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桃
- 作品数:18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财政支农的规模效应研究
- 2013年
- 产粮大县与财政穷县困境是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农支出也存在差异。本文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的财政收入、支农支出的绝对和相对量进行区域比较分析.试图解释产粮大县与财政穷县困境形成原因,从而为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财政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 柳岩王美桃
- 关键词:财政支农支出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发展财政收入
- 全球通胀问题研究之一 释放了很多货币,流动速度没有起来——美国目前为什么没有通胀
- 2011年
- 金融危机期间,为了稳定市场、刺激经济,美国采取了非常规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美联储又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市场的崩溃和经济的急剧下滑。但是,随着实体经济的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前后四年采取的措施使央行资产急剧膨胀,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在流动性大量注入的情况下,为什么美国的物价水平并不高;第二,这种状况能持续多久。基本结论是:流动性M要素大幅度增加,但是V要素(货币流转速度)显著下降;一旦V动起来,通胀的压力就会出现。
- 吕旺实王美桃
- 关键词:美联储
- 全球通胀问题研究之二 对内刺激经济和对外竞相贬值——全球进入流动性过剩时代被引量:1
- 2011年
- 在发展中国家应对通胀的时候,发达国家却没有感到通胀的压力,它们会不会遇到与发展中国家同样的问题,也出现通胀;发展中国家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巴西将贷款利率提高12.5%等,是不是已经抑制住这一轮通胀。我们不能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在文章中研究了全球一些主要国家的流动性供给状况,可以推导出一些趋势:第一,各国危机期间已经注入了大量货币M要素;在危机过后经济平稳阶段,发达国家又出台很多刺激经济的措施,继续注入M要素。这些M要素与将会增加的货币流动速度V配合,带来了超量的流动性。第二,各国货币贬值竞争在继续。比如日本借地震向市场注入大量日元,以抵消美国两次量化宽松带给日元持续升值的压力。各国或多或少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以便使自己国家币值向美国一轮又一轮贬值的标准看齐。使本币贬值的办法就是要在国内降低利率、刺激信贷、甚至量化宽松,注入更多流动性。实行对内宽松和刺激经济、对外竞相贬值的措施,其共同的结果就是导致全球货币供给过多。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流动性过剩时代。2010年3月后,发展中国家开始采取相对紧缩的政策(中国2010年1月提高房贷利率,印度2010年4月两次提高利率,标志着全球危机的结束),到现在为止,发展中国家已经采取的措施发挥了作用,抑制了通胀使其不至于恶化。但是发达国家却在"拯救危机"的阶段结束后,又进入了"刺激经济增长"阶段,继续着财政赤字、低利率、甚至量化宽松政策。危机期间"拯救措施"释放的大量流动性,与当前"刺激措施"继续释放的流动性相加,形成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先在发展中国家出现,此后将在发达国家形成,虽然通过治理会得到缓和,但是全球通胀的压力会在较长时期内一直存在。
- 吕旺实王美桃
- 关键词:货币贬值币值全球通胀量化宽松政策流动性过剩
- 全球通胀问题研究之三 通胀是对国民收入超额分配的消解——通胀将持续原因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假设全国全年生产了产品X,如果是实物分配,不论如何分配和消费,都不会超过X。但是用货币分配,有可能出现货币的"超额分配",即经过分配程序后,各家得到的货币额可能就是X+x。大家用货币X+x去追逐实际产品X,必然带来物价上涨。央行发行了超量的货币是"超分配"的第一个根源,但是财政巨大的赤字和债务往往是导致央行多发货币的主要因素。当前所谓的民主政治中不负责的政治妥协又是导致财政巨大赤字和债务的根本原因。本文中列举了各国赤字和债务的不断增加,极少偿还或者根本不能偿还的事实,说明全球"超分配"将继续,通胀的压力将持续。财政赤字如何通过货币机制引起通胀,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政府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有三种: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借债(包括内债和外债)、向银行透支。现在大部分国家都很少有结余,所以只有发债和向银行透支了。向银行透支、甚至将国债发到央行,都会带来货币超量发行,带来通胀。另外,即使是国债面向市场发行,由商业银行、基金、机构和私人购买,因为发债促进了货币周转,也会带来流动性过剩和最终引发通胀。
- 吕旺实王美桃
- 关键词:财政赤字预算赤字全球通胀币值货币贬值
- 信托业市场化改革: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路径探索
- 2014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矛盾凸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资本收益的存在,非资本要素所有人和"平民"投资人投资渠道不畅,投资需求难以满足,无法获得要素增值收益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信托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天生具有金融普惠的功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可缓解我国的贫富差距。为此,本文从多角度阐述了信托缩减贫富差距的可行性、信托普惠功能发挥的局限性以及从民生角度看信托业务转型的前瞻性。
- 王美桃
- 关键词:信托贫富差距民间借贷房地产投资
-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对外投资阶段性特征及启示被引量:3
- 2013年
- 日本从二战后发展崛起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对西方先进国家的赶超,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强国,与此同时,日本与世界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日元被迫升值。在日元升值条件下,日本对外投资基本呈资源型、成本型以及当前的综合型,这有效地规避了投资风险。在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中国有着与日本类似的经济现象。作为对外投资的后进国家,我国理应积极吸取日本对外投资的经验和教训。
- 杨凤翔王美桃
- 关键词:经济发展
- 蒙古养老金制度改革经验分析及对中国启示
- 2014年
- 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转轨后,蒙古历经了以现收现付制、名义账户制(NDC)为基础的养老金制度改革。至今,蒙古NDC制度实施已十五载,而制度运行的长期财务可持续性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2011年,蒙古开始着手新一轮的养老金制度。为此,文章深入探究了NDC制度在蒙古的实践及其再改革的原因,并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提出以下启示:政府是否实施NDC制度模式需要进行客观的验证和评估;在制度设计时,养老保险基金应进行严格精算,以保证制度的长期财务可持续性;政府应大力推进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的同步改革,以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养老需求。
- 王美桃
-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现收现付制名义账户制
- 非资本要素信托化是缓解我国贫富差距的路径选择
- 2014年
-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乡居民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矛盾凸显。究其原因,资本收益的存在、非资本要素所有人和"平民"投资人投资渠道不畅,无法获得要素增值收益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信托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具有金融普惠的功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可缓解我国的贫富差距。为此,本文从多角度阐述了信托缩减贫富差距的可行性、信托普惠功能发挥的局限性以及从民生角度看信托业务转型的前瞻性。
- 王美桃
- 关键词:信托贫富差距
- 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的历史变迁及启示被引量:3
- 2014年
-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历经计划经济下的"工会和企业自管"、"多部门管理"和"归口管理"三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多级的经办机构框架体系。但是,我国社保经办和服务派送体系还较落后,凸显地方经办服务能力的脆弱。因此,本文建议统一社保经办机构设置,实行行业垂直管理;健全经办机构经费预算制度,支持从社保基金中划拨经办管理费用;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数据库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理顺政府部门职能,整合社保经办资源,建立"大社保"的经办服务体系。
- 王美桃
- 关键词:社会保险
- 赤字、债务的宏观经济作用变动研究
- 王美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