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山
- 作品数:96 被引量:600H指数:1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研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分布特征
- 1997年
-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在小儿丙型肝炎(简称丙肝)肝脏的分布及意义,在对15例小儿慢性丙型肝炎进行临床、病理、超微病理研究的基础上,同时检测血清HCVRNA(PCR法),并以原位杂交法(ISH)检测肝组织的HCVRNA。结果:同期检测血清HCVRNA阳性率为53%(8/15)。肝脏HCVRNA为67%(10/15),肝脏HCVRNA阳性者,其HCVRNA主要分布在肝细胞胞浆中,偶见核内分布。动态检测血清HCVRNA为93%(14/15)。提示:肝脏HCVRNA阳性组病理损害较重,电镜观察胶原纤维的沉积和脂肪变更明显。推测是否与HCV直接致肝脏病变有关。
- 张鸿飞王林洁杨晓晋王松山陈菊梅李捍卫朱世殊张太和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RNA
- 先天性肝纤维化7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肝纤维化 (CH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7例CHF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7例CHF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9 5岁 ,男女之比为 2∶5 ,7例均有门脉高压症状 ,4例肝功能轻度异常。肝组织学特征为粗细不等的纤维条索或纤维间隔穿插、包绕排列尚有序大致正常的肝实质 ,纤维间隔内胶原较致密 ;3例伴有明显的小胆管增生、扩张和畸形 ,其中 1例呈典型的Caroli病改变。结论 CHF的诊断要点为有门脉高压症状的年幼患者 ;较致密的纤维间隔穿插、包绕大致正常的肝实质 ,但不形成典型的假小叶 ;可伴有小胆管增生。
- 周光德赵景民张泰和孙艳玲王松山
- 关键词:先天性肝纤维化病理分析
- 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18
- 2000年
-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对 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肝组织进行了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同时检测其中 2 1例血清TGFβ1及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Ⅳ型胶原 (Ⅳ -C)、Ⅲ型前胶原肽 (PⅢP)水平。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 ,TGFβ1血清水平上升 ,肝内表达逐渐明显 ,二者呈正相关 ;TGFβ1的血清水平及肝内表达与HA、LN、Ⅳ -C、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TGFβ1通过活化肝脏间质细胞 ,促进肝脏基质合成加速肝纤维化发展。
- 张敏张玲霞辛绍杰赵景民王松山王林杰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TGFΒ1
- 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和逆转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蛋白及其mRNA表达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1 3(matrixmetalloproteinase1 3 ,MMP 1 3)在大鼠四氯化碳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和逆转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方法研究MMP 1 3蛋白及其mRNA在四氯化碳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和逆转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并进行网织纤维染色和胶原纤维染色。结果 :MMP 1 3蛋白及其mRNA在肝脏间质细胞和部分肝细胞中表达。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MMP 1 3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量相对增加 ;在纤维化逆转过程中MMP 1 3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量是由强渐弱的动态变化。结论 :肝脏间质细胞是MMP 1 3蛋白及其mRNA的主要细胞来源 ,MMP 1
- 赵志海辛绍杰赵景民王松山刘萍尹铁勇
- 关键词:肝纤维化逆转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
- 单纯GBV-C/HGV感染人体血清学和病理学追踪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从临床和病理学方面探讨庚型肝炎病毒 (GBV C/HGV)的致病性。方法 收集2 4例单纯血清GBV C/HGVRNA阳性人体的穿刺活检肝组织及血清标本 ,其中 8例作间隔 2年以上的二次肝穿 ,进行血清和肝组织GBV C/HGVRNA、血清抗E2抗体及ALT水平、肝组织NS3和NS5抗原检测 ,并作肝组织光、电镜观察。结果 2 4例血清GBV C/HGVRNA阳性者首次肝穿前 3d内平均ALT水平为 6 0 .17IU/ml(4 2~ 87IU/ml) ,抗E2抗体阳性率 4 17% ,首次肝组织GBV C/HGVRNA阳性率为 75 0 0 % ,NS3和 (或 )NS5抗原阳性率为 5 4 17%。GBV C/HGVRNA及NS3和NS5抗原主要于肝细胞胞质内检出 ,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 ,少数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内有病毒RNA检出。肝细胞呈极轻度急、慢性炎症病变者占 79 17%。与 2年前比较 ,2年后 2 4例观测对象血清GBV C/HGVRNA自然转阴率 6 6 6 7% (P <0 0 0 1) ,血清ALT复常率 75 0 0 % (P <0 0 0 1) ,E2抗体阳性率为 41 6 7% (P <0 0 0 1) ,8例二次穿刺肝组织除 2例有灶状肝细胞水样变性外 ,余均复常。结论 庚型肝炎病毒可引起极轻度自限性肝炎 ,提示其致肝损伤作用微弱且具自限性 ;血清E2抗体是GBV C/HGV感染恢复性标志 。
- 赵景民王松山辛少杰程云于建国刘平貌盼勇毛远丽马玉芝陈菊梅
- 关键词:GBV-C/HGV血清学病理学病毒性肝炎
-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以突触素 (SYN)标记 36例AIH患者肝穿刺标本的肝星状细胞(HSC)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C、Ⅰ型胶原 (ColⅠ)、Ⅳ型胶原(ColⅣ)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1(MT MMP 1)的表达 ,原位分子杂交方法(ISH)检测MT MMP 1mRNA及组织型金属蛋白酶 1(TIMP 1)mRNA的表达。结果 36例AIH肝组织内SYN阳性HSC主要分布于汇管区、细胞纤维间隔及肝小叶炎症活动部位 ,尤其活动性界面炎部位往往呈聚集性分布 ,周围易见胶原纤维沉积 ,SYN阳性HSC数量与AIH肝组织活动指数 (HAI,Knodell)呈正相关关系。ColⅠ、ColⅣ的表达量随AIH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ColⅣ主要分布于活动性炎症区域并随塌陷窦壁呈聚集性分布 ,ColⅠ主要见于纤维间隔及汇管区内 ,为S5~ 6期 (Knodell)AIH肝组织内主要的细胞外基质 (ECM)成分。MT MMP 1及其mRNA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汇管区周围界面炎及细胞纤维间隔边缘部位间质细胞内 ,周围少部分肝细胞亦呈阳性表达。MT MMP 1及其mRNA表达与AIH肝组织HAI密切相关 ,且随AIH肝纤维化分期而增强 ,于S4~ 5期 (Knodell)表达量最高 ,其后有所下降。AIH肝组织内TIMP 1的表达随肝纤维化的进展大致呈递增趋势。
- 李文淑刘旺霞赵景民周光德王松山孙艳玲杨建法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 肝炎后肝硬化时各种纤维化指标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1996年
- 本研究通过对各型肝病患者以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为主并与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amp,)纤维连接蛋白(Fn)及Ⅰ、Ⅲ型胶原等肝纤维化指标,及常用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
- 张世兰李亚洁李亚洁宋喜秀王林杰刘辉宇王成武王林杰孙星炜
- 关键词:纤维连接蛋白乙肝病毒标志血清透明质酸肝纤维化指标肝炎后肝硬化
- 纤维连接蛋白降解片段(MAD2)单抗的制备及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含量检测
- 2001年
-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纤维连接蛋白 (FN)降解片段MAD2的单克隆抗体 (McAb) ;建立了MAD2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对 2 2 7例肝细胞癌 (HCC)、76例肝转移癌 (HMC)、98例消化道癌 (ACC)、15 6例慢性肝病 (CLD)患者和 48例健康人体血浆MAD2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制备的MAD2McAb属IgG1,与FN无交叉反应 ;HCC组血浆MAD2含量均值与CLD组、HMC组、ACC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分别P <0 0 1) ,以HCC患者的最低MAD2值作临界值时 ,仅 13 5 %CLD、6 6 %HMC和 4 1%ACC超过此值 ,而健康人体血浆MAD2含量均低于临界值 ;6 5例血清AFP正常的HCC患者其血浆平均MAD2值仍明显高于非HCC肿瘤、CLD患者和正常对照。结合以前的结果 ,进一步表明 ,血浆MAD2检测可作为HCC诊断的新标志物 ,并可与AFP相互补充 ;MAD2 McAb的制备使MAD2的检测变得易行。
- 赵景民杨守纯王业东王松山辛绍杰董时军王凝芳刘平
- 关键词:肝细胞肿瘤纤维连接蛋白单克隆抗体MAD2
- 抗HEVORF2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 2000年
- 目的 :筛选和鉴定抗戊型肝炎病毒 (HEV)开放读码框架 2 (ORF2 )的人源化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方法 :以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 HEV ORF2多肽做为固相包被抗原 ,从半合成的人源化噬菌体抗体库中经过 4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筛选过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 )、DNA序列分析鉴定 ,获得抗原结合活性较强的抗 -HEV ORF2单链可变区抗体 ,并以间接酶标法用该抗体对戊型肝炎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 HEV ORF2抗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筛选到的抗 - HEV ORF2的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酶切和序列分析表明 ,该抗体基因由 795 bp组成 :EL ISA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抗 - HEV ORF2人源化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能与重组 HEVORF2抗原特异性结合 ,并能够特异性识别戊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 HEV抗原。结论 :此法筛选的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亲和性较好 ,特异性强 ,较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简便 ,周期短 ,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 倪勤成军钟彦伟王松山施双双董菁夏小兵张耀新翟琦
-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单链可变区抗体噬菌体
- 戊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EV抗原的检测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用抗 - HEV ORF2单克隆抗体和抗 - HEV ORF2单链可变区抗体研究急性戊型肝炎的免疫病理学 ,探讨二者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以杂交瘤技术制备的抗 - HEV单克隆抗体 (Mc Ab,m ono-clonal antibody)作为第一抗体 ,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 HEV抗原。 (2 )用抗 - HEVORF2单链可变区抗体以间接酶标法检测肝组织内的 HEV抗原。 结果 :用抗 - HEV单克隆抗体从 14例急性戊型肝炎肝标本中检出 9例 HEV抗原阳性者 (6 4.2 8% ) ,其中 8例阳性标本用抗 - HEV ORF2单链可变区抗体检测HEVAg均为阳性。HEV抗原在肝细胞浆表达以胞浆弥漫型为主 ,尚可见膜型表达。HEV抗原阳性细胞集中分布在病变明显区 ,伴淋巴细胞浸润 ,病变较轻区也可见随机散在分布 ,部分阳性肝细胞无变性。胆管上皮细胞中见有HEV抗原阳性颗粒。 结论 :本研究结果支持急性戊型肝炎的免疫致病机理。 HEV抗原在胆管上皮细胞的检出可能为 HEV从胆管上皮细胞向胆小管排泌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证据。同时表明两种抗体可作为一种特异而有效的HEV抗原检测试剂。
- 倪勤翟琦王莉王松山张耀新卢晓梅张巍
- 关键词:戊型肝炎抗原单链可变区抗体