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警浙江总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探讨
- 2008年
-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病变的窗口。近年来,颈动脉斑块发病率越来越高,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道也较多。颈动脉位置表浅、运动较少,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故此处的粥样斑块比较容易检测。本研究随机抽取了2005年12月~2007年10月我院住院患者249例,分析其颈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查结果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液黏度的相关性。
- 王进董长林冯娜王磊高琦嘉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血液流变学彩色多普勒超声
- 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脂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王进董长林金晓东徐凤王磊高琦嘉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血脂彩色多普勒超声
- F-PSA、T-PSA、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 2007年
-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前列腺癌较灵敏特异的方法.但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而非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因此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重叠.通常认为PSA在4-10ng/ml为诊断灰区。本文通过游离PSA(F—PSA)、总-PSA(T-PSA)、PSA重度(PSAD)联合检测.探讨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 王进马忠武杨勇冯娜袁梅陈琪谢海浪
- 关键词:F-PSA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D血清PSA
- HBsAg弱阳性样本的3种测定方法比较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MEI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的结果符合率,以了解3种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等诊断指标。方法用3种方法平行检测收集的血清标本HBsAg,并相互比较。结果3种方法检测HBsAg的结果符合率为74.3%,其中ELIS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94.9%;GIC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76.9%。GIC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的各项诊断指标都不甚理想。结论1.GIC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81.3%,较ELISA和MEIA低,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率和误诊率,只能起筛查作用,遇到HBsAg弱阳性的血清标本必须与ELISA法并用,实行双检。2.ELISA较MEIA灵敏度和特异性略低,当测定标本的OD值在临界值附近即检测灰区时建议用MEIA复检。
- 王进董长林陈国军陆建红杨勇林中陈琪
- 关键词:乙型胶体金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降钙素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52例AECOPD患者和40名健康正常人的血清PCT浓度,并进行痰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血清PCT浓度为(1.11±0.42)μg/L,AECOPD组血清PCT浓度为(5.85±2.27)μ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可作为判断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 董长林金晓东陈国军陆建红徐凤林中王进王磊
- 关键词:降钙素原细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系的探讨被引量:7
- 2009年
-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部分患者动脉壁甚至形成斑块。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并形成斑快的因素很多,血液黏度增高便是其中之一;而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颈动脉位置表浅且运动较少,此处的斑块比较容易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病变的窗口。本试验选取255例冠心病患者,分析其颈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查结果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
- 王进董长林冯娜陆建红王磊高琪嘉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颈动脉狭窄血液流变学
- 血清ICTP检测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选取222例肺癌病例,依据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核素骨显像检查(ECT)及B超等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分为骨转移组、脏器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另选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免疫技术(ELISA)测定各组血清ICTP水平。结果 (1)三组肺癌病例的血清ICT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9.809,t=9.864,t=6.052,P均为0.000<0.001);其中骨转移组显著高于脏器转移组和未转移组(t=5.828,t=6.707,P均为0.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与骨侵犯程度呈正相关;脏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97>0.05)。(2)ICTP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示值分别为92.9%、87.6%、88.5%。(3)对ECT诊断无骨转移但ICTP检测增高的11例肺癌患者行PET/CT检查,发现骨转移8例。结论血清ICTP能早于除PET/CT外的影像学检查提示肺癌骨转移的存在,可用于筛查、监测肺癌骨转移的发生及预后判断。
- 陈国军陆建红董长林张一帆王进陈琪金益军
- 关键词:ICTP预后评估脏器转移酶免疫技术显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