柏青王鹏飞
骨盆骨折微创手术治疗相关并发症研究进展
2024年
近年来骨盆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骨盆环骨折,其中骨盆后环损伤常用微创术式包括:经皮髂骶螺钉内固定、经皮骶骨棒固定术和经皮通道螺钉(LC-2螺钉)内固定术;骨盆前环损伤常用微创术式包括:骨盆前环外固定架术、经皮耻骨支螺钉内固定、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和微创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术等。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随着骨盆微创内固定术的普及,相关并发症的数量也在增加,包括医源性血管损伤、医源性神经损伤、螺钉位置不佳、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骨不连、精索损伤和感染等。本文就骨盆环骨折微创手术治疗并发症进行综述。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rising incidence of pelvic fracture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linicians have adop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 treat pelvic ring fractures, among which the commonly us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posterior pelvic ring injuries include percutaneous iliosacral screw fixation, percutaneous sacral rod fixation and per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channel screws (LC-2 screws);The commonly used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for anterior pelvic ring injuries include external fixation of the anterior pelvic ring, percutaneous pubic branch screw fixation, subcutaneous internal anterior fixation of pelvis fractures (INFIX) and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 of bridging steel plate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pelvic fra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trauma, short operation time and less bleeding, bu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lvic internal fixation, the number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is also increasing, including iatrogenic vascular injury, iatrogenic nerve injury, poor screw position, loss of reduction/failure of internal fixation, bone nonunion, spermatic cord injury, infection and so 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
李浩然王鹏飞付益龙张堃
关键词:骨盆骨折微创手术并发症
术前应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65例;平均年龄为72.6岁。根据术前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39例,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41例,术前不使用氨甲环酸。术前1d、术后第1、3天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红细胞输入量、术后24h引流量及术后3d内红细胞输入量,根据公式计算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氨甲环酸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632.3±849.2)mL,隐性失血量平均为(1270.9±623.3)mL,输血率为2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014.8±924.7)mL、(1549.1±624.9)mL、5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平均分别为(361.4±154.3)、(465.7±19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0d,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1、0例患者发生伤口裂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结论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患者的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
雷金来丛雨轩庄岩张斌飞魏星魏巍付亚辉王鹏飞温世明王虎黄海韩爽刘曙光王宝辉柯超张堃
关键词:氨甲环酸髋骨折髓内手术后出血
髋臼后柱解剖形态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骨盆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探讨髋臼后柱及股骨头的解剖形态学特征,为术中接骨板塑形及髋臼后柱解剖型接骨板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111例因单侧髋臼、骨盆损伤行骨盆螺旋CT扫描的成年患者,男72例,女39例;年龄18-80岁,平均45.4岁。依据CT扫描数据建立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于模型中测量股骨头直径,髋臼后柱接骨板途经的髋臼后壁、近端、远端三段近似圆弧的曲率半径(R1、R2和R3)和反映三段圆弧相对位置关系的髋臼后壁圆弧展角。结果股骨头直径平均(47.43±3.74)mm,R1(47.96±7.80)mm,R2(67.71±13.35)mm,R3(9.76±0.43)mm,髋臼后壁圆弧展角平均51-38°±6.83°。男女两组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后壁圆弧展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P=0.00;£=2.63,P=0.01),而R1、R2、R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P=-0.30;t=1.36,P=-0.18;t=0.72,P=-0.47)。髋臼后壁圆弧展角与股骨头直径呈正相关(r=0.37,P=0.00),R1、R2和R3与股骨头直径不相关(r=0.09,P=0.34;r=0.08,P=0.43;r=0.00,P=0.98)。R2总体上随R1增大而增大,髋臼后壁圆弧展角随R1及R2增大而减小,R3变化范围不大。结论髋臼后柱的解剖形态存在个体差异,其形态与股骨头直径及患者性别不相关,其中髋臼后壁弧度是决定髋臼后柱接骨板形态的主要因素。
庄岩刘清华陶凯付亚辉张堃季文婷王谦贺宝荣王鹏飞
关键词:髋臼解剖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骨折固定术
微创改良Stoppa小切口髓内空心螺钉治疗骨盆前环骨折
目的 评估微创改良Stoppa小切口结合髓内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用改良小stoppa切口手术入路治疗的25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按Tile...
付亚辉庄岩张堃王虎柯超王鹏飞雷金来王谦
关键词:空心钉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被引量:74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82例,女142例;年龄为65~93岁,平均77.4岁;股骨颈骨折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8例。关节置换101例,内固定123例。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经B超检查,术前发生DVT64例(28.6%),主要集中于伤后3~6d;血栓类型:远端血栓53例(82.8%),混合血栓11例(17.2%)。术后发生DVT118例(52.7%),主要集中于术后3d内;血栓类型:远端血栓105例(89.0%),近端血栓1例(0.8%),混合血栓12例(10.2%)。本组患者人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血浆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11.88±13.42)、(9.29±10.99)、(10.25±9.04)、(7.93±7.04)、(7.00±6.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8,P=0.012);入院时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1d、术后3d、术后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569。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高,以远端血栓为主。围手术期DVT多发生于伤后3~6d及术后3d内。入院时及术后1d患者D-二聚体浓度较高。D-二聚体检查在髋部骨折患者DVT筛查中意义有限。
付亚辉王鹏飞王宝辉田丁杨娜刘萍冯尚华王虎李明张堃
关键词:髋骨折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
基于特征对齐域适应的稳压器波动管热应力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对齐域适应的稳压器波动管热应力预测方法,建立了稳压器波动管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基于此模型构建8种典型工况的源域热应力数据集,以及体现波动管仿真数据和实际运行数据差异的目标域热应力数据集;提出了包含时...
王鹏飞龚辉俊任秦龙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2.5岁.采用...
付亚辉庄岩张堃王虎王鹏飞柯超王宝辉雷金来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
下肢闭合骨折24小时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下肢闭合骨折24 h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3月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入院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685例患者参加研究。其中男314例,女371例,年龄(59.83±19.9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8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11例,股骨颈骨折171例,股骨干骨折3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129例,胫腓骨干骨折61例,踝关节骨折74例,足部骨折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是否合并内科疾病等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85例下肢闭合骨折患者中发生下肢DVT者144例,发生率21.02%,其中近端血栓与混合血栓的总发生率为2.3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前ASA分级、入院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会对下肢DVT形成产生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骨折部位是下肢骨折24 h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就会发生下肢DVT。患者的年龄、骨折部位为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肢骨折患者应及时就医,入院后尽早进行DVT预防和诊治,防止致死性肺栓塞发生。
李树灏张堃衡立松冯东旭蔡枭田丁杨娜王鹏飞朱养均
关键词:下肢骨折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
一种有机界面涂层改性锌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水系锌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界面涂层改性锌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机界面涂层改性锌负极材料,包括基底层和修饰层,修饰层位于基底层上,基底层的材料为金属锌或锌合金;修饰层为有机界面涂层,有机界面...
刘梦婷李金鸿王鹏飞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