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
- 作品数:15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 美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 王雯
- 基于重金属污染的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质量评价——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被引量:5
- 2014年
- 为准确把握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质量现状,了解重金属污染对西部地区耕地质量的影响程度,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及农用地基础地力调查等数据,运用GIS技术及统计方法,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在考虑重金属污染的条件下,对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自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研究区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物理性状相对较好,质量较好的4级耕地最多;而土壤肥力较差,质量较差2、3级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9.63%;②研究区As、Cd、Cr、Cu、Hg、Pb、Zn等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地区背景值,其中Cd和As最大值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污染评价标准值;③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北部青城镇、中部和平镇和马坡乡的东北部为污染高值区;④耕地质量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自然质量南部和中部川区较好,北部山区较差,除部分区域出现异常点值外,基本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变差的规律。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自然质量虽然主要受降雨量、坡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但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已成为该区域不可忽视的耕地质量问题。
- 王雯伍永秋吴建东
-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质量重金属污染
- 中国生态用地分类体系及其1996-2012年时空分布被引量:44
- 2017年
- 基于中国生态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构建全国生态用地分类体系;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并参考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和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国家层面和生态功能区尺度分析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和多功能生态用地,以及八类典型生态用地的分布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多功能生态用地以及典型生态用地区域分布极不平衡。1996-2012年间,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多功能生态用地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八类典型生态用地时空变化不均衡。生态用地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和政策实施关系密切;通过全国生态用地时空变化规律分析,提出了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生态用地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为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王静王静王雯祁元何挺吴瑞娟
- 关键词:生态用地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
-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社会经济效应研究——以陇南山地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以陇南市为例,运用熵值函数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采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对西部山地过渡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社会经济发展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由于分类体系的变化,1997~2013年陇南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可分为1997~2003年、2004~2008年和2009 ~2013年3个阶段.②1997~2013年陇南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波动式增长趋势,2004 ~ 2008年为一个缓慢增长阶段,2009 ~2013年达到一个高速增长的水平.③陇南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GDP、单位土地面积GDP、非农产业与农业产业产值比、城镇化率呈现强关联.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除政策影响之外,社会经济发展是间接引起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主要内在驱动力.
- 张天中王雯刘春芳
-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
-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基于甘肃省榆中县1996年土地详查电子数据库和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分析该区域15年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格局变化,以及不同坡度等级下土地利用方式尤其是耕地转入转出变化。结果表明:从变化总量看,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及交通水域用地面积均有增加,草地、园地面积减少;从空间分布看,中部农耕条件较好乡镇的耕地被建设用地和林地挤占现象显著,耕地增加区域集中在北部干旱山区及南部二阴山区;从不同坡度等级区域看,小于15°区域内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显著,大于15°区域内尽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推进,但仍有部分经济落后乡镇存在坡耕地面积增加现象。可见,在耕保、城镇化和生态工程的三重压力下,如何保证耕地占补中的数量质量同平衡、如何保护高质量耕地不被挤占、如何合理确定区域退耕林草结构比例都是生态脆弱区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 陈瑜琦王雯李建林
-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坡度
- 黑河上游降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为了加深对黑河上游水循环过程的理解,以研究区5个站点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的降水同位素实测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除对降水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外,主要利用TrajStat软件中的后向轨迹计算模块与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方法,对研究区降水的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水汽通量等方法进行了补充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同位素呈夏高冬低趋势,大气水线斜率(8.02)和截距(11.02)均高于全球大气水线的斜率(8.00)和截距(10.00),存在温度效应(δ18O=0.43x-10.82,r=0.54,P<0.0001),不存在降水量效应(δ18O=-0.05x-7.81,r=0.03,P<0.0001);研究区降水受多种水汽影响,西风水汽影响最大。夏季除受西风水汽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水汽影响显著且水汽来源复杂;研究区夏季的潜在蒸发源地集中在一些相对湿度和蒸发量较大的地区,如祁连山区、河西地区、柴达木盆地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及酒泉地区西南部等;当降水量小、温度高时,持续性降水的大气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较小,暴雨稳定同位素值较贫化,受东南季风水汽影响最大,其次是北方和西风水汽,多种水汽辐合是暴雨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
- 孟鸿飞张明军王圣杰邱雪邱雪张亚宁张亚宁王雯
- 关键词:水汽来源
- 盘道岭隧洞围岩位移变形监测与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盘道岭隧洞衬砌结构变形、裂缝等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在重点病险洞段选取监测断面,构建变形监测系统,埋设多点位移计、应变计,进行隧洞围岩蠕动变形及衬砌结构应变监测。隧洞围岩位移、温度与衬砌结构应变随时间的相关关系表明,监测期内衬砌结构应变与围岩位移整体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弱,与温度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强,说明监测短期内衬砌结构应变主要受温度效应影响。盘道岭隧洞围岩存在的蠕变变形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且多点位移计部分测点位移量与衬砌结构应变变化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围岩蠕动变形势必导致衬砌结构病害不断加剧。因此,应加强不同部位、深度隧洞围岩蠕动变形的长期监测,预判围岩蠕变对衬砌结构稳定状况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 王治军吴建东谢志伟雒天峰王雯
- 关键词:多点位移计应变计盘道岭隧洞
- 东北黑土区道路状况对切沟发育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GPS野外定点测量的方法,对东北黑土区鹤北小流域切沟长度进行了调查,经室内Arcinfo处理及统计分析,获取了鹤北流域沟长特征及其与道路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从数量关系看,鹤北流域道路长度与切沟长度存在一定关系,表现在土质路面的道路对切沟影响较大;流域谷底和坡面下部道路长度与切沟长度关系最密切。(2)鹤北小流域切沟分布与道路分布关系密切,道路两侧约25 m范围内切沟长度增长迅速,是治理的重点区域。
- 王雯张天宇董一帆
-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
- 近20年祁连山地区土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分析——以张掖市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有效开展祁连山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范和治理,以甘肃省张掖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内土地荒漠化进行长时间序列监测,以归一化植被指数指标表征土地荒漠化,揭示土地荒漠化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土地荒漠化变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20年间研究区土地荒漠化面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荒漠化土地总体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极重度荒漠化是主要的转出者,而轻度荒漠化和中度荒漠化是主要的转入者;气温、降水等内部驱动因素是土地荒漠化最重要、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牲畜数量及荒(沙)地造林面积是土地荒漠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祁连山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形势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政策与治理项目对区域生态恢复与建设和遏制土地荒漠化具有重要作用。
- 程东林王雯王雯刘芳堉
-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度
- 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滨海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研究——以江苏省滨海三市为例被引量:4
- 2017年
- 研究目的:探索滨海湿地演变驱动力及驱动机制,揭示各驱动因子变化趋势及其对滨海湿地演变影响程度,丰富和发展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理论研究。研究方法:以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2005年变更调查及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方法构建滨海湿地演变驱动模型。研究结果:(1)1996—2015年,河流、海洋动力作用持续并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由受常住人口影响逐步变为受产业结构影响;政策因素由2005年受土地整理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影响转变为2015年受建设用地规模影响;区位因素由1996年受距区域经济中心、区内城市中心和海岸线远近影响转变为2005年受距区内城市中心远近影响,2015年转变为距受区域经济中心和区内城市中心远近影响。(2)1996年江苏省滨海湿地驱动力作用强弱依次为区位>海岸线变化>社会经济;2005年依次为海岸线变化>政策>社会经济>区位;2015年依次为政策>社会经济>区位>海岸线变化。研究结论:在江苏省滨海地区滨海湿地演变受河流、海洋动力作用、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区位因素共同作用。就其影响力而言,海岸线变化和区位因素对滨海湿地的影响逐步减弱,政策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滨海湿地影响逐步增强,政策的影响力正逐步凸显。
- 王雯王雯王静祁元金志丰
- 关键词: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