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平
- 作品数:79 被引量:4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滥用甲基苯丙胺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调查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滥用甲基苯丙胺类物质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广州市荔湾区药物维持治疗点2010年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在治的服药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其中自愿参与尿检的126例患者尿液中甲基苯丙胺(MA)及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并对参与尿检人员的一般情况、服药相关情况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26例参与尿检服药人员中,检测尿MDNA阳性者11例(阳性率8.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诊患者较本地患者更易发生合并滥用MA行为(β=4.177,P<0.001),有业者较无业/待业者更易发生滥用行为(β=1.907,P=0.008),接受MMT治疗时间越长,合并滥用MA风险越小(β=-0.048,P=0.033)。结论本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存在合并使用甲基苯丙胺类物质的行为,对其职业、治疗时间、是否转诊等情况进行关注可能有利于减少合并滥用物质的行为。
- 黄鹏李欣黄巧芳王达平黄锦雄
-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者美沙酮维持治疗甲基苯丙胺药物滥用
-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评伦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利培酮或氟氮平退行12周的治疗,以阳性症状和除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的有效率86.7%.显效率70.0%。雨叶对慢性分裂症的瘵效相当,无显著差异。氟氮平封阳性症状起效较快。维髓外系副反应利培酮较多见。纵论利培酮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效和安全的蘖物。
- 叶莉英冯容妹王达平
- 关键词:利培酮氯氮平慢性精神分裂症
- 慢性酒精依赖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的调查
- 2012年
- 目的调查慢性酒精滥用患者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接受住院治疗的酒精滥用患者,根据病史、血清学检查、和B超检查结果,统计肝功能和B超结果异常的比例。结果 69.9%的酒精滥用患者有肝功能异常,其中AST/ALT比值为(1.7±1.1);62.9%的患者有酒精相关的B超异常结果。结论酒精滥用患者肝脏损害普遍,需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 何红波王达平郑朝盾黄惜妮
- 关键词:酒精滥用肝功能肝脏B超
- 胶体金法与液相色谱-质谱法MDMA检测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胶体金法对药物滥用患者尿液中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及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并与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其检测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脑科医院物质依赖科收治的药物滥用患者,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尿液中MDMA及相关成分,计算分析胶体金法检测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与总符合率。结果:在以液相色谱-质谱法为金标准的检测结果对比中,胶体金法检测试剂的灵敏度100.00%,特异度98.88%,Youden指数0.9888,样本检测总符合率98.97%,Kappa=0.936,P=0.00。结论:与液相色谱-质谱法相比较,胶体金法具有操作简便、直观、快速、省时的特点,其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 黄鹏王达平邓河晃赵素华黎梅兰黄名锦
- 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法胶体金法MDMA
- 氯胺酮在改良性电抽搐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以氯胺酮为麻醉剂的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组(30例)使用氯胺酮作为麻醉剂进行MECT治疗;丙泊酚组(30例)使用丙泊酚作为麻醉剂进行MECT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在MECT治疗前及治疗1~8次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大体评定量表(GA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两组在治疗结束后HAMD总分值均有明显下降,氯胺酮组在治疗第1次开始起效,丙泊酚组在治疗第3次开始起效;治疗第8次,氯胺酮组痊愈率为80.0%,明显高于丙泊酚组(23.3%).而两组TES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是安全、有效的,且起效迅速.
- 黄雄何红波张春平王志杰王达平江妙玲李启荣蓝晓嫦段炼张敏玲古智文李莎
-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氯胺酮
- 老年痴呆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及Fas抗原变化的意义
- 1999年
- 目的 探讨Alzheimer 病( AD) 患者脑脊液(CSF) 中tau 蛋白和细胞凋亡因子Fas 抗原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了27 例AD、12 例多发梗塞性痴呆( MID) 和对照组18 例患者CSF 中tau 蛋白及Fas 抗原含量。 结果 CSF 中tau 含量,AD 组为(486-746 ±328-940)pg·ml-1 ,明显高于MID 组的(148-634 ±133-377)pg·ml-1 及对照组的(106-155 ±95-492)pg·ml-1 ,AD 组与 MID 组间、AD 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MID 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AD 组CSF 中tau 蛋白含量的增高与发病年龄没有相关关系,随着病情发展,tau 蛋白值有升高趋势,但不同痴呆程度患者间tau 蛋白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测得CSF 中Fas 抗原含量为AD 组(11-119 ±3-095)ng·ml-1 ,稍低于MID 组的(12-660 ±7-893)ng·ml -1及对照组的(13-270 ±8-491)ng·ml-1 ,但3 组间Fas 抗原含量的差异及AD 组中不同年龄段或不同痴呆程度患者的C?
- 刘孟渊刘广南刘惠纯王达平郭阳波郑朝盾陆泳
- 关键词:ALZHEIMER病痴呆TAU蛋白FAS抗原
- 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氯胺酮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初步研究
-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使用氯胺酮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为今后进一步探讨MECT在氯胺酮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应用积累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我...
- 王达平王怀坤段炼刘玉平
- 关键词:MECT抗精神病药氯胺酮精神病性障碍
- 氯胺酮为麻醉剂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以氯胺酮为麻醉剂的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及丙泊酚组(各30例)分别使用氯胺酮、丙泊酚作为麻醉剂进行MECT治疗。所有患者在MECT治疗前及治疗1~8次后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抽血测BDNF浓度。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HAMD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而氯胺酮组在治疗第1次开始减分优于丙泊酚组(P〈0.01);氯胺酮组从治疗第4次开始血清BDNF浓度明显升高(P〈0.01),丙泊酚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MECT治疗后血清BDNF浓度与HAMD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8,P〈0.01)。结论 氯胺酮作为MECT麻醉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且患者BDNF水平随抑郁程度好转而升高。
- 黄雄何红波张春平王志杰王达平江妙玲李启荣蓝晓嫦段炼张敏玲古智文李莎
-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氯胺酮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60例合成毒品依赖复吸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 目的:了解合成毒品依赖者的合成毒品使用情况、复吸及相关原因.方法:采用《合成毒品依赖复吸及相关因素调查表》调查60名合成毒品依赖者合成毒品使用情况、复吸及相关因素的情况.结果:在60例合成毒品依赖者中,复吸率为83.3%...
- 段炼王达平
- 关键词:复吸行为致病因素心理依赖
- 慢性氯胺酮滥用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降低
- 目的:本研究测查一组慢性氯胺酮滥用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与被试的人口学特征、氯胺酮使用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方法:共人组了93个满足氯...
- 柯晓殷丁毅许柯何红波张敏玲王达平邓雪峰宁玉萍范妮
- 关键词:氯胺酮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